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證治準繩》~ 卷之五 (7)
卷之五 (7)
1. 血暈
(厥逆附)
〔金匱〕,問曰:新產婦人有三病,一者病痙,二者病鬱冒,三者大便難,何謂也?師曰:新產血虛,多汗出,喜中風,故令病痙。亡血復汗,寒多,故令鬱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難。按產婦鬱冒,即今世所謂血暈也。
〔大全〕,產後血暈者,由敗血流入肝經,眼黑花,頭目旋暈,不能起坐,甚致昏悶不省人事,謂之血暈,細酒調黑神散最佳。庸醫或作暗風、中風治之。凡暈,血熱乘虛逆上湊心,故昏迷不省,氣閉欲絕是也。然其由有三:有用心使力過多而暈,有下血多而暈,有下血少而暈。其暈雖同,治之則異,當詳番之。下血多而暈者,但昏悶煩乳而已,當以補血清心藥,下血少而暈者,乃惡露不下,上搶於心,心下滿急,神昏口噤,絕不知人,當以破血行血藥。古法有云:產婦才分娩訖,預燒秤錘或黃石子,硬炭燒令通赤,置器中,急於床前以醋沃之,得醋氣可除血暈,產後一月,時作為妙。崔氏云:凡暈者皆是虛熱,血氣奔送腹中空所致,欲分娩者,第一須先取釅醋以塗口鼻,仍置醋於傍,使聞其氣,兼細細飲之,此為上法。如覺暈,即以醋噀面,蘇來即飲醋,仍少與解之。(一云,仍少與水解之。)一法燒乾漆令煙濃熏產母面即醒。(如無干漆,取舊漆器火燒煙燻亦妙。)
郭稽中論曰:產後血暈者何?答曰:產後氣血暴虛,未得安靜,血隨氣上,迷亂心神,故眼前生花,極甚者令人悶絕不知人,口噤神昏氣冷,醫者不識,呼為暗風,若作此治之,病必難愈,但服清魂散即省。
〔薛〕,產後元氣虧損,惡露乘虛上攻,眼花頭暈,或心下滿悶,神昏口噤,或痰壅
盛者,急用失笑散主之。若血下多而暈,或神昏煩亂者,大劑芎歸湯補之,或蕓薹子散,或童子小便,有痰加二陳湯。若因勞心力而致者,宜補中益氣湯加香附。若因氣血虛極不省人事,用清魂散,繼以芎歸湯及大補氣血之劑。凡產可用醋、漆器熏,或用半夏末冷水和丸入鼻孔中,並無前患。丹溪先生云:血暈因氣血俱虛,痰火泛上,宜以二陳導痰,或加減硃砂安神丸,以麥門冬湯下亦可。大凡產後口眼喎斜等證,當大補氣血為主,而兼以治痰。若脾胃虛而不能固者,用六君子湯。至五七個月,當服安胎飲。至八九個月再加大腹皮、黃楊腦。如臨產時,更宜服保生無憂散,庶無前患。,家人婦產後小腹作痛,忽牙關緊急,灌以失笑散,良久而蘇,又用四物加炮薑、白朮、陳皮而愈。一產婦兩手麻木,服愈風丹,天麻丸,遍身皆麻,神思倦怠,晡熱作渴,自汗盜汗,此氣血俱虛也。用十全大補加炮姜數劑,諸證悉退,卻去炮姜,又數劑而愈。但內熱,此血虛也,用逍遙散而痊。一婦八月胎下墜或動,面黃體倦,飲食少思,此脾氣虛弱,用補中益氣湯倍白朮,加蘇梗,三十餘劑而安。產後眩暈胸滿,咳嗽,用四物加茯苓、半夏、桔梗而愈。一產婦因產飲酒,惡露甚多,患血暈,口出酒氣,此血得酒熱而妄行,虛而作暈也。以佛手散加乾葛二錢,一劑而痊。酒性慓悍,入月及產後不宜飲,恐致前證。產室人眾,喧嚷氣熱,亦致此證。
白話文:
血暈
產後婦女有三種常見疾病:痙攣、鬱冒和便秘。痙攣是因產後血虛、多汗、容易中風所致;鬱冒是因失血又多汗,體寒所致;便秘是因津液不足,胃燥所致。產後鬱冒,就是現代所說的血暈。
產後血暈是由於敗血流入肝經,導致眼花、頭暈目眩,無法坐起,嚴重者甚至昏迷不省人事。治療血暈,用細酒調和黑神散效果最好。庸醫常誤診為中風或暗風治療。暈厥大多是血熱乘虛逆流上衝心臟,導致昏迷,氣息奄奄。血暈的成因有三:用力過度、產後出血過多、產後出血過少。雖然都是暈厥,但治療方法卻不同,需仔細區分。出血過多而暈厥者,僅僅是昏悶煩躁,應服用補血清心的藥物;出血過少而暈厥者,是惡露不下,逆衝心臟,導致心下滿悶、神志不清、口噤不語,應服用破血行血的藥物。古法中記載:產婦分娩後,預先燒紅秤錘或黃石子,放入器皿中,用醋澆淋,利用醋氣可以預防血暈。產後一個月內,可以經常這樣做。崔氏醫書記載:所有暈厥都是虛熱,血氣衝擊腹部空虛所致。臨產時,首先要用濃醋塗抹口鼻,並放置醋在旁邊聞其氣味,少量飲用,這是最好的方法。如果暈厥發作,立即用醋噴灑臉部,清醒後再飲用醋,或少量喝水。另一種方法是用乾漆燃燒,煙熏產婦的面部,使其甦醒(如果沒有乾漆,用舊漆器燒煙熏也行)。
郭稽中說:產後血暈是什麼?答:產後氣血驟然虛弱,沒有得到充分休息,血液隨著氣血上衝,擾亂心神,導致眼前生花,嚴重者會昏迷不省人事,口噤、神志不清、氣息冰冷。如果醫生不認識,誤診為暗風治療,病情就難以痊癒。服用清魂散即可甦醒。
薛氏醫書記載:產後元氣虧損,惡露乘虛上攻,導致眼花頭暈,或心下滿悶,神志不清,口噤不語,或痰多,應急用失笑散。如果出血過多而暈厥,或神志昏迷煩躁,應大量服用芎歸湯補血,或服用蕓薹子散,或服用童子尿,有痰者加二陳湯。如果是因勞心用力過度所致,宜服用補中益氣湯加香附。如果是因氣血虛弱極度昏迷不省人事,服用清魂散,然後服用芎歸湯及大補氣血的藥物。凡是產後暈厥,都可以用醋、漆器煙熏,或用半夏末用冷水和成丸劑放入鼻孔中,都沒有危險。丹溪先生說:血暈是由於氣血俱虛,痰火上泛所致,宜用二陳湯化痰,或加減硃砂安神丸,用麥門冬湯送服也可以。產後口眼歪斜等症狀,應以大補氣血為主,同時治療痰症。如果脾胃虛弱不能固攝,服用六君子湯。五七個月時,服用安胎飲。八九個月時,再加大腹皮、黃楊腦。臨產時,更應服用保生無憂散,以防不測。曾經有一個產婦,產後小腹疼痛,突然牙關緊閉,灌服失笑散,很久才甦醒,然後服用四物湯加炮薑、白朮、陳皮而痊癒。還有一個產婦,兩手麻木,服用愈風丹、天麻丸,全身麻木,神志倦怠,午後發熱口渴,自汗盜汗,這是氣血俱虛,服用十全大補湯加炮薑數劑,諸症都退了,然後去除炮薑,再服用幾劑就痊癒了。如果內熱,這是血虛,服用逍遙散就痊癒了。一個婦女懷孕八個月,胎兒下墜或活動,面色黃萎,身體疲倦,飲食減少,這是脾氣虛弱,服用補中益氣湯加倍白朮,加蘇梗,三十多劑就安穩了。產後眩暈胸悶咳嗽,服用四物湯加茯苓、半夏、桔梗而痊癒。一個產婦因產後飲酒,惡露很多,患了血暈,口中呼出酒氣,這是血液因為酒熱而妄行,虛弱而導致暈厥。服用佛手散加葛根二錢,一劑就痊癒了。酒性辛烈,月經期和產後都不宜飲酒,以免引起上述症狀。產房人多喧鬧,空氣悶熱,也會引起這種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