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女科證治準繩》~ 卷之四 (28)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28)

1. 惡阻

一妊婦嘔吐脅脹,或寒熱往來,面色青黃,此木旺而克脾土,用六君子加柴胡、桔梗、枳殼而安。一妊婦嘔吐酸水,胸滿不食,此脾土虛而肝木所侮,用六君子加芍藥而愈。一妊婦胸腹膨脹,吐痰不食,此脾胃虛而飲食為痰,用半夏茯苓湯漸愈,又用六君子加枳殼、蘇梗、桔梗而飲食如常。後因恚怒,脅脹不食,吐痰噁心,用半夏茯苓湯加柴胡、山梔而愈。

汪石山治一婦形質瘦小,面色近紫,產後年餘,經水不通,首夏忽病嘔吐,手指麻痹,拳不能伸展,聲音啞小,噦不出聲,醫皆視為風病危之。汪診脈皆細微近滑、曰:此妊娠惡阻病也。眾謂經水不通,安有妊理?汪曰:天下之事,有常有變,此乃事之變也。脈雖細微,似近於滑,又尺按不絕,乃妊娠也。

遂以四君子加二陳治之,諸證俱減,尚畏粥湯,惟食干糕香燥之物,而有生意。

給事遊讓溪夫人,病新愈月餘,經事不行,嘔噦眩暈,飲食艱進,醫以為二陽之病發心脾,女子不月,法在不治,江瓘診之,尺脈雖小,按之滑而不絕,此妊而惡阻,非凶候也。六君加砂仁,數服而安,後產一女。

〔金匱〕,婦人得平脈,陰脈小弱,其人渴不能食,無寒熱,名妊娠,桂枝湯主之。於法六十日當有此證,設有醫治逆者,卻一月加吐下者,則絕之。婁全善曰:絕之者,謂絕止醫治,候其自安也。予嘗治一二婦阻病吐,愈治愈逆,因思仲景絕之之旨,遂停藥月餘自安。真大哉!聖賢之言也。

《萬全方》云:凡妊娠惡食者,以所思食任意食之必愈。

仲景云:妊娠嘔吐不止,乾薑人參半夏丸主之。

乾薑人參半夏丸

乾薑,人參(各一兩),半夏(湯洗去滑,二兩),

上三味末之,以生薑汁糊為丸,如梧子大,飲服十丸,日三服。

半夏茯苓湯,治妊娠惡阻,嘔吐心煩,頭目眩暈,惡聞食氣,好食酸鹹,多臥少起,百節煩疼,羸瘦有痰,胎孕不牢。

半夏(洗,一兩二錢半),赤茯苓,熟地黃(各七錢半),橘紅,旋覆花(《千金方》無旋覆,有細辛、紫蘇),人參,芍藥,川芎,桔梗,甘草(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姜七片,水煎空心服,兼服茯苓丸。若有客熱,煩渴口瘡,去橘紅、細辛,加前胡、知母七錢半。若腹冷下痢,去地黃加炒桂心半兩。若胃中虛熱,大便秘,小便赤澀,加大黃七錢半,去地黃,加黃芩二錢五分。

茯苓丸,治妊娠阻病,心中煩悶,吐痰眩暈,先服半夏茯苓湯兩劑,後服此藥。

赤茯苓,人參,桂心,乾薑,半夏(湯泡七次,炒黃),橘皮(各一兩),白朮,葛根,甘草,枳殼(各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日三服。一方加麥門冬。《肘後》加五味子。

白話文:

懷孕嘔吐(惡阻)的治療方法

一位孕婦出現嘔吐、脅肋脹痛,或是忽冷忽熱,臉色青黃,這是因為肝木過旺而剋制脾土,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柴胡、桔梗、枳殼來調理。

一位孕婦嘔吐酸水,胸悶不吃東西,這是因為脾土虛弱而受到肝木侵犯,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芍藥來治療。

一位孕婦胸腹脹滿,吐痰不進食,這是因為脾胃虛弱,飲食變成痰濕,可以用半夏茯苓湯慢慢調理,再用六君子湯加上枳殼、蘇梗、桔梗,飲食就能恢復正常。後來因為發怒,又出現脅肋脹痛不吃東西,吐痰噁心,可以用半夏茯苓湯加上柴胡、山梔來治療。

汪石山醫治一位婦人,她體型瘦小,臉色偏紫,產後一年多月經不來,初夏突然生病嘔吐,手指麻木,拳頭不能伸展,聲音沙啞微弱,想打嗝卻打不出來,醫生都認為是風病,情況危急。汪石山診脈,發現脈象細微而稍帶滑象,他說:「這是妊娠惡阻的病症。」大家說她月經不通,怎麼可能懷孕呢?汪石山說:「天下的事情,有常理也有變故,這就是變故。脈象雖然細微,但稍帶滑象,而且尺脈按下去連綿不斷,這是懷孕的脈象。」

於是就用四君子湯加上二陳湯來治療,各種症狀都減輕了,但她仍然害怕喝粥湯,只吃乾糕之類乾燥的食物,情況才開始好轉。

給事遊讓溪的夫人,剛病好一個多月,月經不來,嘔吐眩暈,飲食難以下嚥,醫生認為這是二陽之病,病發於心脾,女子月經不來,依法是無法醫治的。江瓘診斷後,發現她的尺脈雖然細小,但按下去滑潤不斷,這是懷孕引起的惡阻,並不是兇險的病症。用了六君子湯加上砂仁,服藥幾次就痊癒了,後來生了一個女兒。

《金匱要略》提到,婦人脈象平和,但陰脈細弱,會口渴無法進食,沒有忽冷忽熱的現象,這就是懷孕,可以用桂枝湯來治療。一般來說,懷孕六十天左右就會出現這種情況,如果醫生用藥不當,反而加重嘔吐或腹瀉,就會導致危險。婁全善說:所謂的「絕之」,是指停止治療,讓身體自然恢復。我曾經治療過一兩個婦人,她們的惡阻嘔吐,越治療越嚴重,想起張仲景「絕之」的說法,就停止用藥一個多月,她們自己就痊癒了。真是偉大啊!聖賢的話真有道理。

《萬全方》說:凡是懷孕後厭食的人,只要讓他吃想吃的食物,就會痊癒。

張仲景說:懷孕嘔吐不止,可以用乾薑人參半夏丸來治療。

乾薑人參半夏丸

乾薑、人參各一兩,半夏(用湯洗去滑液)二兩。

將以上三種藥材磨成粉末,用生薑汁和成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十丸,一天三次。

半夏茯苓湯,治療懷孕惡阻,嘔吐心煩、頭暈目眩,討厭聞到食物氣味,喜歡吃酸鹹食物,多臥少起,全身關節疼痛,身體消瘦多痰,胎兒不穩。

半夏(洗淨)一兩二錢半,赤茯苓、熟地黃各七錢半,橘紅,旋覆花(《千金方》沒有旋覆花,有細辛、紫蘇),人參,芍藥,川芎,桔梗,甘草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五錢,用七片生薑和水煎煮,空腹服用,同時服用茯苓丸。如果有外來的熱邪,煩渴口瘡,就去掉橘紅、細辛,加上前胡、知母各七錢半。如果腹部發冷、腹瀉,就去掉地黃,加上炒過的桂心半兩。如果胃中有虛熱,大便乾燥,小便赤澀,就加大黃七錢半,去掉地黃,加上黃芩二錢五分。

茯苓丸,治療懷孕惡阻,心中煩悶、吐痰眩暈,先服用兩劑半夏茯苓湯,再服用此藥。

赤茯苓、人參、桂心、乾薑、半夏(用湯泡七次後炒黃)、橘皮各一兩,白朮、葛根、甘草、枳殼各二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蜂蜜和成丸,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米湯送服,一天三次。有一個方子加入麥門冬。《肘後方》加入五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