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證治準繩》~ 卷之三 (40)
卷之三 (40)
1. 大便不通
上為末,入杏仁膏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三二十丸,空心用滾湯送下。
初虞世云:余歷觀古人用通藥,率用降氣等藥。蓋肺氣不下降,則大腸不能傳送,以杏仁、枳殼、訶子等味是也。又老人、虛人、風人,津液少,大便秘。經云:澀者滑之。故用胡麻、杏仁、麻子仁、阿膠之類是也。今人學不師古,妄意斟酌,每至大便秘燥,即以駛藥盪滌之,既走津液氣血,大便隨手愈更秘澀,兼生他病。
予昔在魯山日,有一譞少自稱太醫,曹鎮有寄居王世安少府,本京師人,始病風淫末疾,為此生以駛藥累累利之,後為肺痿咯膿血,卒至大便不通而死。古人服藥尤所謹重,不若今人之輕生,故舉此以戒後人爾。
〔薛〕,前證若胃強脾弱,津液不得四布,但輸膀胱,小便數而大便難者,用脾約丸。若陰血枯槁,內火燔灼,脾肺失傳,大便秘而小便數者,用潤腸丸。此丸若用之於熱甚氣實,與西北之稟厚者,無有不效。若用於東南及虛熱而氣血不足者,則脾愈弱而腸愈燥,反致虛痞矣。此東垣先生之治法也。其搜風順氣丸,中貴及西北人用之多效,東南人用之無不致害。一老婦大便欲去而難去,又不堅實,腹內或如故,或作脹,兩關尺脈浮大。余以為腸胃氣血虛弱,每服十全大補湯加肉蓯蓉,去後始快,若間二三日不服,腹內仍脹,大便仍難。一老婦大便月餘不通,痰喘內熱,不得就枕,脈洪大,重按微細,朝用六味丸,夕用逍遙散各五十餘劑,計進飲食百餘碗,小腹始悶,此火燥而消鑠也,以豬膽汁潤之,用十全大補而安。後仍不通,用八珍倍加蓯蓉常服而通。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粉末,加入杏仁膏和煉製過的蜂蜜,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空腹服用三十到二十丸,用滾熱的開水送服。
初虞世云說:我觀察過去的人使用通便藥,大多用的是降氣的藥物。因為肺氣無法下降,大腸就不能順利傳送排泄物。所以使用杏仁、枳殼、訶子等藥材來達到降氣的目的。另外,年老體弱、身體虛弱、有風疾的人,體內津液較少,容易便秘。《黃帝內經》說:「乾燥的時候要用滑潤的藥物來潤滑它。」所以使用胡麻、杏仁、麻子仁、阿膠等具有潤滑作用的藥材。現在的人不學習古人的做法,隨意地調整用藥,每當遇到便秘乾燥時,就使用強烈的瀉藥來清理,這樣反而會耗損津液和氣血,結果大便更加乾澀難解,還會引發其他疾病。
我以前在魯山的時候,有一個自稱太醫的年輕人,曹鎮有一個寄住在王世安少府家中的人,本來是京城人,一開始患了風疾引起的輕微疾病,這個太醫就用強烈的瀉藥給他多次瀉下,後來導致他得了肺痿,咳出膿血,最後因為大便不通而去世。古人服藥非常謹慎,不像現在的人那麼輕率,所以舉這個例子來告誡後人。
[薛]說:如果前面說的情況是胃強脾弱,津液不能輸送到全身,只輸送到膀胱,導致小便頻繁而大便困難,可以用脾約丸來治療。如果是陰血枯竭,體內火氣旺盛,脾肺功能失調,導致大便秘結而小便頻繁,可以用潤腸丸來治療。潤腸丸如果用在體質強壯、火氣旺盛、生活在西北地區的人身上,幾乎沒有不見效的。但如果用在東南地區或體虛有熱、氣血不足的人身上,反而會使脾臟更加虛弱,腸道更加乾燥,導致身體更加虛弱。這是東垣先生的治療方法。他的搜風順氣丸,對於中原地區及西北地區的人使用效果很好,但東南地區的人使用卻沒有不產生害處的。有一個老婦人想排便卻很困難,大便又不堅實,肚子裡時常感覺和沒排便一樣,有時又會脹氣,兩手寸關尺的脈象都浮大。我認為是腸胃氣血虛弱,每次給她服用十全大補湯,再加肉蓯蓉,排便後才會感到舒暢。如果隔兩三天不服藥,肚子仍然會脹氣,大便仍然困難。還有一個老婦人一個多月大便不通,有痰喘,體內有熱,不能躺下睡覺,脈象洪大,重按卻微弱。早上給她服用六味丸,晚上服用逍遙散,各服用了五十多劑,總共吃了超過一百碗飯,小腹才開始感到悶脹,這是火熱乾燥而損耗津液的緣故,所以用豬膽汁來潤滑,再用十全大補湯才好轉。後來仍然不通,就用八珍湯加倍肉蓯蓉,長期服用才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