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女科證治準繩》~ 卷之三 (4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42)

1. 大便或秘或利

蜜兌法,好蜜四五兩,銀石器中微火熬,不住手以匙攪,候可丸,見風硬,即以蛤粉塗手,捏作人指狀,長三寸許,坐廁上納之,以手掩定,候大便通即放手,未快再作。(以上四方出初虞世。)

補遺通氣散,治婦人憂怒傷肺,肺與大腸為傳送,致令秘澀不通。或服燥藥過多,大便秘,亦可用。

陳皮,蘇葉,枳殼,木通(去皮節)

上等分銼,每服四錢,水煎溫服。

皂角丸、蘇麻粥亦佳。(見前。)

白話文:

蜂蜜導便法:

準備上好的蜂蜜四到五兩,用銀製或石製的器皿,用小火慢慢熬煮,不停地用湯匙攪拌,等到蜂蜜可以搓成丸狀,遇到風就會變硬的時候,就用蛤粉塗在手上,把蜂蜜捏成人手指的形狀,大約三寸長,坐在馬桶上將其塞入肛門,用手按住,等到大便暢通就放手,如果還不夠順暢就再做一次。(以上四種方法出自初虞世的著作。)

補遺通氣散:

此方用於治療婦女因憂愁、憤怒而傷到肺,因為肺與大腸是相通的,導致大便乾澀不通。或是因為服用太多燥熱的藥物,造成大便秘結,也可以使用此方。

藥材包含:陳皮、紫蘇葉、枳殼、木通(去除外皮和節的部分),各取等分切碎,每次服用四錢,用水煎煮後溫服。

另外,使用皂角丸或蘇麻粥也都有不錯的效果。(方法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過。)

2. 泄瀉

〔大〕,泄瀉之證,因腸胃虛冷而邪氣乘之。經云:春傷於風,夏必飧泄。蓋風傷肝,肝木旺而克脾土,屬外因也。若七情不平,臟氣受傷,屬內因也。若飲食生冷傷脾,屬不外內因也。大法寒者溫之,熱者涼之,滑者澀之,濕者燥之。

〔薛〕,前證若生冷所傷,用六君、木香、砂仁。辛熱所傷,用二陳、炒連、山梔。麵食所傷,用六君、神麯。米食所傷,用六君、谷糵。飲食不時而傷,用四君子湯。飲食過多而傷,用六君子湯。飲食停滯,人參養胃湯。脾氣虛弱者,六君、升麻、柴胡。脾氣虛寒,六君、木香、炮姜。肝木乘脾者,六君、柴胡、芍藥。肝火克脾者,六君、芍藥、山梔。中氣虛而下陷者,補中益氣湯。鬱結傷脾者,濟生歸脾湯。腎氣虛者,五味子散。脾氣虛者,二神丸。脾腎虛者,四神丸。命門火衰者,八味丸。真陽虛敗者,固真丸。仍與滯下方參用。侍御沈東江之內,停食腹痛作瀉,以六君加木香、炮姜而愈。後復作,傳為腎泄,用四神丸而安。侍御徐南湖子室,瀉屬腎經,不信余言,專主滲泄,以致不起。一婦人年逾五十,不食夜飯,五更作瀉二十年矣。後患痢,午前用香連丸,午後用二神丸各二服而痢止,又以二神丸數服而食夜飯,不月而形體如故。吳江史玄年母,素有血疾,殆將二紀,平居泄瀉,飲食少思,面黃中滿,夏月尤甚,治血之藥,無慮數百劑,未嘗少減。余以為脾腎虛損,用補中益氣湯送二神丸,復用十全大補湯煎送前丸,食進便實,病勢頓退。若泥中滿忌參、術,痰痞忌熟地,便泄忌當歸,皆致誤事。

《補遺》治瀉,風證則胃風湯、不換金正氣散。寒證則理中湯、四柱散、大已寒丸。暑則五苓散、香薷散、六和湯。濕則藿香正氣、戊己丸。此大概而論,至於通治則有諸方可檢,隨證治療。然男子婦人久瀉不止,無逾固腸丸之效驗。

香樸丸,治腸胃虛冷泄瀉,注下無度,脾虛氣閉,不進飲食。

大厚朴(五兩),北蘹香,白朮,陳皮(各三兩),訶子,赤石脂(各一兩半),

上為細末,麵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飲下五十丸。如常服,暖脾胃。

桂香丸,治臟腑虛為風濕寒所搏,冷滑注下不禁,老人虛人危篤,累效。

附子,肉豆蔻(並炮),白茯苓(各一兩),桂心,木香(炮),白姜(炮,各半兩),丁香(二錢半),

上為細末,米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飲下五十丸。

豆蔻分氣飲,治臟腑虛寒,泄瀉無度,瘦極,及婦人產後瀉,洞泄危篤甚。

藿香葉,草豆蔻仁(炮),青橘皮(各四兩),甘草,丁香(各半兩),烏梅(五十個),肉豆蔻(十個,炮)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二盞,糯米一撮,煎七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泄瀉

古代醫家認為泄瀉是因腸胃虛冷,邪氣乘虛而入所致。例如春天受風寒,夏天就容易腹瀉,這是因為風寒傷肝,肝氣旺盛而損傷脾土,屬於外在因素。七情不順、臟腑受損,則屬內在因素;飲食生冷傷脾,則屬內外兼有。治療原則是:寒則溫之,熱則涼之,滑則澀之,濕則燥之。

若泄瀉是因生冷食物所致,可用六君子湯加木香、砂仁;因辛熱食物所致,可用二陳湯加炒連翹、山梔子;因麵食所致,可用六君子湯加神麴;因米食所致,可用六君子湯加谷芽;因飲食不規律所致,可用四君子湯;因飲食過多所致,可用六君子湯;因飲食停滯所致,可用人參養胃湯;脾氣虛弱者,可用六君子湯加升麻、柴胡;脾氣虛寒者,可用六君子湯加木香、炮姜;肝木克脾者,可用六君子湯加柴胡、白芍;肝火克脾者,可用六君子湯加白芍、山梔子;中氣虛弱下陷者,可用補中益氣湯;情志鬱結傷脾者,可用濟生歸脾湯;腎氣虛者,可用五味子散;脾氣虛者,可用二神丸;脾腎兩虛者,可用四神丸;命門火衰者,可用八味丸;真陽虛衰者,可用固真丸。以上藥方可根據情況搭配使用。例如,曾有一侍御因飲食停滯腹痛瀉痢,用六君子湯加木香、炮姜即痊癒;再次發作,認為是腎虛泄瀉,用四神丸而安。但也有侍御因瀉痢屬腎經,不信此法,專用滲泄之藥,導致病情加重。還有一位五十多歲婦女,二十年來不食夜飯,五更必瀉,後患痢疾,午前服用香連丸,午後服用二神丸,數次後痢疾痊癒,又能吃夜飯,身體也恢復如初。又如吳江史玄年之母,有血症二十多年,常年泄瀉,飲食減少,面色萎黃,夏天更甚,服用過大量治血之藥無效。後用補中益氣湯送服二神丸,再用十全大補湯送服二神丸,食慾增加,大便正常,病情迅速好轉。需要注意的是,腹脹忌用人參、白術,痰痞忌用熟地黃,便溏忌用當歸,否則會加重病情。

治療泄瀉,風證可用胃風湯、不換金正氣散;寒證可用理中湯、四柱散、大已寒丸;暑證可用五苓散、香薷散、六和湯;濕證可用藿香正氣散、戊己丸。這些只是一些常用的方劑,具體用藥還需根據病情而定。但對於久瀉不愈的男女患者,固腸丸療效甚佳。

香樸丸:治療腸胃虛冷、泄瀉不止、脾虛氣閉、不思飲食。組成:大厚朴五兩,北蓽澄茄、白朮、陳皮各三兩,訶子、赤石脂各一兩半。製法:研末,麵糊為丸,梧桐子大。用法:空腹米湯送服五十丸。

桂香丸:治療臟腑虛弱,感受風寒濕邪,瀉痢不止,適用於虛弱老人及危篤病人。組成:附子、肉豆蔻(炮製)各一兩,白茯苓一兩,桂心、木香(炮製)、白薑(炮製)各半兩,丁香二錢半。製法:研末,米糊為丸,梧桐子大。用法:空腹米湯送服五十丸。

豆蔻分氣飲:治療臟腑虛寒,泄瀉不止,形體消瘦,以及產後泄瀉危篤者。組成:藿香葉、草豆蔻仁(炮製)、青橘皮各四兩,甘草、丁香各半兩,烏梅五十個,肉豆蔻十個(炮製)。製法:研碎。用法:每服四錢,水二盞,糯米少許,煎至七分,去渣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