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證治準繩》~ 卷之一 (27)
卷之一 (27)
1. 經候總論
上寒熱例。
〔發熱〕
吳茭山治一婦經血過多,五心煩熱,日晡潮熱,諸藥不效,以四物加胡黃連,三服而愈。
薛新甫治一婦人發熱口乾,月經不調,兩腿無力,服祛風滲濕之劑,腿痛體倦,二膝浮腫,經事不通。薛作肝脾腎三經血虛火燥證,名鶴膝風。用六味、八味二丸,兼服兩月,形體漸健,飲食漸進,膝腫漸消,不半載而痊。前證若脾腎虛寒,腿足軟痛,或足膝枯細,用八味丸。
若飲食過多,腿足或臀內酸脹,或浮腫作痛,用補中益氣加茯苓、半夏主之。一婦人經候過期,發熱倦怠,或用四物、黃連之類,反兩月一度,且少而成塊,又用峻藥通之,兩目如帛所蔽。薛曰:脾為諸陰之首,目為血脈之宗,此脾傷五臟皆為失所,不能歸於目矣。遂用補中益氣、濟生歸脾二湯,專主脾胃,年餘尋愈。
一婦人月事未期而至,發熱自汗,服清熱止汗之劑,反作渴頭痛,手掉身麻,此因肝經風熱,用柴胡、炒芩、連、炒山梔、歸、芍、生地、丹皮各一錢,參、耆、苓、術各一錢五分,川芎七分,甘草五分,二劑其汗全止,更以補中益氣而愈。凡發熱久者,陽氣亦自病,須調補之。
一婦人氣血素虛,經行不調,飲食少思,日晡熱甚,用十全大補加山茱萸、山藥、丹皮、麥門冬、五味子而愈。次年秋,患寒熱,或用清脾飲而元氣愈弱,仍以前藥而愈。一婦人素勤苦,冬初患咳嗽發熱,久而吐血、盜汗,經水兩三月一至,遍身作痛。或用化痰降火藥,口噤筋攣,此血虛而藥益損耳。
用加減八味丸及補中益氣加麥門、五味、山藥治之,年餘而痊。
〔寒熱〕
經水適來適斷者,或有往來寒熱者,先服小柴胡湯以去其寒熱,後以四物湯和之。
〔本〕,婦人血脈不調,往來寒熱,狀如勞倦。
當歸,川芎,甘草,黃耆,官桂(去粗皮,各一兩),熟地黃,白朮,白芍藥(各二兩),柴胡,阿膠(各半兩),
為細末,每服五錢,棗一枚,水煎空心溫服。白湯點服亦得。常服不生帶下,調血脈,養子宮,終身無病。
太倉公治一女,病腰背痛,寒熱。眾醫皆以為寒熱也。公診之曰:內寒月事不下也。即竄以藥,旋下,病已。病得之欲男子不可得也。所以知其病者,診其脈時,切之腎脈也嗇而不屬,嗇而不屬者其來難堅,故曰月不下。肝脈弦出左口,故曰欲男子不可得也。蓋男子以精為主,婦人以血為主,男子精盛則思室,女子月盛則懷胎。
夫肝,攝血者也。厥陰弦出寸部,又上魚際,則陰血盛可知矣。(別詳師尼寡婦條內。)
薛新甫治一婦人耳內或耳後項側作痛,寒熱口苦,月經不調,此肝火氣滯而血凝,用小柴胡加山梔、川芎、丹皮治之,諸證悉退。月事不行而寒熱者,詳經閉門。
白話文:
經候總論
發熱
吳茭山醫師治療一位婦人,她經血過多,手心、腳心發熱煩躁,每天下午發熱,吃了很多藥都沒效。後來用四物湯加上胡黃連,吃了三次就好了。
薛新甫醫師治療一位婦人,她發熱口渴,月經不調,兩腿沒力氣。吃了祛風除濕的藥,反而腿痛疲倦,兩邊膝蓋浮腫,月經也不來了。薛醫師認為這是肝、脾、腎三經的血虛火燥,稱為「鶴膝風」。他用六味丸、八味丸,吃了兩個月,身體逐漸強壯,食慾也變好,膝蓋腫脹消退,不到半年就痊癒了。如果是脾腎虛寒導致腿腳軟弱疼痛,或是足膝瘦弱,就應該用八味丸。
如果因為吃太多東西,導致腿腳或臀部裡面酸脹,或是浮腫疼痛,就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茯苓、半夏來治療。有一位婦人經期過了好久都沒來,感到發熱疲倦。吃了四物湯、黃連之類的藥,反而變成兩個月才來一次,而且量少又結成塊狀。又用了很強的藥來疏通,結果眼睛像被布遮住一樣看不清楚。薛醫師說:「脾是所有陰經的根本,眼睛是血脈聚集的地方,這是因為脾受損,導致五臟都失去正常的功能,沒辦法把精氣輸送到眼睛。」於是用了補中益氣湯、濟生歸脾湯,專門調理脾胃,一年多就痊癒了。
有一位婦人,月經還沒到就來了,而且發熱自汗,吃了清熱止汗的藥,反而變得口渴頭痛,手抖身體麻木。這是因為肝經有風熱,用柴胡、炒黃芩、黃連、炒山梔子、當歸、白芍、生地、丹皮各一錢,人參、黃耆、茯苓、白朮各一錢五分,川芎七分,甘草五分,吃了兩劑,汗就完全止住了,再用補中益氣湯就好了。凡是發熱很久的人,陽氣也會跟著生病,必須要調養補益。
有一位婦人,本來就氣血虛弱,月經不調,食慾不佳,每天下午發熱特別厲害,用十全大補湯加上山茱萸、山藥、丹皮、麥門冬、五味子,就痊癒了。隔年秋天又得了寒熱病,用了清脾飲,結果元氣更虛弱,還是用之前的藥才好。有一位婦人,平常很勤勞,冬天開始咳嗽發熱,久了還會吐血、盜汗,月經兩三個月才來一次,而且全身疼痛。有人用化痰降火的藥,結果導致她口噤筋攣,這是因為她血虛,用藥反而更傷身。後來用加減八味丸以及補中益氣湯加上麥門冬、五味子、山藥來治療,一年多才痊癒。
寒熱
月經來的時候斷斷續續,或是忽冷忽熱的,先用小柴胡湯來去除寒熱,之後再用四物湯來調和。
本
婦女血脈不調,出現忽冷忽熱,像是勞累過度的情況。
用當歸、川芎、甘草、黃耆、官桂(去皮,各一兩)、熟地黃、白朮、白芍藥(各二兩)、柴胡、阿膠(各半兩),磨成細末,每次用五錢,加一顆紅棗,用水煎煮後,空腹時溫服。也可以用開水沖服。常常服用可以預防白帶,調理血脈,滋養子宮,終身不會生病。
太倉公治療一位女子,她腰背痛,忽冷忽熱。很多醫生都認為她是得了寒熱病。太倉公診斷後說:「這是因為身體內部虛寒,導致月經不來。」馬上用藥治療,月經來了,病就好了。這種病是因為想懷男孩而沒辦法懷上。之所以知道是這種病,是因為把脈時,摸到她的腎脈很澀而不連貫,這種脈象代表月經不容易來。肝脈弦而從左脈出來,代表她很想要生男孩。因為男子以精為主,女子以血為主,男子精旺盛就想房事,女子月經旺盛就容易懷孕。
肝臟是負責攝取血液的。如果厥陰脈弦而且從寸部出來,又到魚際,就代表陰血旺盛。(詳細內容可以參考師尼寡婦的條目。)
薛新甫醫師治療一位婦人,她耳朵裡面或耳朵後面、脖子側面疼痛,忽冷忽熱,口苦,月經不調,這是肝火旺盛,氣機不暢而導致血瘀。用小柴胡湯加上山梔子、川芎、丹皮來治療,各種症狀都消退了。如果月經不來而且出現忽冷忽熱,可以參考「經閉門」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