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證治準繩》~ 卷之一 (32)
卷之一 (32)
1. 經候總論
上為末,每服一錢,空心溫酒調下。
牡丹散,治月候不利,腹臍疼痛,不欲食。
牡丹皮,大黃(炒,各一兩),赤茯苓,桃仁,生地黃,當歸,桂心,赤芍藥,白朮(各七錢半),石韋(去毛),木香(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三片,煎七分,空心溫服。
產寶方,治女人月經不利,臍下氣脹,上攻欲嘔,不得睡。
當歸(四錢),乾漆(三錢,炒令煙盡)
上為細末,蜜丸梧子大,空心溫酒下十五丸。
養榮湯,治婦人血海虛弱,心中恍惚,時多驚悸,或發虛熱,經候不調。
白芍藥,川芎,熟地黃,薑黃,當歸,川薑,青橘皮,五加皮,牡丹皮,海桐皮,白芷(各等分),
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烏梅一個,煎至一盞,溫服,不拘時,送紫桂丸五十粒。(紫桂丸方見帶下。)
〔過期不止〕
《產寶》云:男子生於寅,寅屬木,陽中有陰,故男子得八數。女子生於申,申屬金,陰中有陽,女子得七數。男以氣為主,八八則卦數已盡,盡則陽精痿。女以血為主,七七則卦數已終,終則經水絕,任衝脈虛衰,天癸絕,地道不通而無子矣。或勞傷過度,喜怒不時,經脈衰微之際,又為邪氣攻衝,所以當止不止而崩下也。
許學士云:婦人經脈過期不及,腰腹疼痛,或七七數盡而月經下者,宜用當歸散治之。
當歸散,治婦人天癸已過期,經脈不勻,或三四月不行,或一月再至,腰腹疼痛。
《素問》云:七損八益。謂女子七數盡而經不依時者,血有餘也,不可止之,但令得依時,不腰痛為善。(方見前調經平劑條。)
〔竹〕芩心丸,治婦人四十九歲以後,天癸當住,每月卻行,或過多不止。
用黃芩心枝條者二兩,米泔浸七日,炙乾,又浸又炙,如此七次,為末,醋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溫酒送下,日進二服。
上二方熱者宜之。
茸附湯,補任沖,調血氣。
乾薑(四兩),肉桂(去粗皮),附子,龍骨(生用),防風(各一兩),牡蠣(煅),當歸(各二兩),鹿茸(三兩,酒炙)
每服半兩,水二盅,煎八分,溫服。
補中芎藭湯,治風虛冷熱,勞傷衝任,月水不調,崩中暴下,產後失血過多,虛羸腹痛,或妊娠胎動不安,下血。
當歸,乾薑(炮,各三兩),川芎(蜜炙),黃耆,甘草(炙),吳茱萸(炮黃),杜仲(炒),熟地黃,人參(各一兩),
每服三錢,水一盅半,煎一盅,空心服。
上二方寒者宜之,蓋亦有血海虛寒而不禁者也。
〔薛〕,前證若肝腎虛熱,用當歸散。肝血虛熱,四物加柴、梔、丹皮。肝火內動,小柴胡加山梔、丹皮。肝火血燥,加味逍遙散。脾經鬱火,加味歸脾湯。肝脾鬱火。歸脾、逍遙兼服。肝腎虧損,歸脾、六味兼服。仍與前後月經不調治驗同用。一婦人年五十,內熱晡熱,經水兩三月一至。此血虛有熱,用逍遙散加山茱萸治之而愈。後有痰作渴,或小便不調,或頭暈白帶,用六味丸而安。
白話文:
經候總論
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空腹時用溫酒送服。
牡丹散,治療月經不順,腹部和肚臍疼痛,沒有食慾。
藥方組成:牡丹皮、炒過的大黃(各一兩),赤茯苓、桃仁、生地黃、當歸、桂心、赤芍藥、白朮(各七錢半),石韋(去除毛刺)、木香(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略微搗碎,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碗,生薑三片,煎煮至剩七分時,空腹溫服。
產寶方,治療婦女月經不順,肚臍下方脹氣,氣向上衝導致想嘔吐,無法入睡。
藥方組成:當歸(四錢),乾漆(三錢,炒至煙盡)。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空腹時用溫酒送服十五丸。
養榮湯,治療婦女血虛體弱,心中恍惚不安,時常驚悸,或出現虛熱,月經不調。
藥方組成:白芍藥、川芎、熟地黃、薑黃、當歸、川薑、青橘皮、五加皮、牡丹皮、海桐皮、白芷(各等分)。
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一碗半,生薑五片,烏梅一個,煎煮至剩一碗時,溫服,不拘時間。同時送服紫桂丸五十粒(紫桂丸的藥方在治療白帶的章節)。
月經過期不止
《產寶》中說:男子出生於寅時,寅屬木,陽中有陰,所以男子的生命週期以八為基數。女子出生於申時,申屬金,陰中有陽,所以女子的生命週期以七為基數。男子以精氣為主,八八六十四卦的數目用盡,陽精就會衰退。女子以血為主,七七四十九歲時,經血就會停止,任脈和衝脈也會虛弱衰退,天癸(女性的生殖機能)就會消失,地道(生殖通道)不通暢,因此無法生育。或者因為過度勞累,情緒不穩定,在經脈衰弱時,又受到邪氣的侵襲,所以該停止的月經反而不止,甚至大量崩漏。
許學士說:婦女的月經不按時來,提早或延遲,腰腹疼痛,或者到了七七四十九歲月經仍然來潮,都應該用當歸散來治療。
當歸散,治療婦女過了青春期後,月經不規律,或三四個月才來一次,或一個月來兩次,伴隨腰腹疼痛。
《素問》中說:七損八益。意思是女子到了七七四十九歲時,如果月經不按時來,是因為體內血量有餘,不應該強行止住,只要能使其按時來潮,並且沒有腰痛就沒問題。(具體藥方在之前的調經平衡劑條目中)。
竹芩心丸,治療婦女四十九歲以後,月經應該停止卻仍然每月來潮,或者出血量過多不止。
選用黃芩中心的枝條二兩,用米泔水浸泡七日,然後烘乾,再浸泡再烘乾,如此重複七次,磨成粉末,用醋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時用溫酒送服,每天服用兩次。
以上兩個藥方適合體內有熱的人。
茸附湯,能補養任脈和衝脈,調理氣血。
藥方組成:乾薑(四兩),肉桂(去除粗皮),附子,龍骨(生用),防風(各一兩),牡蠣(煅燒過),當歸(各二兩),鹿茸(三兩,用酒炙過)。
每次服用半兩,加水二盅,煎煮至剩八分時,溫服。
補中芎藭湯,治療因風寒、體虛發熱、勞累損傷導致衝脈和任脈功能失調,月經不調,崩漏,產後失血過多,身體虛弱、腹痛,或者懷孕期間胎動不安,出血。
藥方組成:當歸、炮製過的乾薑(各三兩),蜜炙過的川芎,黃耆,炙甘草,炮製過的吳茱萸,炒過的杜仲,熟地黃,人參(各一兩)。
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碗半,煎煮至剩一碗時,空腹服用。
以上兩個藥方適合體內有寒氣的人,因為也有血虛體寒卻無法止住月經的情況。
薛氏的醫論:
前面提到的情況,如果是肝腎虛熱,可以使用當歸散。如果是肝血虛熱,可以使用四物湯加上柴胡、梔子、丹皮。如果是肝火內動,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加上山梔子、丹皮。如果是肝火血燥,可以使用加味逍遙散。如果是脾經鬱火,可以使用加味歸脾湯。如果是肝脾都有鬱火,可以同時服用歸脾湯和逍遙散。如果是肝腎虧損,可以同時服用歸脾湯和六味地黃丸。治療原則與之前月經不調的治療方法相同。有一位婦女五十歲,體內發熱,午後更為明顯,月經兩三個月才來一次,這是血虛有熱的表現,使用逍遙散加山茱萸治療後痊癒。後來出現痰多口渴,小便不順,頭暈白帶等症狀,使用六味地黃丸後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