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女科證治準繩》~ 卷之一 (2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20)

1. 經候總論

戴復庵云:婦人每月經水應期而下,不使有餘,猶太陰之缺也。其有或先或後,或少或多,或欲來先病,或遇來而斷續,皆謂之不調。和氣飲加香附子半錢,兼咽獨附丸。

升麻和氣飲(見雜病水腫門。)

澹寮煮附丸,治經候不調,血氣刺痛,腹脅膨脹,頭暈噁心,崩漏帶下,並宜服之。

香附子(擦去皮,不以多少,米醋浸一日,用瓦銚煮令醋盡。)

上醋糊為丸,梧子大,日乾,每五十丸淡醋湯下。

一方:香附一斤,艾葉四兩,當歸二兩,制同。名艾附丸。

沉香降氣散,順氣道,通血脈。

烏藥,木香,香附子,縮砂仁,甘草(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鹽湯調下。

嚴氏抑氣散,治婦人氣盛於血,變生諸證,頭暈膈滿。

香附子(四兩),茯神,甘草(炙,各一兩),陳皮(二兩),

上為末,每二錢,食前沸湯調下。

紺珠正氣天香湯,治婦人一切氣,氣上湊心,心胸攻築,脅肋刺痛,月水不調。

臺烏藥(二錢),香附子(八錢),陳皮,蘇葉(各一錢),乾薑(半錢),

上㕮咀,每七、八錢,水煎服。

上抑氣例。

煮附丸醋製,佐以當歸,則氣中之血藥也。今世以童便、酒、醋、鹽水四制,而以四物佐之,皆本於此,人人知之,故不著。氣鬱多者,宜於雜病氣證門中選用,不必拘此。

東垣益胃升陽湯,治婦人經候不調,或血脫後脈弱食少,水泄日二三行。

黃耆(二錢),白朮(三錢),炒曲(一錢半),當歸身,陳皮,炙甘草,人參(各一錢),升麻,柴胡(各半錢),黃芩(半錢,秋去之)

上㕮咀,每服半兩,水煎。腹痛加芍藥,嗽去人參。

補中益氣湯,治婦人、室女經候不調,脈微食少,體倦或熱。(方見雜病首冊勞倦門。)

四君子湯,六君子湯(方見雜病首冊虛勞門。)

上補氣例。

〔調經暖劑〕

大溫經湯,(《金匱》)治衝任虛損,月候不調,或來多不已,或過期不行,或崩中去血過多,或經損娠,瘀血停留,小腹急痛,五心煩熱,並皆治之。

吳茱萸(湯泡),牡丹皮,白芍藥,肉桂(去粗皮),人參,當歸(去蘆),芎藭,阿膠(碎、炒),甘草(炙,各一錢),麥門冬(去心二錢),半夏(二錢半),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煎至一盅,食前服。

小溫經湯,(《簡易》)治經候不調,血臟冷痛。

當歸,附子(炮,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八分,空心溫服。

溫經湯,(《和劑》)治婦人血海虛寒,月水不調。

川芎,當歸,芍藥,蓬朮(各一錢半),人參,牛膝(各二錢),桂心,牡丹皮(各一錢),甘草(半錢),

水二盅,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滋血湯,滋養榮血,補婦人,治血海久冷。

白話文:

戴復庵說:婦女每個月的月經應該按時來,不多也不少,就像月亮的圓缺一樣。如果出現月經提前或延後,量少或量多,或月經來之前就生病,或月經來時斷斷續續,這些都稱為月經不調。可以用和氣飲加上半錢香附子,同時服用獨附丸來治療。

升麻和氣飲(配方在雜病水腫門中)。

澹寮煮附丸,可以治療月經不調、血氣刺痛、腹部和脅肋脹滿、頭暈噁心、崩漏(大量出血)和帶下病(白帶異常)等症狀,都適合服用。

香附子(要擦去外皮,不論用多少,用米醋浸泡一天,然後用瓦鍋煮到醋汁完全蒸發。)

將煮好的香附子和醋糊做成丸子,像梧桐子一樣大小,曬乾。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淡醋湯送服。

有一個配方是:香附子一斤,艾葉四兩,當歸二兩,做法相同。這個配方叫做艾附丸。

沉香降氣散,可以順理氣機,疏通血脈。

配方是:烏藥、木香、香附子、縮砂仁、甘草(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空腹用鹽湯調服。

嚴氏抑氣散,可以治療婦女氣盛於血,導致各種症狀,如頭暈和胸膈脹滿。

配方是:香附子(四兩),茯神、甘草(炙,各一兩),陳皮(二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飯前用沸水調服。

紺珠正氣天香湯,可以治療婦女各種氣病,如氣往上衝到心臟、心胸脹痛、脅肋刺痛、月經不調等。

配方是:臺烏藥(二錢),香附子(八錢),陳皮、蘇葉(各一錢),乾薑(半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七、八錢,用水煎服。

以上是一些疏理氣機的例子。

煮附丸用醋來炮製,加上當歸,就是能夠在氣分中發揮作用的血藥。現在的人用童便、酒、醋、鹽水這四種方法來炮製,並加入四物湯的藥材來輔助,都是從這裡來的,大家都知道,所以就不再贅述。氣鬱嚴重的人,適合從雜病氣證門中選擇藥方,不一定局限於這裡的藥方。

東垣益胃升陽湯,可以治療婦女月經不調,或失血後脈搏虛弱、食慾不振、腹瀉一天二三次等情況。

配方是:黃耆(二錢),白朮(三錢),炒曲(一錢半),當歸身、陳皮、炙甘草、人參(各一錢),升麻、柴胡(各半錢),黃芩(半錢,秋季時去除)。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半兩,用水煎服。腹痛可以加入芍藥,咳嗽可以去除人參。

補中益氣湯,可以治療婦女、處女月經不調,脈搏虛弱、食慾不振、身體疲倦或發熱等症狀。(配方在雜病首冊勞倦門中)。

四君子湯、六君子湯(配方在雜病首冊虛勞門中)。

以上是一些補氣的例子。

[調經溫補劑]

大溫經湯(《金匱要略》),可以治療沖脈和任脈虛損,導致月經不調,如月經量多不止、月經延後不來、崩漏(大量出血)、月經損傷導致懷孕困難、瘀血停留、小腹劇烈疼痛、手心腳心發熱等症狀,都可以治療。

配方是:吳茱萸(用熱水浸泡)、牡丹皮、白芍藥、肉桂(去除粗皮)、人參、當歸(去除蘆頭)、川芎、阿膠(打碎、炒過)、甘草(炙,各一錢),麥門冬(去除心,二錢),半夏(二錢半)。

將以上藥材做成一服,用水二盅,加入生薑五片,煎至一盅,飯前服用。

小溫經湯(《簡易方》),可以治療月經不調、血臟寒冷疼痛。

配方是:當歸、附子(炮製過,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盞,煎至八分,空腹溫服。

溫經湯(《和劑局方》),可以治療婦女血海虛寒,導致月經不調。

配方是:川芎、當歸、芍藥、蓬朮(各一錢半),人參、牛膝(各二錢),桂心、牡丹皮(各一錢),甘草(半錢)。

用水二盅,煎至一盅,不拘時間服用。

滋血湯,可以滋養血液,補益婦女,治療血海長期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