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證治準繩》~ 卷之三 (51)
卷之三 (51)
1. 脫肛
〔大〕,脫肛者,大腸之候也。大腸虛寒,其氣下陷則肛門翻出,或因產努力,其肛亦然也。
〔薛〕,前證若大腸濕熱,用升陽除濕湯。若血熱,用四物、條芩、槐花。血虛,用四物、白朮、茯苓。兼痔痛,用四物、槐花、黃連、升麻。中風虛弱,用補中益氣湯加芍藥、白朮。中氣虛寒,加半夏、炮薑、五味。腎虛,用六味丸。虛寒,用八味丸。夫肺與大腸為表裡,肛者大腸之門,肺實熱則秘結,肺虛寒則脫出。腎主大便,故肺腎虛者,多用此證。一婦人脫肛,用補中益氣、加味歸脾各百餘劑而愈。後因分娩復脫,仍以前藥各二百餘劑始愈。
升陽除濕湯,自下而上者,引而竭之。
升麻,柴胡,防風,神麯(炒),澤瀉,豬苓(各半兩),蒼朮(一兩),陳皮,甘草(炙),大麥糵(各三錢),
上每服五錢,水煎空心服。胃寒腸鳴,加益智仁、半夏各半錢,薑棗同煎服。
姚和眾以鐵粉敷之良。(《聖惠方》亦治陰脫、陰腫。)
《集驗方》以生鐵三斤,水一斗,煮至五升,取水洗,日二次。
孫真人用蛤蟆皮瓶中燒多煙燻,功效玄微。
一方,用五倍子煎湯洗,以赤石脂末摻上托入。或脫長者,以兩床相併,中空尺許,以瓷瓶盛湯,令病人仰臥浸瓶中,逐日易之,收盡為度。
白話文:
【脫肛】
大腸功能失調導致的脫肛,是大腸健康狀況的反映。當大腸虛弱且寒氣過重,肛門部位的組織可能會外翻,這也可能由於生產用力過猛所導致。
若是由於大腸濕熱引起的脫肛,可以服用升陽除濕湯。若是血液過熱,可用四物湯加上黃芩和槐花。若是血虛,則用四物湯加上白朮和茯苓。如果同時伴有痔瘡疼痛,可服用四物湯加上槐花、黃連和升麻。對於中風後身體虛弱的患者,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並加入芍藥和白朮。對於中氣虛弱且寒的人,可以加入半夏、炮薑和五味子。若是腎虛,可服用六味地黃丸。如果是虛寒型,則服用八味地黃丸。肺與大腸有著密切聯繫,肛門為大腸的出口,肺實熱會導致便祕,肺虛寒會導致脫肛。腎臟負責大便的正常運作,所以肺腎虛弱的人,常出現脫肛的情況。有一個婦女脫肛,服用補中益氣湯和加味歸脾湯各一百多劑後痊癒。後來她分娩時再次脫肛,又服用了兩百多劑藥才完全康復。
升陽除濕湯的配方:升麻、柴胡、防風、炒神麯、澤瀉、豬苓各半兩,蒼朮一兩,陳皮、炙甘草、大麥芽各三錢。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煮,在空腹時服用。如果胃寒腸鳴,可以加入益智仁、半夏各半錢,再加入薑棗一起煎煮服用。
另外,有人用鐵粉敷在脫肛處,效果良好。
還有,用三斤生鐵,一斗水,煮到只剩五升,然後用這些水清洗,一天洗兩次。
孫真人推薦的方法是,用蛤蟆皮在瓶子中燒製產生大量煙霧進行燻烤,效果神奇微妙。
另一種方法是,用五倍子煎湯洗,然後用赤石脂粉撒在上面,幫助肛門組織縮回。如果脫出的部分太長,可以將兩張牀併排,中間留出約一尺的空隙,用瓷瓶裝滿熱水,讓患者仰臥,將瓷瓶放入患者下方,每天換新的熱水,直到脫出的部分完全縮回為止。
2. 前陰諸疾
〔陰腫〕
〔大〕,夫婦人陰腫者,是虛損受風邪所為。胞絡虛而有風邪客之,風氣乘於陰,與血氣相搏,令氣痞澀,腠理壅閉不泄越,故令腫也。
〔薛〕,前證若氣血虛弱,用補中益氣湯舉而補之。肝經濕熱,用龍膽瀉肝湯滲而清之。若陰腫、陰癢、陰冷、陰挺,當與後論互相參看。一婦人陰中腫悶,小便澀滯,兩脅作腫,內熱晡熱,月經不調,時或寒熱。此因肝脾鬱怒,元氣下陷,濕熱壅滯。朝用歸脾湯加柴胡、升麻,解鬱結,補脾氣,升元氣。夕用加味逍遙散清肝火,生肝血,除濕熱。各數劑,諸證悉愈。又用四君、芎、歸、丹皮,調補肝脾而經水如期。
菖蒲散,治婦人月水澀滯,陰間腫痛。
菖蒲,當歸(各一兩,炒),秦艽(半兩),吳茱萸(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蔥白五寸,煎至六分,空心溫服。
《經心錄》方,治婦人陰中腫痛不可忍。
艾葉(五兩),防風(三兩),大戟(二兩),
上銼細,以水一斗,煮取五升,熱洗,日三次,切宜避風冷。
《古今錄驗》治婦人陰腫或瘡爛者,,麻黃湯洗方,。
麻黃,黃連,蛇床子(各二兩),北艾葉(一兩半),烏梅(十個)
上銼細,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熱洗,避風冷。
又方,治婦人陰腫堅痛,,白礬散,。
白礬(半兩),甘草(半分,生),大黃(一分,生)
上為細末,每用棗大,綿裹納陰中,日兩換。
《肘後方》療陰中腫痛。
枳殼(半斤),炒令熱,以故帛裹熨,冷即換之。
《子母秘錄》療陰腫。鐵精粉敷上。
《補遺》方,治陰門腫。以甘菊苗研爛,百沸湯淋洗熏浸。
又方,小麥、朴硝、白礬、五倍子、蔥白,煮水洗。
又方,陰腫大,馬鞭草搗爛塗之。
〔陰癢〕
〔大〕,夫婦人陰癢者,是蟲蝕所為。三蟲在於腸胃之間,因臟虛三蟲動作,蝕於陰內,其蟲作熱,微則為癢,重者乃痛也。
〔薛〕,前證屬肝經所化,當用龍膽瀉肝湯、逍遙散以主其內外,以桃仁研膏,和雄
黃末或雞肝,納陰中以制其蟲。一婦人胸膈不利,內熱作渴,飲食不甘,肢體倦怠,陰中悶癢,小便赤澀,此鬱怒傷肝脾所致,用歸脾湯加山梔而愈。復因怒,患處並小腹脹痛,用小柴胡加山梔、芎、歸、芍藥。痛止。用逍遙散加山梔而愈。又因勞役,患處腫脹,小便仍澀,用補中益氣加山梔、茯苓、丹皮而痊。一婦人陰內痛癢,不時出水,食少體倦,此肝脾氣虛,濕熱下注,用歸脾加丹皮、山梔、芍藥、生草主之而安。,一婦人陰內癢痛,內熱倦怠,飲食少思,此肝脾鬱怒,元氣虧損,濕熱所致,用參、耆、歸、朮、陳皮、柴胡、炒梔、車前、升麻、芍藥、丹皮、茯苓而瘥。若陰中有蟲癢痛,亦屬肝木,以桃仁、雄黃研納陰中以殺之,仍用清肝解鬱之藥。有以雞肝納之者,乃取蟲之法也。一方搗新桃葉綿裹納陰中,日三兩易。
白話文:
前陰諸疾
陰腫
婦人陰部腫脹,多因身體虛弱,遭受風邪侵襲所致。胞絡虛弱,風邪入侵,風邪乘虛而入陰部,與氣血相搏,導致氣機阻滯,毛孔閉塞不通,無法排出邪氣,所以腫脹。
若氣血虛弱,可用補中益氣湯來補益氣血;若肝經濕熱,可用龍膽瀉肝湯來清熱利濕。陰部腫脹、瘙癢、冰冷或脫垂等症狀,需參考後文相關論述。
某婦人陰部腫脹、悶痛,小便澀滯,兩脅腫脹,內熱午後加重,月經不調,時而寒熱。這是因為肝脾鬱結,元氣下陷,濕熱壅滯所致。早晨服用歸脾湯加柴胡、升麻,以疏解鬱結,補益脾氣,提升元氣;晚上服用加味逍遙散,以清肝火,滋養肝血,去除濕熱。服用數劑後,諸症皆愈。之後又服用四君子湯加川芎、當歸、丹皮,調補肝脾,使月經恢復正常。
菖蒲散:治療婦人月經不通,陰部腫痛。
組成:菖蒲、當歸(炒)各一兩,秦艽半兩,吳茱萸半兩。
用法:研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盞,加蔥白五寸,煎至六分,空腹溫服。
《經心錄》方:治療婦人陰部腫痛難忍。
組成:艾葉五兩,防風三兩,大戟二兩。
用法:研磨細末,加水一斗,煮至五升,熱敷患處,每日三次,注意避風寒。
《古今錄驗》方:治療婦人陰部腫脹或潰爛。麻黃湯洗方。
組成:麻黃、黃連、蛇床子各二兩,北艾葉一兩半,烏梅十個。
用法:研磨細末,加水一斗,煮至五升,去渣後熱敷,避風寒。
另一方:治療婦人陰部腫脹堅痛。白礬散。
組成:白礬半兩,生甘草半分,生大黃一分。
用法:研磨細末,每次用棗核大小,用棉花包裹,塞入陰道,每日更換兩次。
《肘後方》:治療陰部腫痛。
組成:枳殼半斤,炒熱,用舊布包裹熨燙,冷了就換。
《子母秘錄》:治療陰部腫脹。用鐵精粉敷於患處。
《補遺》方:治療陰部腫脹。用甘菊苗研磨成泥,用沸水沖洗熏蒸。
另一方:小麥、朴硝、白礬、五倍子、蔥白,煮水洗。
另一方:陰部腫脹很大,用馬鞭草搗爛塗抹。
陰癢
婦人陰部瘙癢,多因蟲蝕所致。腸胃內寄生蟲,因臟腑虛弱而活動,侵蝕陰部,蟲體產生熱,輕則瘙癢,重則疼痛。
前述症狀屬肝經病變,可用龍膽瀉肝湯、逍遙散治療內外,並用桃仁研磨成膏,與雄黃末或雞肝混合,塞入陰道以殺蟲。
某婦人胸膈不舒,內熱口渴,飲食無味,肢體倦怠,陰部悶癢,小便赤澀,這是鬱怒傷及肝脾所致,服用歸脾湯加山梔子痊癒。再次因怒氣攻心,患處及小腹脹痛,服用小柴胡湯加山梔子、川芎、當歸、白芍,疼痛停止。服用逍遙散加山梔子痊癒。又因勞累過度,患處腫脹,小便仍澀,服用補中益氣湯加山梔子、茯苓、丹皮痊癒。
某婦人陰道內癢痛,經常分泌物,食慾不振,身體疲倦,這是肝脾氣虛,濕熱下注所致,服用歸脾湯加丹皮、山梔子、白芍、生甘草痊癒。
某婦人陰道內癢痛,內熱倦怠,飲食減少,這是肝脾鬱結,元氣虧損,濕熱所致,服用人參、黃耆、當歸、蒼朮、陳皮、柴胡、炒山梔子、車前子、升麻、白芍、丹皮、茯苓而痊癒。若陰部有蟲引起癢痛,也屬於肝木問題,可用桃仁、雄黃研磨後塞入陰道殺蟲,並服用清肝解鬱的藥物。也有人用雞肝塞入陰道殺蟲。另一方:搗爛新鮮桃葉,用棉花包裹塞入陰道,每日更換兩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