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女科證治準繩》~ 卷之五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4)

1.

〔熊〕,產後心煩發渴,宜清心連子飲。(雜病白濁。)

〔薛〕,前證若出血過多,虛火上炎,用童子小便,或四物、白朮、麥門、丹皮。若胃氣虛而有熱,用竹葉歸耆湯。若血虛發熱,用八珍加麥門、五味。若血脫髮熱煩躁,用當歸補血湯。若胃氣虛弱,用補中益氣湯,或七味白朮散。一產婦患前證,朝寒暮熱,肚腹作痛,以手按之不痛,余以為血氣俱虛,用八珍之類治之。彼反行逐血,更加發熱煩躁。余用當歸補血湯,熱躁漸止,用八珍、麥門、五味,氣血漸復。

熟地黃湯,治產後虛渴不止,少氣腳弱,眼眩,飲食無味。

熟地黃(酒洗淨,蒸焙,一錢半),人參(去蘆),麥門冬(去心,各二錢),栝蔞根(二錢),甘草(炙,半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糯米一撮,生薑三片,紅棗三枚,同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產寶》療產後大渴不止。

蘆根(切,一升),栝蔞,人參,甘草,茯苓(各三兩),大棗(二十枚),麥門冬(生,四兩),

上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頓服四劑,即瘥。忌菘菜。

黃芩散,(楊氏)治產後血渴,飲水不止。

黃芩,麥門冬(各等分),

㕮咀,每服三錢,水盞半,煎至八分,去渣溫服無時。

栝蔞根湯,(《集驗》)療產後血渴。

栝蔞根(四兩),麥門冬(去心),人參(各三兩),生乾地黃,甘草(各二兩),土瓜根(五兩),大棗(二十枚),《產寶》無地黃、麥門冬,有牡蠣粉等分。

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千金竹葉湯,療產後虛渴,少氣力。

竹葉(三升),甘草,人參,茯苓(各一兩),小麥(五合),生薑,半夏(各三兩),麥門冬(五兩),大棗(十五枚)

上㕮咀,以水九升,先煮竹葉、小麥、薑、棗,取七升,去渣,納藥再煎取二升,去渣一服五合,日三夜一。

七味白朮散,治中氣虛弱,津液短少,口乾作渴,或因吐瀉所致者。

人參,白朮(炒),木香,白茯苓,甘草(炒),藿香,乾葛(各一錢),

上水煎服。

竹葉歸耆湯,治胃氣虛弱,口乾作渴,惡冷飲食者。

竹葉(一錢半),黃耆(二錢),白朮,人參,當作(各一錢),麥門冬(去心,七分),甘草(炒,五分),

上水煎服。

玄胡索散,治產後失血,渴不止。

鬱金,乾葛,桂心,青皮,枳殼,玄胡索

上各等分,以好醋浸一宿,焙乾末之。每服二錢,陳皮湯調下,日三夜一。

桃花散,治產後不煩而渴。

新石灰(一兩),黃丹(五錢),

上為細末,渴時井水調下一錢。

〔本〕,治產後出血太多,虛煩發渴。用真正蒲黃末二錢,白湯調下。如渴燥甚,井花水下。

治產後中風煩渴。用紅花子五合,微炒研碎,以水煎濃,徐徐呷之。

白話文:

產後心煩口渴,應該用清心連子飲來調理。(雜病中的白濁也可能引起)

如果產後口渴且出血過多,屬於虛火上炎,可以用童子小便,或四物湯、白朮、麥門冬、丹皮來治療。如果因胃氣虛弱而有熱,則用竹葉歸耆湯。若因血虛發熱,用八珍湯加麥門冬、五味子。若是血脫而發熱煩躁,用當歸補血湯。若胃氣虛弱,可用補中益氣湯或七味白朮散。一位產婦有產後口渴的問題,早上怕冷、傍晚發熱,肚子疼痛,但按壓又不痛。我認為是氣血兩虛,就用八珍湯之類的藥治療,結果反而加重了出血,發熱煩躁更嚴重。後來我改用當歸補血湯,發熱煩躁逐漸停止,再用八珍湯、麥門冬、五味子,氣血才慢慢恢復。

熟地黃湯,可以治療產後虛弱口渴不止、少氣無力、腳軟、眼睛昏花、食慾不振的狀況。

藥材包含:熟地黃(用酒洗淨後蒸過再烘乾,1錢半)、人參(去蘆頭)、麥門冬(去心,各2錢)、栝蔞根(2錢)、甘草(炙烤過,半錢)。

將以上藥材加水兩盅、糯米一小撮、生薑三片、紅棗三枚,一起煎煮至剩下一盅,不拘時間服用。

《產寶》記載,可以治療產後嚴重口渴不止的狀況。

藥材包含:蘆根(切段,一升)、栝蔞、人參、甘草、茯苓(各三兩)、大棗(二十枚)、麥門冬(生的,四兩)。

將以上藥材加水九升,煮至剩三升,分三次服用,連服四劑可痊癒,忌吃白菜。

黃芩散(楊氏方),治療產後因血虛而口渴,喝水也止不住的狀況。

藥材包含:黃芩、麥門冬(各等份)。

將藥材切碎,每次取三錢,加水一盞半煎煮至剩八分,去渣溫服,不拘時間。

栝蔞根湯(《集驗方》),治療產後血虛口渴。

藥材包含:栝蔞根(四兩)、麥門冬(去心)、人參(各三兩)、生地黃、甘草(各二兩)、土瓜根(五兩)、大棗(二十枚)。《產寶》的配方中沒有地黃、麥門冬,但有牡蠣粉,且劑量相同。

將藥材切碎,加水八升煮至剩二升半,分三次服用。

千金竹葉湯,治療產後虛弱口渴,少氣無力。

藥材包含:竹葉(三升)、甘草、人參、茯苓(各一兩)、小麥(五合)、生薑、半夏(各三兩)、麥門冬(五兩)、大棗(十五枚)。

將藥材切碎,先煮竹葉、小麥、薑、棗,加水九升煮至剩七升,去渣後再放入其他藥材,煎煮至剩二升,每次服用五合,一日三次,晚上一次。

七味白朮散,治療中氣虛弱,津液不足,口乾口渴,或是因嘔吐腹瀉引起的狀況。

藥材包含:人參、白朮(炒過)、木香、白茯苓、甘草(炒過)、藿香、葛根(各一錢)。

將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

竹葉歸耆湯,治療胃氣虛弱,口乾口渴,怕冷、不喜歡吃冷食的狀況。

藥材包含:竹葉(一錢半)、黃耆(二錢)、白朮、人參、當歸(各一錢)、麥門冬(去心,七分)、甘草(炒過,五分)。

將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

玄胡索散,治療產後失血過多,口渴不止。

藥材包含:鬱金、葛根、桂心、青皮、枳殼、玄胡索,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用好醋浸泡一晚,烘乾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陳皮湯調服,一日三次,晚上一次。

桃花散,治療產後不煩躁但口渴的狀況。

藥材包含:新石灰(一兩)、黃丹(五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口渴時用井水調服一錢。

如果產後出血太多,虛煩口渴,可用蒲黃粉末二錢,用白開水調服。如果口渴乾燥嚴重,則用井花水調服。

治療產後中風引起的煩躁口渴,用紅花籽五合,稍微炒過研磨成粉末,加水煎煮濃稠後,慢慢飲用。

治療血虛口渴以及產後口渴,可以用新鮮蓮子心磨成細末,用米湯調服二錢,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