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證治準繩》~ 卷之五 (9)
卷之五 (9)
1. 往來寒熱
〔郭〕,產後乍寒乍熱者何?答曰:陰陽不和,敗血不散,能令乍寒乍熱。產後血氣虛損,陰陽不和,陰勝則乍寒,陽勝則乍熱,陰陽相乘則或寒或熱。若因產勞傷臟腑,血弱不得宣越,故令敗血不散,入於肺則熱,入於脾則寒,醫人若誤作瘧疾治之則謬矣。陰陽不和,宜增損四物湯。敗血不散,宜奪命丹。又問:二者何以別之?時有刺痛者,敗血也,但寒熱無他證者,陰陽不和也。增損四物湯不一,皆隨病加減。
〔薛〕,產後寒熱因氣血虛弱或脾胃虧損,乃不足之證。經云:陰虛則發熱,陽虛則惡寒。若兼大便不通,尤屬氣血虛弱,切不可用發表降火。若寸口脈微,名陽氣不足,陰氣上入於陽中則惡寒,用補中益氣湯。尺部脈弱,名陰氣不足,陽氣下陷於陰中則發熱,用六味地黃丸。大抵陰不足,陽往從之,則陽內陷而發熱。陽不足,陰往從之,則陰上入而惡寒。此陰陽不歸其分,以致寒熱交爭,故惡寒而發熱也,當用八珍湯。若病後四肢發熱,或形氣倦怠,此元氣未復,濕熱乘之故耳,宜補中益氣湯。若肌熱大渴引飲,目赤面紅,此血虛發熱,用當歸補血湯。若認為實則誤矣。一產婦惡寒發熱,用十全大補加炮姜治之而愈。但飲食不甘,肢體倦怠,用補中益氣而安。又飲食後犯怒,惡寒發熱,抽搐咬牙,難候其脈,視其面色青中隱黃,欲按其腹,以手護之,此肝木侮脾土,飲食停滯而作,用六君加木香,一劑而安。一產婦惡寒發熱,余欲用八珍加炮姜治之,其家知醫,以為風寒,用小柴胡湯。余曰:寒熱不時,乃氣血虛也。不信,仍服一劑,汗出不止,譫語不絕,煩熱作渴,肢體抽搐。余用十全大補湯二劑益甚,脈洪大,重按如無,仍以前湯加附子四劑稍緩,數劑而安。
吳茭山治一婦人產後去血過多,食後著惱頭疼身痛,寒熱如瘧,左手弦大,微有寒邪,右手弦滑不勻,食飲痰火也。二者因虛而得,宜養正祛邪。遂以茯苓補心湯去地黃加羌活、青皮、蔥、棗,三服汗出身涼,其患漸瘥,然後以八物湯調理半月後全愈。一婦產後惡露未盡,瘀血入絡,又感寒邪,身熱如瘧,即以生料五積散五帖,惡露自下而寒熱除。又一婦產後惡露未盡,因起抹身,寒氣客於經絡,乍寒乍熱,脈緊而弦,以蔥白散二帖安。
一少婦初產四日,冷物傷脾胃,但覺身分不快,嘔逆,飲食少思,心腹滿悶,時或腹脅刺痛,晨惡寒,晚潮熱,夜則恍惚譫語,晝則抽搐,頗類風狀,變異多端,諸醫莫測,或作虛風,或云血凝實熱,用甘溫而行血,以寒涼退實熱,如此半月不效。汪至,見醫滿座,亦踞縮,診其脈弦而緊,遂令按之小腹急痛,知瘀血未盡也。
白話文:
往來寒熱
產後忽冷忽熱的原因,是因為陰陽失調,瘀血未消。產後血氣虧損,陰陽失衡,陰氣盛則發冷,陽氣盛則發熱,陰陽互相影響則冷熱交替。如果因為生產勞累傷了臟腑,血液虛弱無法正常運行,就會導致瘀血不散,瘀血入肺則發熱,入脾則發冷。如果醫生誤以為是瘧疾而治療,那就錯了。陰陽失調,應該服用增減四物湯;瘀血不散,應該服用奪命丹。那麼,這兩種情況如何區分呢?如果伴隨刺痛,就是瘀血;如果只是忽冷忽熱沒有其他症狀,就是陰陽失調。增減四物湯的藥方並非一成不變,需根據病情增減藥物。
產後寒熱,是氣血虛弱或脾胃虧損導致的不足之症。古書記載:「陰虛則發熱,陽虛則惡寒。」如果同時伴有大便不通,更是氣血虛弱的表現,絕對不能使用發散退火的方法。如果寸口脈微弱,叫做陽氣不足,陰氣上犯陽氣則惡寒,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如果尺部脈弱,叫做陰氣不足,陽氣下陷陰氣則發熱,應該服用六味地黃丸。總之,陰氣不足,陽氣就會去補充陰氣,導致陽氣內陷而發熱;陽氣不足,陰氣就會去補充陽氣,導致陰氣上犯而惡寒。這是陰陽失調,導致寒熱交替,所以才會忽冷忽熱,應該服用八珍湯。如果產後四肢發熱,或身體疲倦,這是元氣未復,濕熱侵襲所致,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如果肌膚發熱口渴,眼睛發紅臉色紅潤,這是血虛發熱,應該服用當歸補血湯。如果誤以為是實證,那就錯了。曾經有一個產婦忽冷忽熱,用十全大補湯加炮姜治療後痊癒。但如果飲食不香,肢體倦怠,則服用補中益氣湯即可。又有一產婦,飲食後發怒,忽冷忽熱,抽搐咬牙,脈象難以診斷,面色青中泛黃,想要按壓腹部,她卻用手護住,這是肝氣犯脾,飲食停滯所致,服用六君子湯加木香,一劑就痊癒了。曾經有一個產婦忽冷忽熱,我想用八珍湯加炮姜治療,她家人懂醫,認為是風寒,用小柴胡湯治療。我說:寒熱無常,是氣血虛弱引起的。她不信,還是服用了一劑小柴胡湯,結果汗出不止,胡言亂語,煩熱口渴,肢體抽搐。我用十全大補湯兩劑,病情更加嚴重,脈象洪大,重按如無,我又用之前的藥方加附子四劑,病情才稍微緩解,幾劑藥後痊癒。
吳茭山治療一個產後失血過多的婦女,飯後煩躁頭痛身痛,寒熱如瘧疾,左手脈弦大,略帶寒邪,右手脈弦滑不勻,是飲食積滯引起的痰火。這兩種情況都是由於虛弱引起的,應該滋補正氣祛除邪氣。於是用茯苓補心湯去掉地黃,加入羌活、青皮、蔥、棗,服藥三劑後,汗出體涼,病情漸漸好轉,然後用八珍湯調理半個月後痊癒。一個產婦產後惡露未盡,瘀血阻滯經絡,又受寒邪侵襲,身熱如瘧疾,就用生料五積散五帖,惡露排出,寒熱就消除了。又一個產婦產後惡露未盡,起床擦身子時受寒,寒邪侵入經絡,忽冷忽熱,脈緊而弦,用蔥白散兩帖就痊癒了。
有一個年輕婦女初產四天,吃了寒涼食物傷了脾胃,只覺得身體不適,嘔吐,飲食減少,心腹脹悶,有時腹脅刺痛,早晨惡寒,晚上潮熱,晚上胡言亂語,白天抽搐,很像風症,變化多端,許多醫生都診治不了,有的說是虛風,有的說是血凝實熱,用溫熱藥物行血,用寒涼藥物退熱,這樣治療半個月都沒效果。汪某來到,看到很多醫生都束手無策,就上前診脈,診得脈象弦緊,又按壓小腹,發現腹部疼痛,知道是瘀血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