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證治準繩》~ 卷之五 (8)
卷之五 (8)
1. 發熱
當歸養血丸(產後腹痛。),當歸黃耆湯(腰痛。),當歸補血湯,當歸散(並見胎自墮半產條。),大全人參湯(見上自汗。)
羅氏犀角飲子,治產後亡津液虛損,時自汗出,發熱困倦,唇口乾燥。
犀角,麥門冬,白朮(各半兩),柴胡(一兩),枳殼(麩炒),地骨皮,生地黃,甘草(炒),當歸,人參,茯苓,黃芩,黃耆(各七錢),
上㕮咀,每服四錢,姜三片,浮麥七十粒,水煎服。
三之一湯,治產後虛勞發熱,日久不安。
柴胡,黃芩,人參,半夏,川芎,當歸,芍藥,熟地黃,甘草(各一錢半),
作一服,水二盅,姜三片,紅棗一枚,煎一盅,無時服。
三分散,治產後日久,虛勞發熱。
川芎,當歸,芍藥,熟地黃,白朮,白茯苓,黃耆(各一錢),柴胡,人參(各一錢半),黃芩,半夏,甘草(各半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至一盅,食前服。
加味逍遙散,治產後發熱,口乾作渴,唇裂生瘡。
當歸,白芍藥,乾葛(各二錢),生地黃,川芎,黃芩(各一錢半),人參(九分),麥門冬(九分),柴胡(一錢),烏梅(二個),甘草(六分),
上銼散,分作二服,用水一盅,煎至染分,空心服。
〔婁〕,產後發熱,多屬虛寒,惟乾薑加入補藥中神效,此丹溪法也。
人參當歸湯,治產後去血過多,血虛則陰虛,陰虛則生內熱,心胸煩滿,呼吸短氣,頭痛悶亂,晡時轉甚,與大病後虛煩相類。(方見前產後虛煩。)
白話文:
發熱
-
當歸養血丸:用於產後腹痛。
-
當歸黃耆湯:用於腰痛。
-
當歸補血湯:
-
當歸散:也用於胎兒自行流產或半產的情況。
-
大全人參湯:適用於產後自汗。
-
羅氏犀角飲子:治療產後因津液耗損導致的虛弱,症狀為時常出汗、發熱、疲倦困頓、嘴唇乾燥。
-
藥材包含:犀角、麥門冬、白朮(各半兩)、柴胡(一兩)、枳殼(麩炒)、地骨皮、生地黃、甘草(炒)、當歸、人參、茯苓、黃芩、黃耆(各七錢)。
-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四錢,加生薑三片、浮麥七十粒,用水煎服。
-
三之一湯:治療產後因虛弱勞損引起的發熱,病情持續較久且難以痊癒。
-
藥材包含:柴胡、黃芩、人參、半夏、川芎、當歸、芍藥、熟地黃、甘草(各一錢半)。
-
將以上藥材煮成一劑,加水兩盅、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至一盅後不拘時服用。
-
三分散:治療產後因虛弱勞損引起的長期發熱。
-
藥材包含:川芎、當歸、芍藥、熟地黃、白朮、白茯苓、黃耆(各一錢)、柴胡、人參(各一錢半)、黃芩、半夏、甘草(各半錢)。
-
將以上藥材煮成一劑,加水兩盅、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至一盅後於飯前服用。
-
加味逍遙散:治療產後發熱,口渴想喝水,嘴唇乾裂生瘡。
-
藥材包含:當歸、白芍藥、葛根(各二錢)、生地黃、川芎、黃芩(各一錢半)、人參(九分)、麥門冬(九分)、柴胡(一錢)、烏梅(二個)、甘草(六分)。
-
將以上藥材磨成散劑,分成兩次服用,加水一盅煎至一半,空腹服用。
-
婁氏認為:產後發熱多屬於虛寒,加入乾薑於補藥中效果極佳,這是丹溪的用藥方法。
-
人參當歸湯:治療產後因失血過多導致血虛,血虛會導致陰虛,陰虛則會產生內熱,症狀包含心胸煩悶、呼吸短促、頭痛昏沉、精神不濟,到了下午情況會更加嚴重,與大病初癒後的虛煩症狀類似。(此方在之前的產後虛煩篇有詳細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