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證治準繩》~ 卷之三 (8)
卷之三 (8)
1. 吐血
〔大〕,婦人吐血者,皆由臟腑傷損所致。夫血者外行於經絡,內榮於臟腑。若傷損氣血經絡,則血虛行失於常理,氣逆者吐血,又怒則氣逆,甚則嘔血,然憂思驚恐內傷,氣逆上者,皆吐血也。
〔薛〕,前證若脾經鬱熱,用犀角地黃湯。脾胃伏暑,用黃連香薷飲。(雜病傷暑。)心脾鬱熱,用不傳。心氣耗損,用茯苓補心湯。肺氣勞傷,用雞蘇散。思慮傷脾,用歸脾湯。(雜病健忘。)暴怒肝火,用加味小柴胡湯。(熱入血室。)久怒肝傷,六味地黃丸。(雜病虛勞。)脾肺虛熱,用麥門冬飲。肝腎虛熱,用六味地黃丸。氣血俱虛,用十全大補湯。經云:肺朝百脈之氣,肝統諸經之血。必用甘溫之劑,補其陽氣,使血各歸其經。如大吐血病,毋論其脈,急用獨參湯救之。若潮熱咳嗽而脈數者,元氣虛而假熱之脈也,皆由脾胃先損,須用人參之類。《本草》云:人參治脾胃不足,補中,溫中,瀉脾肺中火。東垣先生云:脾胃虛者,心火亢甚而乘土位,肺氣受邪,須用黃耆最多,人參、甘草次之。脾胃一虛,肺氣先絕,故用黃耆以益皮毛而閉腠理,當治氣血虛弱,用十全大補最善,若用寒涼止血,胃氣反傷,無不致禍。一老婦每作先飲食不進,或胸膈不利,或中脘作痛,或大便作瀉,或小便不利,余以為肝脾之證,用逍遙散加山梔、茯神、遠志、木香而愈。後鬱結吐紫血,每作先倦怠煩熱,以前藥加炒黑黃連三分、吳茱萸二分,頓愈。復因怒吐赤血甚多,燥渴垂死,此血脫也,法當補氣。乃用人參一兩,苓、朮、當歸各三錢,陳皮、炮黑乾薑各二錢,炙甘草、木香各一錢,一劑頓止。又用加味歸脾湯調理而痊。一女子懷抱素郁,胸滿食少,吐血面赤,用六味丸及歸脾加山梔、貝母、芍藥而愈。一婦人為哭母吐血咳嗽,發熱盜汗,經水不行,此悲傷肺,思傷脾,朝服補中益氣湯(雜病勞倦。)加桔梗、貝母、知母。夕用歸脾湯吞六味丸而愈。
白話文:
婦人吐血者,皆由臟腑傷損所致。
〔大〕 婦人吐血,都是因為臟腑受損造成的。血液在體內,外行於經絡,內榮於臟腑。若傷損氣血經絡,血液就會失去正常的運行規律,氣逆就會導致吐血。又如,生氣就會導致氣逆,嚴重時甚至會嘔血。同樣的,憂思、驚恐、內傷也會導致氣逆上衝,而引起吐血。
〔薛〕 針對以上症狀,若脾經鬱熱,可用犀角地黃湯。脾胃伏暑,可用黃連香薷飲。(屬於雜病傷暑。)心脾鬱熱,則不傳。心氣耗損,可用茯苓補心湯。肺氣勞傷,可用雞蘇散。思慮傷脾,可用歸脾湯。(屬於雜病健忘。)暴怒肝火,可用加味小柴胡湯。(屬於熱入血室。)久怒肝傷,可用六味地黃丸。(屬於雜病虛勞。)脾肺虛熱,可用麥門冬飲。肝腎虛熱,可用六味地黃丸。氣血俱虛,則用十全大補湯。
經書上記載:肺主呼吸,主氣,統攝全身的氣血;肝主藏血,主血,統攝全身的血液。因此治療婦人吐血,必須使用甘溫的藥物,補益其陽氣,使血液各歸其經。
如遇到婦人大量吐血,不論其脈象,應立即使用獨參湯救治。若出現潮熱咳嗽,脈象數,則屬於元氣虛弱,假熱的脈象,皆因脾胃先受損,應服用人參之類的藥物。《本草綱目》記載:人參可以治療脾胃不足,補益中焦,溫暖中焦,瀉脾肺中的火。東垣先生說:脾胃虛弱的人,心火亢盛,會乘虛而上,導致肺氣受邪,因此需要大量使用黃耆,其次使用人參和甘草。脾胃一虛,肺氣首先受損,故使用黃耆以益皮毛,閉合腠理。
治療氣血虛弱,應當使用十全大補湯最為適宜。若使用寒涼止血藥物,反會傷及胃氣,帶來更多危害。
曾有一位老婦人,經常出現飲食不進,胸膈不利,中脘疼痛,大便瀉泄,小便不利,我診斷為肝脾病證,使用逍遙散加山梔、茯神、遠志、木香而治癒。後來她又出現鬱結吐紫血,每次發作前倦怠煩熱,我根據以往的藥方,加入炒黑黃連三分、吳茱萸二分,立刻痊癒。
後來,她因為生氣又吐了大量的鮮血,口渴,瀕臨死亡,這是血脫之證,應當補氣。我用人參一兩,茯苓、白朮、當歸各三錢,陳皮、炮黑乾薑各二錢,炙甘草、木香各一錢,一劑藥就止住了吐血。又用加味歸脾湯調理而痊癒。
曾有一位女子,長期心中鬱悶,胸部滿悶,食慾不佳,吐血,面色發紅,我用六味丸及歸脾湯加山梔、貝母、芍藥而治癒。
曾有一位婦人,因哭泣母親而吐血咳嗽,發熱盜汗,月經停止,這是悲傷傷肺,思慮傷脾,我讓她在早晨服用補中益氣湯(屬於雜病勞倦)加桔梗、貝母、知母。晚上服用歸脾湯,並吞服六味丸而治癒。
雞蘇散,治婦人吐血,心煩昏悶。
雞蘇葉(一兩),阿膠,刺蘇,生地黃(各一兩),黃耆,羚羊角屑,茜根,甘草(各半兩),麥門冬,黃芩,當歸,伏龍肝(各七錢半),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三片,竹茹半雞子大,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又方,治婦人虛損氣逆,吐血不止。
白話文:
雞蘇散用於治療婦女吐血、心煩昏悶。藥方包含雞蘇葉、阿膠、刺蘇、生地黃、黃耆、羚羊角屑、茜根、甘草、麥門冬、黃芩、當歸、伏龍肝等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碗水、三片薑、半個雞蛋大小的竹茹煎煮至六分,去渣溫服。另外還有另一方子治療婦女虛損氣逆,吐血不止。
雞蘇葉,黃芩(各一兩),當歸,赤芍藥(各半兩),伏龍肝,阿膠(各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煎六分,去滓溫服。
治婦人熱毒上攻,吐血不止。
生藕汁,刺蘇汁,生地黃汁(各三兩),生薑汁(半合),白蜜(一合)
上和煎三兩沸,以一小盞,調炒麵一錢服,無時。
《千金翼》治吐血百方不瘥,療十十瘥,神驗不傳方。(詳此藥性,治熱毒吐血有效。)
地黃汁(半升),生大黃末(一方寸匕)
白話文:
取雞蘇葉、黃芩各一兩,當歸、赤芍各半兩,伏龍肝、阿膠各二兩,研磨成粗末。每次取四錢,加水一盞,煎煮至六分,去渣後溫服。此方適用於治療婦女熱毒上攻,吐血不止。另取生藕汁、刺蘇汁、生地黃汁各三兩,生薑汁半合,白蜜一合,混合後煎煮至三兩沸騰,取一小盞,調入炒麵一錢服用,可隨時服用。此方出自《千金翼》,專治吐血百方不愈,療效顯著,為秘方。此方藥性寒涼,可有效治療熱毒引起的吐血。另可取生地黃汁半升,生大黃末一方寸匕,混合服用。
上煎地黃汁三兩沸,調大黃末令勻,分為三服。
又方,伏龍肝研極細,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頻服取效。
又方,白茅根(一握,長六寸,)以水一大盞,煎七分,去滓服。
又方,桂心(為末),水調方寸匕,日夜可二十服。
又方,生地黃(三升切),阿膠(二兩,炒),蒲黃(六合)
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予嘗治一人吐血,診其脈,肝部弦,氣口濡,此因怒極而得之。遂用蘇合香丸和雞蘇丸服,即效。《養生必用方》云:凡吐血須煎乾姜甘草湯與服,或四物、理中湯亦可,如此無不愈者。服生地黃、竹茹、藕汁,去生便遠。
白話文:
將生地黃汁煎至三兩沸騰,加入大黃粉末調勻,分成三份服用。
另外,將伏龍肝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新汲取的清水調服,頻頻服用直到見效。
再者,取一握長六寸的白茅根,用一大盞水煎煮至七分,去渣服用。
此外,將桂心研磨成粉末,用清水調和成方寸匕的量,一天可服用二十次,早晚各服十次。
另外,將三升生地黃切片,加入二兩炒過的阿膠和六合蒲黃,用五升水煮至三升,分成三份服用。我曾經治療過一位吐血的病人,診斷他的脈象是肝部弦緊,氣口濡濕,這是因為他怒氣攻心所致。於是,我用蘇合香丸和雞蘇丸治療,他很快就見效。《養生必用方》中記載:凡吐血者,都應該服用乾薑甘草湯,或者四物湯、理中湯,如此便無不痊癒者。服用生地黃、竹茹、藕汁,可以有效止血,防止出血。
柔脾湯,治虛勞吐血、衄血,下白、汗出方。(出《養生必用》)
甘草,白芍藥,黃耆(各一兩),熟地(三兩),
上為末,每服四錢,水酒各一盞以上,煎至七分,去滓取清汁六分,溫服,食前。予嘗治一女人,年十九歲,月經不行,以藥通之,遂妄行而嘔血,諸藥不效。察其人肥,脈不大不小,投以四生丸即安。又治一男子,因飽低頭負重吐血,諸藥無效,亦投四生丸及青餅子即安,更不發。
白話文:
柔脾湯:
柔脾湯,適用於治療虛勞導致的吐血、鼻出血、白帶過多、盜汗等症狀。 (出自《養生必用》)
配方:
- 甘草一兩
- 白芍藥一兩
- 黃耆一兩
- 熟地三兩
製作方法:
-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
- 每次取四錢粉末,用清水和米酒各一盞以上煎煮,直至藥液剩下七分。
- 去掉藥渣,取清汁六分,溫熱服用,飯前服用。
臨床應用:
我曾治療一位十九歲的女子,月經閉止,用藥物疏通後,卻突然嘔血,服用其他藥物無效。觀察其體型肥胖,脈象不快不慢,便給她服用四生丸,症狀即刻緩解。
又有一位男子,因飽食後低頭負重而吐血,服用其他藥物無效,我也給他服用四生丸和青餅子,症狀也很快消失,並且沒有再次發作。
嘗觀初虞世治吐血,不喜用竹茹、生地黃、藕汁,然亦不可拘泥此說。如陽乘於陰,血得熱則流散,經水沸溢。宜服涼藥以解之,大黃、犀角、生地黃、生艾、藕汁等,豈得無效。若陰乘於陽,所謂天寒地凍,水凝成冰,宜服溫藥以暖之,乾薑、肉桂,豈能無功。學者更宜思之。
四生丸,療吐血。凡吐血、衄血,陽乘於陰,血熱妄行,宜服此藥。
生荷葉,生艾葉,生柏葉,生地黃(各等分)
上爛研丸如雞子大,每服一丸,水三盞,煎到一盞,去滓溫服,無時候。陳日華云:先公紹興初,遊福溝靈石寺,主僧留飯,食將竟,侍者赴堂齋罷來侍立,見桌子不穩,急罄折穩之,舉首即嘔血,蓋食飽拗傷肺也。明年再到寺,問舊年嘔血者無恙否?主僧云:得四生丸服之愈。自得此方,屢施有驗。
白話文:
我曾经看到有人治疗吐血,不喜欢用竹茹、生地黄、藕汁,但这并非绝对,不能一概而论。如果阳气盛而侵入阴分,导致血液受热而流散,就像水开了会溢出来一样,就应该服用凉性的药物来缓解,比如大黄、犀角、生地黄、生艾、藕汁等等,这些药肯定会有效果。如果阴气盛而侵入阳分,就像天气寒冷,水结成冰一样,就应该服用温热的药物来暖和身体,比如干姜、肉桂,它们也一定能起作用。学习中医的人更应该细心地思考这些道理。
“四生丸”可以治疗吐血。凡是吐血、鼻出血,都是阳气盛而侵入阴分,导致血液受热乱窜,应该服用此药。
将荷叶、艾叶、柏叶、生地黄等量研磨成丸,每丸如鸡子大小,每次服用一丸,用三杯水煎至一杯,去渣温服,没有时间限制。陈日华说:我的父亲在绍兴初年,曾经去福沟灵石寺游玩,住持僧留我父亲吃饭。饭后,侍者从斋堂回来侍立,看到桌子不稳,就急着去扶稳桌子,抬头就吐血了,应该是吃饱后用力伤了肺。第二年我又去寺庙,问了去年吐血的人是否无恙,住持僧说:吃了“四生丸”就好了。我从那时起得到了这个方子,屡次使用都有效。
〔薛〕,愚意前證乃內熱暴患,用之有效。若人病久本原不足,須補脾以滋化源,否則虛火上炎,金反受克,獲生鮮矣。
療熱甚嘔血者,以犀角地黃湯、《局方》小三黃湯,以白茅根煎濃湯飲之極妙。
犀角地黃湯,治內有瘀血,鼻衄吐血,面黃,大便黑。
芍藥(七錢半),生地黃(半斤),牡丹皮(去心淨,一兩),犀角屑(一兩,如無,以川升麻代)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煎服。有熱如狂者,加黃芩二兩。
白話文:
我覺得之前的病症是內熱過盛導致的,用藥有效。如果病人久病體虛,根本不足,需要補脾來滋養化生精氣,否則虛火上炎,損傷肺金,就會有生命危險。
治療熱症嚴重導致吐血的,可以用犀角地黃湯和小三黃湯,再用白茅根煎濃湯喝,效果極好。
犀角地黃湯可以治療內有瘀血,鼻出血、吐血,面黃,大便黑色的症狀。
藥方:芍藥七錢半,生地黃半斤,牡丹皮去心淨一兩,犀角屑一兩(沒有的話可以用川升麻代替)。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水煎服。如果熱症嚴重如狂躁,可以加黃芩二兩。
青餅子,治咯血。
青黛,杏仁(各一兩,華佗方以牡蠣粉炒杏仁,去皮尖,牡蠣不用)
上一處同研成膏,熔黃蠟和作三十餅子,每服一餅子,用乾柿半個夾定,以濕紙裹,煨令香,同嚼,粥飲下,無時。
乾薑甘草湯,若陰乘於陽,心肺經寒而嘔血者宜服。
甘草,乾薑(各半兩),
上㕮咀,水煮頓服。《局方》理中湯亦妙。
白話文:
青餅子用來治療咯血。將青黛和杏仁各一兩,按照華佗的方子,用牡蠣粉炒杏仁,去除杏仁的皮尖,牡蠣不用。將它們一起研磨成膏狀,再加入熔化的黃蠟,製成三十個餅子。每次服用一個餅子,用乾柿子半個夾住,用濕紙包裹,煨烤至香,然後同嚼,用粥湯送服,沒有時間限制。如果陰寒侵襲陽氣,心肺經寒而導致嘔血,則宜服用乾薑甘草湯。將甘草和乾薑各半兩,一起研磨成粉末,用水煮沸後頓服。局方中的理中湯也有療效。
花蕊石散,予嘗見一婦人苦此疾,百藥不效,以童子小便和酒,調下真花蕊石散,不數服而愈。
烏金散,治吐血不已,每服二錢,米飲下。(即催生如神散,方見後。)
濟生雞蘇散,治勞傷肺經,唾中有血,咽喉不利。
雞蘇葉,黃耆(炒),生地黃,阿膠(炒),貝母,白茅根(各一錢),桔梗(炒),麥門冬(去心),蒲黃(炒),甘草(炙,各五分),
上姜水煎服。
生地黃散,治鬱熱衄血咯血吐血,陰虛而不能愈者。
白話文:
我曾經遇到一位婦人,患了某種疾病,各種藥物都無效,後來用童子小便和酒調和下真花蕊石散,服藥不多就痊癒了。
烏金散用於治療吐血不止,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送服。 (這跟催生如神散的方子類似,後面會提到。)
濟生雞蘇散用於治療勞傷肺經,唾液中帶血,咽喉不適。
藥方:雞蘇葉、黃耆(炒)、生地黃、阿膠(炒)、貝母、白茅根(各一錢)、桔梗(炒)、麥門冬(去心)、蒲黃(炒)、甘草(炙,各五分),以上用薑水煎服。
生地黃散用於治療鬱熱導致的鼻衄、咯血、吐血,以及陰虛導致的這些病症無法痊癒的情況。
枸杞子,柴胡,黃連(炒),地骨皮,天門冬(去心),白芍藥,甘草(炒),黃芩(炒),黃耆(炒),生地黃,熟地黃(自制,各五分),
上水煎服。下血,加地榆。
三因茯苓補心湯,治面色黃悴,五心煩熱,咳嗽血。
半夏,前胡,紫蘇,茯苓,人參,枳殼(麩炒),桔梗(炒),甘草(炒),乾葛(各五分),當歸,川芎,陳皮,白芍藥(各一錢),熟地黃(自制,一錢半),
白話文:
枸杞子、柴胡、炒黃連、地骨皮、去心天門冬、白芍藥、炒甘草、炒黃芩、炒黃耆、生地黃、自制熟地黃(各五分),用水煎服。若出血,再加入地榆。
三因茯苓補心湯,用於治療面色黃萎、五心煩熱、咳嗽帶血。
半夏、前胡、紫蘇、茯苓、人參、麩炒枳殼、炒桔梗、炒甘草、乾葛(各五分)、當歸、川芎、陳皮、白芍藥(各一錢)、自制熟地黃(一錢半)。
上薑棗水煎服。
麥門冬飲子,治氣虛吐血,或氣虛不能攝血。
五味子(杵,十個),麥門冬(去心),黃耆(炒,各一錢),當歸身,人參,生地黃(各半錢),
上水煎服。
十全大補湯,治胃氣虛弱,吐血衄血,便血不止,以致外證惡寒發熱,自汗盜汗,食少體倦。或寒熱作渴,頭疼眩暈,而似中風。或氣血俱虛,胸腹脅痛。或骨節作痛,經候不調。或寒熱往來,發熱晡熱,或五心發熱,咽乾舌燥,或痰嗽喘促,胸膈虛痞。或嘔吐泄瀉,手足冷熱等證。(方見雜病虛勞門。)
白話文:
將薑和棗用水煎煮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