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女科證治準繩》~ 卷之二 (1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17)

1. 腳氣

陳臨川云:凡頭痛身熱,肢節痛,大便秘,或嘔逆而腳屈弱者,腳氣也。輕者可與香蘇散加木瓜、檳榔、生薑煎服,然後隨證治之。要知有腳氣之人,先從腳起,或先緩弱疼痹,或行起忽倒,或兩脛腫滿,或腳膝枯細,或心中忪悸,或小腹不仁,皮頑不知疼痛,或舉體轉筋,或見食嘔逆,惡聞食氣,或胸滿氣急。或遍體痠痛,皆腳氣之候。

黃帝所謂緩風濕痹是也。頑弱為緩風,疼痛為濕痹。寒中三陽,所患必冷,小續命湯主之。(煎成,入生薑自然汁最妙。)暑中三陰,所患必熱,小續命湯去附子,減桂一半主之。大煩躁者,紫雪最良。若無紫雪,以百合、薄荷煎冷水調服極妙。大便秘者,脾約丸、麻仁丸、三和散主之。

白話文:

陳臨川云:

凡是頭痛發熱、肢體疼痛、大便秘結,或嘔吐反胃且腳部無力的人,都是腳氣。

輕症者可以服用香蘇散,再加入木瓜、檳榔、生薑煎服,然後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進行治療。

要知道,患有腳氣的人,病症最初會從腳部開始,例如腳部酸軟疼痛、行走時突然跌倒、小腿腫脹、腳踝枯瘦、心慌意亂、下腹部麻木無知覺、皮膚粗糙無痛感、全身抽筋、吃東西就嘔吐、聞到食物的味道就噁心、胸悶氣短、全身酸痛,這些都是腳氣的表現。

黃帝所說的緩風濕痹,就是指腳氣。酸軟無力稱為緩風,疼痛就是濕痹。

三陽經受寒邪,所致的病症必感寒冷,可以用小續命湯治療。(煎好後加入生薑汁效果最佳。)

三陰經受暑邪,所致的病症必感炎熱,可以用小續命湯去附子、減半桂枝治療。

如果患者煩躁不安,服用紫雪效果最佳。若無紫雪,可以用百合、薄荷煎服,用冷水調和效果極佳。

大便秘結者,可用脾約丸、麻仁丸、三和散治療。

仍針灸為佳。服補藥與湯淋洗,皆醫家之大禁也。

夫婦人腳氣,與丈夫不同。男子則腎臟虛弱,為風濕所乘。女子以胞絡氣虛,為風毒所搏。是以胞絡屬於腎也,腎主於腰腳,又肝脾腎三臟經絡起於足十趾,若臟腑虛損,則風邪先客於腳,從下而上,動於氣,故名腳氣也。此皆由體虛,或當風取涼,或久坐卑濕,或產後勞損,或恚怒悲傷肝,則心氣不足,致月候不通。

因其虛傷風毒,傳入筋骨,則令皮膚不仁,筋骨疼痛,肢體不隨,筋脈拘攣,或時冷疼,或發腫滿,或兩腳痹弱,或舉體轉筋,目眩心煩,見食嘔吐,精神昏憒,肢節煩疼,小便赤黃,大便秘澀。如此證候,其婦人腳氣,療之與丈夫不同,以其氣血不調,胎妊產損傷之。是以療寡婦及尼與妻妾殊別,即其義也。

白話文:

針灸治療腳氣效果最佳。服用補藥和用藥湯淋洗,都是醫學上嚴禁的。

夫妻的腳氣病症不同。男性腳氣是因為腎臟虛弱,被風濕侵襲。女性則是由於胞絡氣虛,被風毒侵襲。因為胞絡屬於腎,腎主腰腳,而肝脾腎三臟經絡都起於足十趾,如果臟腑虛損,風邪就會先侵入腳部,由下而上,影響氣血,因此稱為腳氣。這些都是由於體虛,或是在風中受涼,或久坐潮濕處,或產後勞損,或因憤怒悲傷傷肝,導致心氣不足,月經不調而引起的。

由於虛弱體質導致風毒侵入筋骨,就會使皮膚麻木,筋骨疼痛,肢體不靈活,筋脈拘攣,時而冷痛,時而腫脹,或是雙腳麻痺無力,全身抽筋,頭昏眼花,心煩意亂,吃東西就嘔吐,精神萎靡,肢節酸痛,小便赤黃,大便秘結。這些症狀顯示,婦人的腳氣治療方法與丈夫不同,因為她們的氣血失調,還有可能因懷孕生產受到損傷。因此,治療寡婦、尼姑和妻妾的腳氣,也要區別對待,這就是其中的道理。

〔薛〕,嚴用和先生云:前證初患不覺,因他病乃發,先從腳起,或緩弱痹痛不能行履,或兩脛腫滿,或足膝細小,或心中怔忡,或小腹不仁,或舉體轉筋,或見食作嘔,或胸滿氣急,遍體痠痛,其脈浮而弦者,因於風。濡而弱者,因於濕。洪而數者,因於熱。遲而澀者,因於寒。男子由於腎氣虧損,女子血海虛弱,七情所致。竊謂前證若足三陰虛弱,用還少丹。(雜病虛勞。)若脾氣虛寒,用八味丸。(雜病虛勞。)若飲食停滯,臀腿痠脹,浮腫作痛,此脾氣下陷,用六君子(雜病虛勞。)少加柴胡、升麻;不應,須用八味丸。若發熱口渴,月經不調,兩腿無力,此足三陰血虛火燥,用六味、八味二丸兼服。前證西方之人多患之,因素食乳酪,脾胃壅滯,脛足腫滿。至於南方,亦有因膏粱厚味,濕熱下注而患者。故古人謂之壅疾,所用之方,多疏通發散之劑。然感於房勞過度,虧損三陰,治法又當以固本為主。故六物附子,為元氣虛弱,寒邪內侵之聖藥。

白話文:

嚴用和先生說,這種病症初期患者可能沒有察覺,往往因為其他疾病才顯現出來,通常從腳開始,可能感覺無力、麻木疼痛而無法行走,或雙腿腫脹,或腳踝和膝蓋變得細小,或心慌心悸,或腹部沒有知覺,或全身抽筋,或食慾不佳想吐,或胸悶氣短,或全身酸痛。脈象浮而弦者,是由於風;脈象濡而弱者,是由於濕;脈象洪而數者,是由於熱;脈象遲而澀者,是由於寒。男子是因為腎氣虧損,女子是血海虛弱,都是七情所致。

我認為,如果病症是足三陰虛弱,可以用還少丹;如果是脾氣虛寒,可以用八味丸。如果飲食積滯,臀腿酸脹、浮腫疼痛,這是脾氣下陷,可以用六君子湯,再加柴胡、升麻;如果效果不好,就應該用八味丸。如果患者發熱口渴,月經不調,兩腿無力,這是足三陰血虛火燥,可以用六味丸和八味丸一起服用。

這種病症西方人患病較多,原因是他們經常食用乳酪,導致脾胃積滯,脛足腫脹。南方也有因為膏粱厚味,濕熱下注而患病的人。古人稱這種疾病為壅疾,治療時多用疏通發散的藥物。但是,如果病因是房勞過度,導致三陰虧損,治療方法就應該以固本為主。所以,六味地黃丸加附子,是元氣虛弱、寒邪內侵的良藥。

大腹皮散,治婦人風毒腳氣,肢節煩疼,心神昏悶,並宜服之。

大腹皮,桑白皮,木通(去皮),羌活(去蘆),赤芍藥,荊芥,獨活(去蘆),青橘皮(去白),乾木瓜(各一兩),枳殼(去瓤,麩炒),紫蘇葉(各二兩),

白話文:

大腹皮散,用於治療婦女因風毒引起的腳氣,四肢關節疼痛,心神昏沉,這些症狀都適合服用此方。

上㕮咀,每服八錢,水一中盞半,生薑五片,蔥白七寸,煎至一大盞,去滓食前溫服。

紫蘇飲,治婦人風毒腳氣,心腹痞塞,痰飲停積,不思飲食,腳重虛腫。

紫蘇葉,木通(去皮),茴香,桑根白皮(各一兩),獨活(去蘆),羌活(去蘆),乾木瓜,青橘皮(去白),甘草(炙,各半兩),大腹皮(半兩),枳殼(去瓤麩炒,二兩),荊芥(半兩),

白話文:

上方的藥方,每服八錢,用半碗半水煎煮,加入生薑五片、蔥白七寸,煎至一大碗,去除藥渣,溫熱後於飯前服用。這個藥方叫做紫蘇飲,可以治療婦女風毒腳氣、心腹脹滿、痰飲積聚、食慾不振、腿腳沉重腫脹等症狀。藥方中包含紫蘇葉、木通(去皮)、茴香、桑根白皮(各一兩)、獨活(去蘆)、羌活(去蘆)、乾木瓜、青橘皮(去白)、甘草(炙,各半兩)、大腹皮(半兩)、枳殼(去瓤麩炒,二兩)、荊芥(半兩)。

上㕮咀,每服八錢,水一大盞半,生薑五片,連須蔥白一莖,煎至一大盞,去滓溫服,不拘時,日進二服。

四白散,治男子婦人血虛發熱,夜多盜汗,不進飲食,四肢羸瘦,筋脈拘攣,腳痛不能行立。

黃耆(去蘆),厚朴(薑製),益智仁,陳皮(去白),藿香,白扁豆,白朮(去蘆,各一兩),白茯苓(去皮),白豆蔻仁,人參(去蘆),甘草(炙),天台烏藥(各半兩),芍藥(一兩半),檀香,沉香(各二錢半),

白話文:

將上藥研末,每次服用八錢,用一大碗半的水,加入生薑五片,連鬚蔥白一根,煎煮至一大碗,去渣溫服,不拘時間,一天服用兩次。此方名為四白散,用於治療男性或女性血虛發熱、夜間盜汗、食慾不振、四肢消瘦、筋脈拘攣、腳痛難行站立等症狀。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子一枚,煎至七分,和柤溫服,日進二服。諸證減退,只有腳攣痛不能行,服蒼朮丸治之。

蒼朮丸,大治乾溼腳氣,筋脈拘攣疼痛,不能行履,兼補下部。

乳香(另研),沒藥(各二錢,另研),川牛膝(酒浸),青鹽(各半兩,研),熟艾(四錢,米糨過,研末),全蠍(一錢,炒、研),川烏頭(三錢,炮,去皮臍)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碗水,加入三片生薑、一個棗子,煎煮至七分熟,溫熱服用,一天服用兩次。如果其他症狀減輕,只剩下腳抽筋疼痛,無法行走,就服用蒼朮丸治療。蒼朮丸主治乾濕腳氣,筋脈拘攣疼痛,不能行走,並且兼具補益下部的功效。 乳香、沒藥(各二錢,分別研磨)、川牛膝(用酒浸泡)、青鹽(各半兩,研磨)、熟艾(四錢,用米漿過濾後研磨成粉)、全蠍(一錢,炒製、研磨)、川烏頭(三錢,炮製,去除皮和臍)。

上件為細末,入研藥令勻,用大木瓜一枚,切一頭留作蓋,去穰,入上件藥於木瓜內,將蓋簽定,安於黑豆中,蒸令極爛,取出去皮,連藥研成膏,卻入生蒼朮末不以多少,拌令得所,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木瓜湯下,或溫鹽酒亦得,日進三服,忌血與蒜。

餘證方淪,並詳雜病本門。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放入研缽中充分混合。取一個大木瓜,切開一端留作蓋子,去除瓜瓤,將研磨好的藥末放入木瓜內。用蓋子蓋好,放入黑豆中蒸煮至極爛。取出木瓜,去皮,將藥末與木瓜一起研磨成膏狀。再加入生蒼朮末,比例不限,拌勻至適當的稠度,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木瓜湯送服,或用溫鹽酒也行,一天服用三次。忌食血和蒜。

其他症狀的治療方法,請參考雜病本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