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女科證治準繩》~ 卷之三 (1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4)

1. 大便下血

〔大〕,婦人臟腑損傷,風邪易入,凡熱氣在內,令人下血,風氣在內,亦大便血色,或如豆汁,腹中疼痛。若糞後下血者,其來遠,糞前有血者,其來近。遠近者,言病在上下也。婦人面無血色,時寒時熱,脈浮弱,按之絕者,為下血也。

〔薛〕,前證或飲食起居,或六淫七情失宜,以致元氣虧損,陽絡外傷。若膏粱積熱,加味清胃散。怒氣傷肝,六君、柴、芍、芎、歸。鬱結傷脾,加味歸脾湯。脾氣虛弱,六君子湯。思慮傷心,妙香散。大腸風熱,四物、側柏、荊、防、枳殼。大腸血熱,四物、丹皮、柴胡。中氣下陷,補中益氣、茯苓、半夏。心脾不能攝血,必補脾肺之源,舉下陷之氣。一婦人下血不已,面色痿黃,四肢畏冷,此中氣下陷,用補中益氣湯送四神丸,數服而愈。光祿張淑人下血,煩躁作渴,大便重墜,後去稍緩,用三黃湯加大黃至四兩方應,後用三黃湯又二十餘劑而愈。此等元氣,百中一二。韓地官之內脾胃素弱,因飲食停滯,服克伐之劑,自汗身冷,氣短喘急,腹痛便血。或用諸補劑,皆不應。余用人參、炮附子各五錢,二劑稍應,卻用六君子,每劑加炮附子三錢,四劑漸安。又用前湯,每加附子一錢,數劑乃瘥。一婦人因怒胸痞,飲食少思,服消導利氣之藥,痰喘胸滿,大便下血。余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炮姜四劑,諸證頓愈,又用八珍加柴胡、炒梔全愈。

加減四物湯,治腸風下血。

側柏葉(炒),荊芥,槐花(炒),甘草(炒,各五分),枳殼(麩炒),生地黃,當歸,川芎(各一錢),

上姜水煎服。

腸風黑神散,治腸風下血,腹疼後重,或肛門脫出。

敗棕(燒),木饅頭(燒),烏梅(去核),粉草(炙,各一錢),

上水煎服。

愚按:前二證若病久中氣虛弱者,必用培補脾胃為主。

地榆湯,治陰結便血。(駱龍吉方)

地榆(四兩),甘草(炒,一兩半),縮砂仁(四十七粒)

上每服三錢,水煎。

防風如神散,治風熱氣滯,糞後下血。

防風,枳殼(麩炒,各等分),

上每服三錢,水煎。

妙香散,治心氣下血,溫酒調下。(見雜病心痛)

白話文:

【大便出血】

婦女因為臟腑容易受損,風邪較易侵入,當體內有熱氣時,會導致大便出血的情況。若風氣在體內,也會造成大便帶血,顏色可能像豆汁,且腹部會感到疼痛。如果排便後纔出血,表示出血位置較遠;若排便前就出血,則表示出血位置較近。這「遠」與「近」指的是疾病發生的位置是在身體的上部還是下部。婦女如果臉色蒼白,時常感到冷熱交替,脈搏浮弱,一按就消失,這可能是大便出血的徵兆。

【薛】 上述症狀可能是因為飲食、生活作息不當,或是受到外界環境、情緒的影響,導致元氣耗損,以及陽絡受損。若是因為食用高脂肪食物而引起體內熱氣過盛,可以服用加味清胃散。生氣導致肝臟受損,可以服用六君子湯加上柴胡、白芍、川芎、當歸。心情鬱悶影響脾臟,可服用加味歸脾湯。脾氣虛弱,則服用六君子湯。思考過度傷害心臟,可用妙香散。大腸有風熱,可用四物湯加上側柏、荊芥、防風、枳殼。大腸血熱,可用四物湯加上牡丹皮、柴胡。中氣下陷,可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茯苓、半夏。心脾無法控制血液,必須要補充脾肺的元氣,提升下陷的氣息。

有一婦女大便出血不止,臉色萎黃,四肢畏冷,這是中氣下陷的症狀,服用補中益氣湯搭配四神丸,數次服用後康復。有一人名叫張淑人,他大便出血,煩躁口渴,大便沉重,後來排便稍微緩解,使用三黃湯加上大黃至四兩才見效,後續再使用三黃湯二十多次後康復。這種元氣衰弱的情況,一百個人中只有一兩個。有位名叫韓地官的人,他的脾胃一直很虛弱,因飲食不節制,服用了一些傷害脾胃的藥物,導致自汗、身體冰冷、氣短喘急、腹痛和便血。他嘗試了各種補藥都無效。後來服用人參和炮附子各五錢,兩次後有些許改善,然後改用六君子湯,每次增加炮附子三錢,服用四次後逐漸康復。之後再次服用前面的湯藥,每次增加一錢炮附子,數次後康復。有一婦女因生氣導致胸部脹痛,食慾不振,服用了一些消化和順氣的藥物,結果出現痰喘、胸部飽脹、大便出血。後來服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茯苓、半夏、炮薑,四次後各種症狀立即消失,再服用八珍湯加上柴胡、炒梔子,完全康復。

【加減四物湯】 治療腸風下血。

側柏葉(炒)、荊芥、槐花(炒)、甘草(炒,各五分)、枳殼(麩炒)、生地黃、當歸、川芎(各一錢) 以上材料用水煎煮,加入薑水一同服用。

【腸風黑神散】 治療腸風下血,腹部疼痛,排便困難,或肛門脫出。

敗棕(燒)、木饅頭(燒)、烏梅(去核)、粉草(炙,各一錢) 以上材料用水煎煮後服用。

按語:如果長期患病,中氣虛弱,必須以培補脾胃為主要療法。

【地榆湯】 治療陰結便血。

地榆(四兩)、甘草(炒,一兩半)、縮砂仁(四十七粒) 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煎煮。

【防風如神散】 治療風熱氣滯,排便後出血。

防風、枳殼(麩炒,各等分) 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煎煮。

【妙香散】 治療心氣下血,溫酒調下。(見雜病心痛)

2. 大便不通

〔大〕,婦人大便不通者,由五臟不調,冷熱之氣結於腸胃,則津液燥竭,大腸壅塞,故大便不通也。仲景云:婦人經水過多,則亡津液,亦大便難也。大三脘散,或四物加青皮,或七宣丸、麻仁丸選而用之。

〔薛〕,前證或大腸津液乾涸,或血虛火爍,不可計其日期,飲食數多,必待腹滿脹,自欲去而不能者,乃用豬膽汁潤之。若妄服苦寒辛散之劑,元氣愈傷,或通而不止,或成中痞之證。大抵血虛火燥,用加味逍遙散。氣血俱虛,用八珍湯。燥藥傷血,用四物、連翹、甘草。克伐傷氣,用四君、川芎、當歸。內熱作渴,飲湯,脈實,用竹葉黃耆湯。(雜病消癉。)內熱作渴飲冷脈澀,用四物送潤腸丸。肝膽克脾土而不能輸送,用小柴胡湯(傷寒少陽。)加山梔、郁李仁。腸胃氣虛而不能傳送,用補中益氣加芍藥。厚味積熱而秘結,用清胃散加芍藥。(雜病齒。)其有熱燥、風燥、陽結、陰結,皆不宜損中氣,治者審之。一婦人痰喘內熱,大便不通,兩月不寐,脈洪大,重按微細,此屬肝肺腎虧損,朝用六味丸,夕用逍遙散各三十餘劑,計所進飲食百餘碗,腹始痞悶,正前所謂血虛火爍也。以豬膽汁導而通之,用十全大補湯調理而安。

通神散,治大便實熱不通,其證心腹脹痛,手不得近,心胸煩悶而欲飲食者。

大黃(炒),芒硝,檳榔,郁李仁(湯浸去皮,微炒),桃仁(杵,各一兩,,一方有木香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粥飲調下。

大麻仁丸,治腸胃風結,大便常秘而欲飲食者。

大麻仁(別研如膏),大黃(炒,各二兩),檳榔,木香,枳殼(麩炒,各一兩),

上為末,入麻仁研勻,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水下。

皂角丸,治大腸經有風,大便秘結而不堅實者。

皂角(炙,去子),枳殼(麩炒,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下。

蘇麻粥,順氣滑腸。用紫蘇子、麻子仁,水研取汁,煮粥食之。

潤腸丸,治伏火風熱,大腸乾燥。若因失血或因腎虛,當滋腎水,最忌此丸。

麻子仁,桃仁(去皮尖,別研,各一兩),羌活,當歸尾,大黃(煨),皂角仁,秦艽(各五錢),

上另研為末,煉蜜丸。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湯送下。如直腸乾澀,用豬膽汁導之,亦忌前藥。

搜風順氣丸,治痔漏腸風,風熱秘結,元氣充實者。

車前子(一兩五錢),大麻子(微炒),大黃(五錢,半生半熟),牛膝(酒浸),郁李仁(湯泡),菟絲子(酒浸蒸,杵曬為末),枳殼(麩炒),山藥(各二錢),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白湯下。

子和脾約丸

麻仁(一兩二錢半),枳殼(麩炒),厚朴(薑製),芍藥(各一兩),大黃(蒸,四兩),杏仁(去皮尖炒,研爛如膏,一兩二錢)

上為末,入杏仁膏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三二十丸,空心用滾湯送下。

初虞世云:余歷觀古人用通藥,率用降氣等藥。蓋肺氣不下降,則大腸不能傳送,以杏仁、枳殼、訶子等味是也。又老人、虛人、風人,津液少,大便秘。經云:澀者滑之。故用胡麻、杏仁、麻子仁、阿膠之類是也。今人學不師古,妄意斟酌,每至大便秘燥,即以駛藥盪滌之,既走津液氣血,大便隨手愈更秘澀,兼生他病。

予昔在魯山日,有一譞少自稱太醫,曹鎮有寄居王世安少府,本京師人,始病風淫末疾,為此生以駛藥累累利之,後為肺痿咯膿血,卒至大便不通而死。古人服藥尤所謹重,不若今人之輕生,故舉此以戒後人爾。

〔薛〕,前證若胃強脾弱,津液不得四布,但輸膀胱,小便數而大便難者,用脾約丸。若陰血枯槁,內火燔灼,脾肺失傳,大便秘而小便數者,用潤腸丸。此丸若用之於熱甚氣實,與西北之稟厚者,無有不效。若用於東南及虛熱而氣血不足者,則脾愈弱而腸愈燥,反致虛痞矣。此東垣先生之治法也。其搜風順氣丸,中貴及西北人用之多效,東南人用之無不致害。一老婦大便欲去而難去,又不堅實,腹內或如故,或作脹,兩關尺脈浮大。余以為腸胃氣血虛弱,每服十全大補湯加肉蓯蓉,去後始快,若間二三日不服,腹內仍脹,大便仍難。一老婦大便月餘不通,痰喘內熱,不得就枕,脈洪大,重按微細,朝用六味丸,夕用逍遙散各五十餘劑,計進飲食百餘碗,小腹始悶,此火燥而消鑠也,以豬膽汁潤之,用十全大補而安。後仍不通,用八珍倍加蓯蓉常服而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