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證治準繩》~ 卷之三 (50)
卷之三 (50)
1. 痔瘻
〔大〕,婦人痔瘻,因鬱怒、風熱、厚味膏粱所致。其名有五:肛邊如乳出膿者為牝痔。腫脹出血者為牡痔。癢痛者為脈痔。腫核者為腸痔。登廁出血者為血痔。治宜審之。
〔薛〕,前證,婦人多因胎產、經行、飲食起居、六淫七情失調所致。男子多因醉飽入房,筋脈橫解,精氣脫泄,熱毒乘虛而患。或入房強固其精,木乘火勢而侮金,或炙爆厚味,陰虛濕熱,宜涼血潤燥疏風,潰後當養元氣,補陰精,不愈即成痔漏,有串臀、串陰、穿腸者。其腸頭腫塊者,濕熱也,作痛者風也,便燥者火也,潰膿者熱勝血也。大便作痛者,潤燥除濕。肛門墜痛者,瀉火導濕。小便澀滯者,清肝導濕。經云: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證屬肝腎不足,故用加味地黃及六味丸有效。慎勿敷毒藥及服寒涼之劑。
鱉甲散,治五種痔漏,膿血淋漓,或腫痛堅硬下墜。
鱉甲,露蜂房,蛇蛻,豬後懸蹄,蝟皮(五味燒存性,各二錢),麝香(一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空心生地黃煎湯調下,更敷之。
又方:熱痛用寒水石、朴硝為末,以津調搽。
治法並方,詳《雜病》痔門,茲不重錄。
白話文:
【大師觀點】女性得痔瘻,大多是由於鬱悶生氣、風熱上火,或是常吃濃厚、油膩的食物所導致。這種病有五種類型:肛門周邊像乳頭般突起且有膿液的是牝痔;腫脹並且出血的是牡痔;感到癢痛的是脈痔;有腫塊的是腸痔;上廁所時出血的是血痔。治療時應詳細診斷。
【薛氏觀點】上述症狀,女性多半是因為懷孕生產、月經週期、飲食作息、六淫七情(六淫:風、寒、暑、濕、燥、火;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失調所致。男性則多是因為酒足飯飽後進行房事,導致筋脈鬆弛,精氣流失,熱毒趁虛而入造成疾病。或者在房事中強制忍精,導致肝氣旺盛而剋制肺金,或者過度進食油膩食物,導致陰虛和濕熱,應該冷卻血液、滋潤乾燥、疏風解表。潰瘍後應養護元氣,補充陰精,若不痊癒就會形成痔漏,可能影響臀部、私處,甚至穿透腸道。肛門腫塊是由濕熱引起,疼痛是由風邪引起,大便乾燥是由火氣引起,有膿血是由熱氣勝過血液引起。大便時疼痛,要潤滑和去除濕氣。肛門墜痛,要清除火氣和引導濕氣。小便困難,要清肝利濕。古籍記載:因過飽而筋脈橫解,會導致腸澼(一種腸胃疾病)和痔瘡。此症狀歸屬於肝腎不足,因此使用加味地黃丸和六味地黃丸有良好效果。切記不要使用有毒藥物和服用過於寒涼的藥劑。
【鱉甲散】治療五種痔瘻,膿血淋漓,或腫痛堅硬下墜。
配方:鱉甲、露蜂房、蛇蛻、豬後懸蹄、蝟皮(五味燒成灰,各二錢),麝香(一分)
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空腹時用生地黃煎湯送服,也可外敷。
另一個方法:熱痛時,使用寒水石和朴硝磨成粉,用口水調勻塗抹。
具體的治療方法和藥方,詳見《雜病》中的痔瘻篇,這裡不再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