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女科證治準繩》~ 卷之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1)

1. 蓐勞

夫產後蓐勞者,此由生產日淺,血氣虛弱,飲食未平復,不滿日月,氣血虛羸,將養失所,而風冷客之。風冷搏於氣血,則不能溫於肌膚,使人虛乏勞倦,乍臥乍起,顏容憔悴,食飲不消。風冷邪氣而感於肺,肺受微寒,故咳嗽口乾,遂覺頭昏,百節疼痛。榮衛受於風邪,流注臟腑,須臾頻發,時有盜汗,寒熱如瘧,背膊煩悶,四肢不舉,沉重著床。此則蓐勞之候也。

又曰:婦人因產理不順,疲極筋力,憂勞心慮,致令虛羸喘乏,寒熱如瘧,頭痛自汗,肢體倦怠,咳嗽痰逆,腹中絞刺,名曰蓐勞。

〔薛〕,按前證當扶養正氣為主,用六君子湯加當歸。若脾肺氣虛而咳嗽口乾,用補中益氣加麥門、五味。若因中氣虛而口乾頭暈,用補中益氣加蔓荊子。若肝經血虛而肢體作痛,用四物、參、術。若因肝腎虛弱而自汗盜汗,寒熱往來者,用六味丸加五味子。若因脾虛血弱,肚腹作痛,月經不調,用八珍湯倍加白朮。若因脾虛血燥,皮膚瘙癢用加味逍遙散。大抵此證,多因脾胃虛弱,飲食減少,以致諸經疲憊而作。當補脾胃,飲食一進,精氣生化,諸臟有所倚賴,其病自愈矣。仍參虛煩發熱方論主治。

〔汪〕,一婦產未滿月,因怒氣血流如水,三日方止,隨又勞苦,四肢無力,睡而汗出,日晡潮熱,口乾,五心如炙。諸醫皆用柴、芩、薄荷之類,其熱愈熾。診其脈弦大無力,此蓐勞也。以四物湯一兩,入胡黃連、秦艽、青蒿各半錢,數服熱退身涼。後以黃連八珍丸,一料而安。

石子湯,療產後虛羸喘乏,乍寒乍熱如瘧,四肢疼痛,面色痿黃,名曰蓐勞。

豬石子(一雙,去脂膜,四破),香豉(一方無此,有知母),蔥白(切),粳米,當歸,芍藥(各二兩),

上㕮咀,分兩劑,每劑用水三升,煮取一小碗,去渣分三服。《廣濟》無芍藥,有人參。

增損柴胡湯(見前往來寒熱。)

豬腰子粥,治蓐勞發熱。

用豬腰子一枚,去白膜,切作柳葉片,以鹽酒拌。先用粳米一合,入蔥、椒煮粥,鹽、醋和,將腰子鋪碗底,以熱粥蓋之,如作盦生狀,空心服。

人參鱉甲散,治蓐勞。皆由在產內未滿百日,體中虛損,血氣尚弱,失於將理,或勞動作傷,致成蓐勞。其狀虛羸,乍起乍臥,飲食不消,時有咳嗽,頭目昏痛,發歇無常,夜有盜汗,寒熱如瘧,背膊拘急,沉困在床,服此大效。

人參,桂心,當歸,桑寄生,白茯苓,白芍藥,桃仁,麥門冬(去心),熟地黃,甘草(各半兩),續斷(二錢半),牛膝(七錢半),鱉甲,黃耆(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先以豬腎一對,去筋膜,以水兩大盞,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一盞,去豬腎、薑、棗,然後入藥末二錢,蔥白三寸,烏梅一個,荊芥五穗,煎至七分,去渣,空心晚食前溫服,此藥神妙。

白話文:

產後蓐勞是指產婦生產後不久,因身體虛弱、飲食未恢復正常,導致氣血不足,容易受風寒侵襲而引起的一種疾病。症狀包括:身體虛弱、疲勞、時睡時醒、面色憔悴、食慾不振、消化不良;風寒侵犯肺部,導致咳嗽、口乾、頭暈、全身疼痛;風邪侵犯榮衛,進而影響臟腑,出現盜汗、寒熱交替、背部沉悶、四肢無力、身體沉重等症狀。

另一種情況是,產婦因生產時用力過度、精神壓力過大,導致身體虛弱、氣喘乏力,出現寒熱交替、頭痛、自汗、肢體疲倦、咳嗽痰多、腹痛等症狀,也稱為蓐勞。

治療方面,主要應以補益正氣為主。根據不同症狀,可選用以下方劑:

  • 若氣虛,可服用六君子湯加當歸,或補中益氣湯加麥冬、五味子。
  • 若脾肺氣虛,咳嗽口乾,則用補中益氣湯加麥冬、五味子。
  • 若中氣虛弱,口乾頭暈,則用補中益氣湯加蔓荊子。
  • 若肝經血虛,肢體疼痛,則用四物湯加人參、白術。
  • 若肝腎虛弱,自汗盜汗,寒熱往來,則用六味地黃丸加五味子。
  • 若脾虛血弱,腹痛,月經不調,則用八珍湯加倍白術。
  • 若脾虛血燥,皮膚瘙癢,則用加味逍遙散。

總而言之,蓐勞多因脾胃虛弱、飲食不足而引起,治療重點在於補益脾胃,恢復飲食,使精氣生化,則諸臟腑功能恢復正常,疾病自然痊癒。 其他治療方案還包括針對虛煩發熱的處方。

有一案例,產後未滿月,因情緒激動導致出血不止,三日後才停止,隨後又操勞過度,出現四肢無力、多汗、午後發熱、口乾、五心煩熱等症狀。 使用清熱藥效果不佳,改用四物湯加胡黃連、秦艽、青蒿,熱退後再用黃連八珍丸調養,最終痊癒。

另有石子湯、豬腰子粥、人參鱉甲散等方劑,可用於治療不同症狀的蓐勞。 這些方劑主要針對產後氣血不足、身體虛弱等情況,通過補益氣血,改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