王肯堂

《女科證治準繩》~ 卷之一 (4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41)

1. 血崩

(殺血心痛附)

〔大法〕

〔丹〕,紫色成塊者血熱,四物加黃連、柴胡之類。氣虛血虛者,皆於四物內加參、耆。急則治其標,白芷湯調百草霜,甚者棕櫚灰,後用四物加炒乾姜調理。因勞者,用人參帶升補藥。因熱者,用黃芩。因寒者,用炒乾姜。

〔戴〕,血大至曰崩中,或清或濁,或純下瘀血,或腐,勢不可止,證狀非一,所感亦異,甚則頭目昏暈,四肢厥冷,並宜膠艾湯咽震靈丹,佐以三灰散。或以童子小便煎理中湯,或以沉香降氣湯加入百草霜,米飲調下。血崩甚而腹痛,人多疑惡血未盡,又見血色瘀黑,愈信惡血之說,不敢止截。大凡血之為患,欲出未出之際,停在腹中,即成瘀色,難盡以瘀為惡,又焉知瘀之不為虛冷乎?若必待見瘀血之後截之,恐並與人無之矣。此腹痛更有說瘀而腹痛,血通而痛止,崩而腹痛,血住則痛止,宜芎歸湯加乾薑、熟附一錢,止其血而痛自止,仍以刺花繡拭黑片燒灰研末,米飲調下。一方,以毛蟹殼燒存性,米飲下。亦有以早黃麻根燒灰為末,米飲下。

〔薛〕,經云:陰虛陽搏,謂之崩。又云:陽絡傷則血外溢,陰絡傷則血內溢。又云:脾統血,肝藏血。其為患因脾胃虛損,不能攝血歸源。或因肝經有火,血得熱而下行。或因肝經有風,血得風而妄行。或因怒動肝火,血熱而沸騰。或因脾經鬱結,血傷而不歸經。或因悲哀太過,胞絡傷而下崩。治療之法:脾胃虛弱者,六君子湯加當歸、川芎、柴胡。脾胃虛陷者,補中益氣湯加酒炒芍藥、山梔。肝經血熱者,四物湯加柴胡、山梔、苓、術。肝經風熱者,加味逍遙散,或小柴胡湯加山梔、芍藥、丹皮。若怒動肝火,亦用前藥。脾經鬱火者,歸脾湯加山梔、柴胡、丹皮。哀傷胞絡者,四君子湯加柴胡、升麻、山梔。故東垣、丹溪諸先生云:凡下血證須用四君子以收功,斯言厥有旨哉。若大去血後,毋以脈診,當急用獨參湯救之。其發熱、潮熱、咳嗽、脈數,乃是元氣虛弱,假熱之脈也,尤當用人參之類。此等證候,無不由脾胃先損,故脈洪大。察其有胃氣受補則可救,設用寒涼之藥,復傷脾胃生氣,反不能攝血歸源,是速其危也。

《經驗》、《簡要》治崩中等證。冷者,脈緊細,手足寒,紅去、淡黑或五色,當歸建中加白龍骨、血竭、附子,下紫石英丸、震靈丹。灸火。熱者,脈洪,四肢溫,心煩口苦燥,血沸而成,用黃芩湯、荊芥散,或清心蓮子飲加竹瀝、生地黃汁,甚者,生地黃汁磨京墨、百草霜冷服。虛者,膠艾湯加麥門冬、鹿茸、龍骨、酸棗仁,或養榮湯加龍骨、血竭,送震靈丹。

實者,腹中痛,煮附丸、四物湯加香附子。心虛者,恍忽多夢,健忘,舌強,小便多,面紅盜汗,柏子仁湯、酸棗仁湯加龍骨、京墨、百草霜,吞靈砂丹。又靈砂、當歸、蓮肉、龍骨、棗肉丸,參湯送下。崩中作麝香、當歸,香者,心氣已散,急服靈砂、龍骨等。

白話文:

血崩

大法:血色紫紅成塊者為血熱,可用四物湯加黃連、柴胡等藥;若氣虛血虛,則在四物湯中加人參、黃耆。緊急時先治標,可用白芷湯加百草霜,嚴重者加棕櫚灰,之後再用四物湯加炒乾薑調理。因勞累所致者,用人參等補氣藥;因熱所致者,用黃芩;因寒所致者,用炒乾薑。

戴法:血崩量多,血色或清或濁,或純粹是瘀血,或有腐敗之物,難以止血,症狀各異,病因也不同,嚴重者頭暈目眩、四肢厥冷,宜用膠艾湯,並服用震靈丹,輔以三灰散。也可選用童子尿煎服理中湯,或用沉香降氣湯加百草霜,用米湯送服。血崩嚴重伴腹痛,很多人誤以為是惡血未盡,見血色瘀黑就更肯定惡血說,不敢止血。其實,血在腹中欲出未出時,就會呈現瘀色,不能一概以瘀血為惡,瘀血也可能因虛冷造成。如果非要等到見到瘀血才止血,恐怕人早就沒了。腹痛也分瘀血導致和血行通暢導致,崩漏腹痛,血止則痛止。可用芎歸湯加乾薑、熟附子,止血則痛自止。另有方法:將刺槐花燒成灰研末,用米湯送服;或將毛蟹殼燒成灰,用米湯送服;或將早黃麻根燒成灰研末,用米湯送服。

薛法:經書說:「陰虛陽搏,謂之崩。」又說:「陽絡傷則血外溢,陰絡傷則血內溢。」又說:「脾統血,肝藏血。」血崩的病因,可能是脾胃虛損,不能攝血歸源;或肝經有火,血熱而下行;或肝經有風,血受風邪而妄行;或怒氣傷肝,血熱沸騰;或脾經鬱結,血受損傷而不歸經;或悲哀過度,胞絡受損而致崩漏。治療方法:脾胃虛弱者,用六君子湯加當歸、川芎、柴胡;脾胃虛陷者,用補中益氣湯加酒炒芍藥、山梔;肝經血熱者,用四物湯加柴胡、山梔、茯苓、白術;肝經風熱者,用加味逍遙散或小柴胡湯加山梔、芍藥、丹皮;怒動肝火者,也用上述藥方;脾經鬱火者,用歸脾湯加山梔、柴胡、丹皮;哀傷胞絡者,用四君子湯加柴胡、升麻、山梔。東垣、丹溪諸先生說:凡下血證都需用四君子湯收功,此言甚是。若大量失血後,不要單憑脈診,應立即用獨參湯救治。發熱、潮熱、咳嗽、脈數,是元氣虛弱,假熱之脈,更應服用人參等藥。這些症狀,都是由脾胃先受損引起的,所以脈洪大。觀察胃氣是否得到補充,就能判斷能否治癒。如果使用寒涼藥物,再次傷及脾胃的生機,反而不能攝血歸源,反而會加重病情。

經驗、簡要:治療血崩等症,寒證者,脈細緊,手腳冰冷,血色發紅、淡黑或五色雜陳,用當歸建中湯加白龍骨、血竭、附子,服用紫石英丸、震靈丹,並灸火;熱證者,脈洪大,四肢溫熱,心煩口苦咽乾,血色鮮紅,用黃芩湯、荊芥散,或清心蓮子飲加竹瀝、生地黃汁,嚴重者,用生地黃汁磨墨,加百草霜冷服;虛證者,用膠艾湯加麥門冬、鹿茸、龍骨、酸棗仁,或養榮湯加龍骨、血竭,並服用震靈丹;實證者,腹痛,服用煮附丸、四物湯加香附子;心虛者,心慌意亂,多夢健忘,舌強,小便多,面紅盜汗,用柏子仁湯、酸棗仁湯加龍骨、京墨、百草霜,服用靈砂丹;另有靈砂、當歸、蓮子、龍骨、棗肉丸,用參湯送服。崩漏中加入麝香、當歸,血色發黑者,心氣已散,應立即服用靈砂、龍骨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