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女科證治準繩》~ 卷之三 (4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43)

1. 泄瀉

豆蔻丸,治臟寒泄瀉不止,服諸藥無效。(亦可治男子)

肉豆蔻(麵裹煨香,)不以多少,碾細入陳米白飯搗令得所,丸如綠豆大。空心,煮粟米飲吞下百丸。本家累以此藥救人有效。

人參豆蔻散,治久瀉不止,服諸藥無效,此藥屢效。

人參,肉豆蔻,乾薑,厚朴,甘草,陳橘皮(各一兩),川芎,桂心,訶子,北蘹香(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小盞,姜三片,棗一枚,煎至六分服。

木香散,治臟腑冷極,及久冷傷脾,口瘡,下泄米穀不化,飲食無味,肌肉瘦悴,心多嗔恚,婦人產後虛冷下泄,及一切水瀉冷痢。

木香,破故紙(炒,各一兩),良薑,縮砂仁,厚朴(制,各七錢半),赤芍藥,橘紅,桂心,白朮(各半兩),吳茱萸(湯泡七次),胡椒(各二錢半),肉豆蔻(四枚),檳榔(一個)

上為散,每服三錢,用不經水豬肝四兩許,去筋膜,批為薄片,重重摻藥,置一鼎中,入漿水一碗,醋一茶腳許,蓋覆煮肝熟,入鹽一錢,蔥白三莖細切,生薑彈子許拍破,同煮水欲盡,空心為一服,冷食之。初服微瀉不妨,亦是逐下冷氣,少時自止。經年冷痢滑瀉,只是一服。

渴即飲粥湯,忌生冷油膩物,如不能食冷物,即添少漿暖服。嘉興謝醫得此方,病其繁,只用漿水煮豬肝,丸如梧桐子大,粥飲下五十丸亦效。若暴瀉痢只是一服,唯熱痢、熱瀉不宜服。

趙府博宜人病泄瀉不止,用附子、木香、訶子、肉豆蔻、龍骨等藥及諸丹服之,皆無效。召余診之,肝腎脈虛弱,此肝腎虛也。府博云:其說見在何經?余曰:諸方論泄痢,止是言脾胃病,不過講風冷濕毒之所侵入,及飲食傷滯,遇腸虛則泄痢。而不知肝腎氣虛,亦能為泄痢。

古書所載甚明,不可不辨,經曰:泄痢前後不止,腎虛也。又曰:諸厥固泄,皆屬於下。下謂下焦肝腎之氣也。門戶束要,肝之氣也。守司於下,腎之氣也。肝氣厥而上行,故下焦不能禁固而泄痢。腎為胃關,門戶不要,故倉廩不藏也。若病泄利,其源或出於此,而專以脾胃藥治之,則膠固千里矣。

遂用木香散數服而愈。

香連丸,治痢疾並水瀉、暑瀉腹痛,不問赤白,神效。

黃連(淨,二十兩),吳茱萸(去枝梗,十兩),

上先將二味,用熱水拌和,入瓷器內置熱湯頓一日,同炒至黃連紫黃色,去茱用連為末,每末四兩,入木香末一兩,淡醋、米飲為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滾湯下。久痢中氣下陷者,用補中益氣下。中氣虛者,用四君子下。中氣虛寒者,加薑、桂。

如金丸

好川黃連一斤,分上中下三等揀開,以生薑三斤,先刮下皮,以皮存一處,將姜搗汁,如前分浸黃連一宿,先用干壁土研細鋪鍋底,又鋪厚綿紙一層,上放黃連炒燥,再拌再炒,如此九次,方用姜皮同為細末,滴水丸。

白話文:

泄瀉

**豆蔻丸:**這個藥方用來治療因為臟腑虛寒引起的腹瀉不止,吃其他藥都沒效的情況(這個藥方對男性也有效)。

肉豆蔻(用麵包裹後烤香),不論多少,磨成細粉,加入煮熟的白米飯中搗勻,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在早上空腹時,用煮小米的水吞服一百顆藥丸。我們家裡人經常使用這個藥方救人,效果很好。

**人參豆蔻散:**這個藥方用來治療長期腹瀉不止,吃其他藥都沒效的情況,這個藥方效果屢次都很好。

藥方組成:人參、肉豆蔻、乾薑、厚朴、甘草、陳皮(各一兩),川芎、桂心、訶子、北茴香(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小杯水,加三片生薑、一顆紅棗,煎到剩六分時服用。

**木香散:**這個藥方用來治療臟腑極度虛寒,以及長期寒氣損傷脾胃,導致口瘡、腹瀉排出未消化的米粒、食慾不振、肌肉消瘦、容易發怒,以及婦女產後因虛寒引起的腹瀉,和各種水瀉、冷痢。

藥方組成:木香、炒過的補骨脂(各一兩),良薑、縮砂仁、制厚朴(各七錢半),赤芍藥、橘紅、桂心、白朮(各半兩),用湯泡過七次的吳茱萸、胡椒(各二錢半),肉豆蔻(四枚),檳榔(一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取沒有經過水的豬肝約四兩,去除筋膜,切成薄片,層層灑上藥粉,放入鍋中,加入一碗米漿水、一茶匙醋,蓋上鍋蓋煮到豬肝熟透,加入一錢鹽、切碎的三根蔥白、拍碎的小塊生薑,一起煮到水快乾時,在早上空腹時服用,放涼後吃。剛開始吃可能會有些微腹瀉,這是排除體內寒氣的正常反應,很快就會停止。對於長期冷痢滑瀉,只需服用一次就會有效。

如果口渴,可以喝粥湯,要忌吃生冷、油膩的食物。如果不能吃冷的食物,可以加入少許米漿加熱後服用。嘉興的謝醫生得到這個藥方後,認為程序太繁瑣,就直接用米漿水煮豬肝,將藥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用粥水送服五十顆,效果也很好。如果是突然發生的腹瀉痢疾,只需服用一次就有效,但熱性痢疾、熱性腹瀉不適合服用。

趙府的博宜人患有腹瀉不止,用附子、木香、訶子、肉豆蔻、龍骨等藥物和各種丹藥治療,都沒有效果。請我去看診,我診斷他的肝腎脈象虛弱,這是肝腎虛引起的。府博問:這個說法出自哪部經典?我說:各種治療腹瀉的藥方,都只提到脾胃的問題,不外乎是風寒濕邪侵入,或飲食不當導致,遇到腸胃虛弱就會腹瀉。卻不知道肝腎氣虛,也會導致腹瀉。

古書記載得非常清楚,不能不辨別清楚。《黃帝內經》說:腹瀉前後不止,是腎虛造成的。又說:各種厥逆而導致排泄不止的現象,都屬於下焦。這裡的下焦是指肝腎之氣。門戶的束縛,是肝的功能。在下焦的守衛,是腎的功能。如果肝氣上逆,下焦就不能固守,就會導致腹瀉。腎臟是胃的關卡,如果門戶不緊,倉廩就不能儲藏,就會發生腹瀉。如果患上腹瀉,其根源有可能在這裡,如果只用治療脾胃的藥物,就會像把膠水黏在千里之外一樣無濟於事。

我於是給他用了幾服木香散,病就好了。

**香連丸:**這個藥方用來治療痢疾,以及水瀉、暑瀉引起的腹痛,不論是赤痢還是白痢,效果都很好。

藥方組成:黃連(淨的,二十兩),吳茱萸(去除枝梗,十兩)。

先將這兩種藥材用熱水拌勻,放入瓷器中,再放入熱水中浸泡一天,然後一起炒至黃連呈紫黃色,去除吳茱萸,將黃連研磨成粉。每四兩黃連粉,加入一兩木香粉,用淡醋和米湯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三十顆,用熱水送服。如果長期痢疾導致中氣下陷,就用補中益氣湯送服。如果中氣虛弱,就用四君子湯送服。如果中氣虛寒,就加薑、桂一起服用。

如金丸:

選用好的川黃連一斤,分成上、中、下三等,將生薑三斤,先刮下薑皮,把薑皮放在一處,將生薑搗汁,按照黃連的分級分別浸泡黃連一夜。先用曬乾的土塊研磨成粉鋪在鍋底,再鋪上一層厚厚的棉紙,把黃連放在上面炒乾,然後再次拌入薑汁炒,這樣重複九次,最後再用薑皮一起研磨成細粉,滴水做成藥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