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女科證治準繩》~ 卷之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2)

1.

人參,麥門冬,赤獲苓,地骨皮,家乾葛,黃芩,犀角屑(各七錢半),甘草(半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治妊娠心煩熱不止。

蔥白(一握),豉(二合)

上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溫,分三服。

一母丸,治妊娠因服藥致胎氣不安,有似虛煩不得臥,巢氏謂之子煩也。(出產乳。)

知母(二兩,洗焙)

上為細末,以棗肉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煎人參湯送下。

醫者不識此證,作虛煩治之,損動胎氣宜矣。

〔煩躁口乾〕

夫足太陰脾之經也,其氣通於口,手少陰心之經,其氣通於舌。若妊娠之人,臟腑氣虛,榮衛不理,陰陽隔絕,熱乘於心脾,津液枯少,故令心煩而口乾也。

〔薛〕,前證若胃經實火,用竹葉石膏湯。若胃經虛熱,用人參黃耆散。若胃經氣虛,用補中益氣湯。若肺經虛熱,用紫蘇飲。若肝經火動,用加味逍遙散。若脾氣鬱結,用加味歸脾湯。若腎經火動,加味地黃丸。一妊婦煩熱兼咽間作痛,用知母散加山梔以清肺經而愈。後內熱咳嗽,小便自遺,用補中益氣加麥門、山梔,以補肺氣、滋腎水而痊。

升麻散,治妊娠壅熱,心神煩躁,口乾渴逆。

川升麻,栝蔞根,黃芩,人參,麥門冬,柴胡,梔子仁,犀角屑,茯神(各一錢),知母,甘草(各半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知母散,治妊娠煩躁,悶亂口乾,及胎臟熱。

知母,麥門冬,甘草(各半兩),黃耆,子苓,赤茯苓(各七錢半),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入竹瀝一合,更煎三二沸溫服。

葛根散,治婦人妊娠數月,胸膈煩躁,唇口乾渴,身熱少食。

家葛根(野者不用),黃芩,人參,葳蕤,黃耆,麥門冬,甘草(等分,㕮咀)

上每服四錢,水一盞,竹茹一團如錢大,煎七分,溫服無時。

人參黃耆散,治妊娠身熱煩躁,口乾食少。

人參,黃耆,家葛根,麥門冬,赤茯苓,秦艽(各一兩),知母(七錢半),甘草(半兩),

每服四錢,薑、水、竹葉煎服。

《補遺》人參白朮散、黃耆六一湯皆良。

治子煩口乾不得臥。用黃連(去須,細末,每服一錢,)粥飲調下。

白話文:

[煩]

這個藥方使用人參、麥門冬、赤茯苓、地骨皮、家葛根、黃芩、犀角屑(各七錢半),甘草(半兩)。將這些藥材切碎後,每次取三錢,加入一碗水,煎煮至剩六分,去除藥渣後溫服。這個藥方可以治療懷孕期間心煩發熱不止的情況。

另一個藥方使用蔥白(一握)和豆豉(二合),加入兩大碗水,煎煮至剩一碗半,去除藥渣後溫熱分三次服用。

再來是「一母丸」,這個藥方用來治療懷孕期間因為服用藥物導致胎氣不安,出現類似虛煩難以入睡的情況,巢氏稱之為「子煩」(出自《產乳》)。使用知母(二兩,洗淨後烘乾)磨成細粉,再用棗肉做成如彈珠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人參湯送服。醫生如果沒有辨識出這種情況,誤當成虛煩治療,反而會損害胎氣。

[煩躁口乾]

足太陰脾經的經氣通向口,手少陰心經的經氣通向舌。如果懷孕的人臟腑氣虛、營衛失調、陰陽隔絕,熱邪就會侵犯心脾,導致津液枯竭,所以會出現心煩和口乾。

薛氏認為,上述情況如果是胃經實火,要使用竹葉石膏湯;如果是胃經虛熱,要使用人參黃耆散;如果是胃經氣虛,要使用補中益氣湯;如果是肺經虛熱,要使用紫蘇飲;如果是肝經火動,要使用加味逍遙散;如果是脾氣鬱結,要使用加味歸脾湯;如果是腎經火動,要使用加味地黃丸。曾經有一位孕婦出現煩熱兼咽喉疼痛,使用知母散加上山梔子來清肺熱而痊癒。後來出現內熱咳嗽、小便失禁,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麥門冬和山梔子來補肺氣、滋腎水而痊癒。

升麻散,用來治療懷孕期間的壅熱,引起的心神煩躁、口渴、噁心。藥材包括川升麻、栝樓根、黃芩、人參、麥門冬、柴胡、梔子仁、犀角屑、茯神(各一錢),知母、甘草(各半錢)。將以上藥材配成一帖,加入兩盅水,煎煮至剩一盅,不拘時間服用。

知母散,用來治療懷孕期間的煩躁、胸悶、口乾以及胎臟有熱。藥材包括知母、麥門冬、甘草(各半兩),黃耆、茯苓、赤茯苓(各七錢半)。將藥材切碎後,每次取四錢,加入一碗水,煎煮至剩七分,去除藥渣後加入竹瀝一合,再次煎煮二三次後溫服。

葛根散,用來治療婦女懷孕數月,胸膈煩躁、口唇乾渴、身體發熱、食慾不振。藥材包括家葛根(野葛根不用)、黃芩、人參、葳蕤、黃耆、麥門冬、甘草(等分,切碎)。每次取四錢,加入一碗水,放入如錢幣大小的一團竹茹,煎煮至剩七分,溫服,不拘時間。

人參黃耆散,用來治療懷孕期間身體發熱煩躁、口乾、食慾不振。藥材包括人參、黃耆、家葛根、麥門冬、赤茯苓、秦艽(各一兩),知母(七錢半),甘草(半兩)。每次取四錢,加入薑、水和竹葉煎煮後服用。

《補遺》中提到,人參白朮散和黃耆六一湯也都有很好的療效。

治療子煩口乾難以入睡,可以使用黃連(去除鬚根,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用粥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