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女科證治準繩》~ 卷之五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10)

1. 往來寒熱

思患者大勢惡露已下,未必還有餘血,偶因寒涼所傷,瘀血停滯下焦,日久客於經絡,所以變生諸證,須得大調經散倍入琥珀化諸惡血成水,其患方愈。遂合前藥服之,五日後行惡水鬥許,臭不可近,患人覺倦,病勢漸減,然後以人參養榮湯數十帖,月餘如初。

〔云〕,產後往來寒熱,四物內加小柴胡湯。

〔保〕,治日久虛勞,微有寒熱,脈沉而數,宜,柴胡四物湯,。

川芎,當歸,芍藥,熟地黃(各一錢半),柴胡(八錢),人參,黃芩,甘草,半夏(各三錢),

上為末,水煎服。

〔云〕,產後往來寒熱,脈弦者少陽也,,小柴胡加生地黃湯,。

柴胡(二兩),黃芩(五錢),人參(三錢),半夏(一兩半,湯洗),大棗(三枚),生地黃,梔子,枳殼(麩炒,各五錢),

上如前煎服。

增損柴胡湯,治產後虛,發寒熱,飲食少,腹脹。

柴胡,人參,甘草,半夏,陳皮,川芎,白芍藥(各等分為㕮咀)

上每服三錢,姜五片,棗二枚,水同煎,食後日二服。

增損四物湯(方見本卷腹痛。)

評曰:乍寒乍熱,榮衛不和,難以輕議。若其敗血不散,豈止入脾肺二臟邪。大抵一陰閉一陽即作寒熱,陰勝故寒,陽勝故熱,只可云敗血循經流入,閉諸陰則寒,閉諸陽則熱,血氣與衛氣解則休,遇再會而復作。大調經散、五積散入醋煎佳。

云岐熟地黃散,治產後蓐勞,皆由體虛氣力未壯,勞復所起,四肢煩疼,時發寒熱,不思飲食。

熟地黃,人參,白芍藥,白茯苓,白朮,續斷(各一兩),黃耆,桂心,五味子,當歸,川芎(各七錢半《大全》方有麥門冬七錢半)

上㕮咀,每服四錢,姜三片,棗一枚,水煎服。一方無桂心、五味、續斷,有柴胡、黃芩、半夏(各七錢半)作散。

黃耆丸,治產後蓐勞,寒熱進退,頭目眩痛,骨節痠疼,氣力羸乏。

黃耆,鱉甲,當歸(炒,各一兩),桂心,白芍藥,續斷,川芎,牛膝,蓯蓉,沉香,柏子仁,枳殼(各七錢半),五味子,熟地黃(各半兩,共為細末)

上煉蜜和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食後粥飲下。

大調經散,治產後血虛,惡露未消,氣為敗濁凝滯,榮衛不調,陰陽相乘,憎寒發熱,或自汗,或腫滿,皆氣血未平之所為也。

大豆(一兩半,炒去皮),茯神(一兩),真琥珀(一錢),

上為細末,濃煎烏豆、紫蘇湯調下。

加減烏金散,治產後寒熱似瘧。

厚朴,柴胡,黃芩,麻黃(各二錢),陳皮,當歸,川芎,桔梗,茯苓(各一錢五分),桂枝,蒼朮,白芷,枳殼(各一錢),羌活,草果,半夏(各二錢),甘草(九分),白芍藥,熟地黃(各一錢五分),

上銼為散,分作兩服,每服用水一盅半,姜三片,蔥三莖,煎至一盅,不拘時服。有汗,多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黃。有脹,多厚朴、陳皮。有熱,多柴胡、黃芩。有寒,多蒼朮、草果、桂枝。有痰,多半夏、桔梗、茯苓。有頭痛,多川芎、白芷、羌活。有瀉,去枳殼、甘草不用。

白話文:

往來寒熱

有位婦人產後惡露已排出,可能體內沒有殘留的瘀血,但她可能因為受寒,導致瘀血停留在下腹部,久了就堵塞經絡,因此產生各種症狀。這種情況需要用大調經散,加倍琥珀,將所有瘀血化成水排出,病才能好。於是給她服用之前的藥方,五天後,排出像一斗一樣多的惡臭液體,病人感覺疲憊,但病情漸漸減輕,然後再用人參養榮湯調理幾十帖,一個多月後就恢復如初了。

**有人說:**產後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可以在四物湯的基礎上加入小柴胡湯。

**有人認為:**治療久病虛弱,稍微有寒熱,脈象沉而數的,應該使用柴胡四物湯。 配方是:川芎、當歸、芍藥、熟地黃(各六克)、柴胡(二十四克)、人參、黃芩、甘草、半夏(各九克)。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水煎服。

**有人說:**產後忽冷忽熱,脈象呈現弦,這是少陽病的表現,應該使用小柴胡加生地黃湯。 配方是:柴胡(六十克)、黃芩(十五克)、人參(九克)、半夏(四十五克,要用湯洗過)、大棗(三枚)、生地黃、梔子、枳殼(麩炒過,各十五克)。像之前一樣煎服。

增損柴胡湯,用來治療產後虛弱,發冷發熱,食慾不振,腹脹的症狀。 配方是:柴胡、人參、甘草、半夏、陳皮、川芎、白芍藥(各等份,切成小塊)。 每次服用九克,加生薑五片、紅棗兩枚,用水一起煎煮,飯後一天服用兩次。

增損四物湯 (藥方在本書的腹痛章節有記載)

**評論說:**忽冷忽熱,是體內營衛之氣不和,不可以輕易處理。如果體內敗血沒有散去,那就不僅僅會影響到脾肺兩個臟器了。大致來說,陰氣閉塞陽氣就會發寒,陽氣閉塞陰氣就會發熱,只能說敗血會沿著經脈流動,閉塞陰經就會發寒,閉塞陽經就會發熱,當血氣和衛氣調和時症狀就會停止,當再次遇到阻礙就會復發。大調經散、五積散加入醋一起煎煮效果會更好。

云岐熟地黃散,用來治療產後因身體虛弱、氣力不足,又勞累所引起的疾病。會出現四肢酸痛,時而發冷發熱,食慾不振等症狀。 配方是:熟地黃、人參、白芍藥、白茯苓、白朮、續斷(各三十克)、黃耆、桂心、五味子、當歸、川芎(各二十二點五克,有些藥方有加麥門冬二十二點五克)。將以上藥材切成小塊,每次服用十二克,加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用水煎服。也有藥方沒有桂心、五味子、續斷,而是加入柴胡、黃芩、半夏(各二十二點五克),然後磨成散劑服用。

黃耆丸,用來治療產後因勞累引起的疾病,會出現忽冷忽熱、頭暈目眩、骨節酸痛、氣力虛弱等症狀。 配方是:黃耆、鱉甲、當歸(炒過,各三十克)、桂心、白芍藥、續斷、川芎、牛膝、蓯蓉、沉香、柏子仁、枳殼(各二十二點五克)、五味子、熟地黃(各十五克,一起磨成細粉)。 以上藥粉用蜂蜜混合製成丸狀,像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四十到五十丸,飯後用粥水吞服。

大調經散,用來治療產後血虛,惡露未淨,因為氣血凝滯,營衛之氣不調和,導致陰陽失衡,出現怕冷發熱、自汗、或身體腫脹等症狀,這些都是氣血沒有恢復平衡所導致的。 配方是:大豆(四十五克,炒過後去皮)、茯神(三十克)、真琥珀(三克)。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濃煎的黑豆、紫蘇湯調服。

加減烏金散,用來治療產後忽冷忽熱,像瘧疾一樣的症狀。 配方是:厚朴、柴胡、黃芩、麻黃(各六克)、陳皮、當歸、川芎、桔梗、茯苓(各四點五克)、桂枝、蒼朮、白芷、枳殼(各三克)、羌活、草果、半夏(各六克)、甘草(二點七克)、白芍藥、熟地黃(各四點五克)。 將以上藥材切碎,分成兩份服用,每次服用一份,加水一碗半,生薑三片,蔥三根,煎到剩下一碗,不拘時間服用。如果出汗,多加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黃。如果腹脹,多加厚朴、陳皮。如果發熱,多加柴胡、黃芩。如果怕冷,多加蒼朮、草果、桂枝。如果有痰,多加半夏、桔梗、茯苓。如果有頭痛,多加川芎、白芷、羌活。如果有腹瀉,去掉枳殼、甘草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