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女科證治準繩》~ 卷之三 (3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39)

1. 大便下血

〔大〕,婦人臟腑損傷,風邪易入,凡熱氣在內,令人下血,風氣在內,亦大便血色,或如豆汁,腹中疼痛。若糞後下血者,其來遠,糞前有血者,其來近。遠近者,言病在上下也。婦人面無血色,時寒時熱,脈浮弱,按之絕者,為下血也。

〔薛〕,前證或飲食起居,或六淫七情失宜,以致元氣虧損,陽絡外傷。若膏粱積熱,加味清胃散。怒氣傷肝,六君、柴、芍、芎、歸。鬱結傷脾,加味歸脾湯。脾氣虛弱,六君子湯。思慮傷心,妙香散。大腸風熱,四物、側柏、荊、防、枳殼。大腸血熱,四物、丹皮、柴胡。中氣下陷,補中益氣、茯苓、半夏。心脾不能攝血,必補脾肺之源,舉下陷之氣。一婦人下血不已,面色痿黃,四肢畏冷,此中氣下陷,用補中益氣湯送四神丸,數服而愈。光祿張淑人下血,煩躁作渴,大便重墜,後去稍緩,用三黃湯加大黃至四兩方應,後用三黃湯又二十餘劑而愈。此等元氣,百中一二。韓地官之內脾胃素弱,因飲食停滯,服克伐之劑,自汗身冷,氣短喘急,腹痛便血。或用諸補劑,皆不應。余用人參、炮附子各五錢,二劑稍應,卻用六君子,每劑加炮附子三錢,四劑漸安。又用前湯,每加附子一錢,數劑乃瘥。一婦人因怒胸痞,飲食少思,服消導利氣之藥,痰喘胸滿,大便下血。余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炮姜四劑,諸證頓愈,又用八珍加柴胡、炒梔全愈。

加減四物湯,治腸風下血。

側柏葉(炒),荊芥,槐花(炒),甘草(炒,各五分),枳殼(麩炒),生地黃,當歸,川芎(各一錢),

上姜水煎服。

腸風黑神散,治腸風下血,腹疼後重,或肛門脫出。

敗棕(燒),木饅頭(燒),烏梅(去核),粉草(炙,各一錢),

上水煎服。

愚按:前二證若病久中氣虛弱者,必用培補脾胃為主。

地榆湯,治陰結便血。(駱龍吉方)

地榆(四兩),甘草(炒,一兩半),縮砂仁(四十七粒)

上每服三錢,水煎。

防風如神散,治風熱氣滯,糞後下血。

防風,枳殼(麩炒,各等分),

上每服三錢,水煎。

妙香散,治心氣下血,溫酒調下。(見雜病心痛)

白話文:

【大便出血】

婦女因為臟腑容易受損,風邪較易侵入,當體內有熱氣時,會導致大便出血的情況。若風氣在體內,也會造成大便帶血,顏色可能像豆汁,且腹部會感到疼痛。如果排便後纔出血,表示出血位置較遠;若排便前就出血,則表示出血位置較近。這「遠」與「近」指的是疾病發生的位置是在身體的上部還是下部。婦女如果臉色蒼白,時常感到冷熱交替,脈搏浮弱,一按就消失,這可能是大便出血的徵兆。

【薛】 上述症狀可能是因為飲食、生活作息不當,或是受到外界環境、情緒的影響,導致元氣耗損,以及陽絡受損。若是因為食用高脂肪食物而引起體內熱氣過盛,可以服用加味清胃散。生氣導致肝臟受損,可以服用六君子湯加上柴胡、白芍、川芎、當歸。心情鬱悶影響脾臟,可服用加味歸脾湯。脾氣虛弱,則服用六君子湯。思考過度傷害心臟,可用妙香散。大腸有風熱,可用四物湯加上側柏、荊芥、防風、枳殼。大腸血熱,可用四物湯加上牡丹皮、柴胡。中氣下陷,可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茯苓、半夏。心脾無法控制血液,必須要補充脾肺的元氣,提升下陷的氣息。

有一婦女大便出血不止,臉色萎黃,四肢畏冷,這是中氣下陷的症狀,服用補中益氣湯搭配四神丸,數次服用後康復。有一人名叫張淑人,他大便出血,煩躁口渴,大便沉重,後來排便稍微緩解,使用三黃湯加上大黃至四兩才見效,後續再使用三黃湯二十多次後康復。這種元氣衰弱的情況,一百個人中只有一兩個。有位名叫韓地官的人,他的脾胃一直很虛弱,因飲食不節制,服用了一些傷害脾胃的藥物,導致自汗、身體冰冷、氣短喘急、腹痛和便血。他嘗試了各種補藥都無效。後來服用人參和炮附子各五錢,兩次後有些許改善,然後改用六君子湯,每次增加炮附子三錢,服用四次後逐漸康復。之後再次服用前面的湯藥,每次增加一錢炮附子,數次後康復。有一婦女因生氣導致胸部脹痛,食慾不振,服用了一些消化和順氣的藥物,結果出現痰喘、胸部飽脹、大便出血。後來服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茯苓、半夏、炮薑,四次後各種症狀立即消失,再服用八珍湯加上柴胡、炒梔子,完全康復。

【加減四物湯】 治療腸風下血。

側柏葉(炒)、荊芥、槐花(炒)、甘草(炒,各五分)、枳殼(麩炒)、生地黃、當歸、川芎(各一錢) 以上材料用水煎煮,加入薑水一同服用。

【腸風黑神散】 治療腸風下血,腹部疼痛,排便困難,或肛門脫出。

敗棕(燒)、木饅頭(燒)、烏梅(去核)、粉草(炙,各一錢) 以上材料用水煎煮後服用。

按語:如果長期患病,中氣虛弱,必須以培補脾胃為主要療法。

【地榆湯】 治療陰結便血。

地榆(四兩)、甘草(炒,一兩半)、縮砂仁(四十七粒) 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煎煮。

【防風如神散】 治療風熱氣滯,排便後出血。

防風、枳殼(麩炒,各等分) 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煎煮。

【妙香散】 治療心氣下血,溫酒調下。(見雜病心痛)

2. 大便不通

〔大〕,婦人大便不通者,由五臟不調,冷熱之氣結於腸胃,則津液燥竭,大腸壅塞,故大便不通也。仲景云:婦人經水過多,則亡津液,亦大便難也。大三脘散,或四物加青皮,或七宣丸、麻仁丸選而用之。

〔薛〕,前證或大腸津液乾涸,或血虛火爍,不可計其日期,飲食數多,必待腹滿脹,自欲去而不能者,乃用豬膽汁潤之。若妄服苦寒辛散之劑,元氣愈傷,或通而不止,或成中痞之證。大抵血虛火燥,用加味逍遙散。氣血俱虛,用八珍湯。燥藥傷血,用四物、連翹、甘草。克伐傷氣,用四君、川芎、當歸。內熱作渴,飲湯,脈實,用竹葉黃耆湯。(雜病消癉。)內熱作渴飲冷脈澀,用四物送潤腸丸。肝膽克脾土而不能輸送,用小柴胡湯(傷寒少陽。)加山梔、郁李仁。腸胃氣虛而不能傳送,用補中益氣加芍藥。厚味積熱而秘結,用清胃散加芍藥。(雜病齒。)其有熱燥、風燥、陽結、陰結,皆不宜損中氣,治者審之。一婦人痰喘內熱,大便不通,兩月不寐,脈洪大,重按微細,此屬肝肺腎虧損,朝用六味丸,夕用逍遙散各三十餘劑,計所進飲食百餘碗,腹始痞悶,正前所謂血虛火爍也。以豬膽汁導而通之,用十全大補湯調理而安。

通神散,治大便實熱不通,其證心腹脹痛,手不得近,心胸煩悶而欲飲食者。

大黃(炒),芒硝,檳榔,郁李仁(湯浸去皮,微炒),桃仁(杵,各一兩,,一方有木香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粥飲調下。

大麻仁丸,治腸胃風結,大便常秘而欲飲食者。

大麻仁(別研如膏),大黃(炒,各二兩),檳榔,木香,枳殼(麩炒,各一兩),

上為末,入麻仁研勻,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水下。

皂角丸,治大腸經有風,大便秘結而不堅實者。

皂角(炙,去子),枳殼(麩炒,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下。

蘇麻粥,順氣滑腸。用紫蘇子、麻子仁,水研取汁,煮粥食之。

潤腸丸,治伏火風熱,大腸乾燥。若因失血或因腎虛,當滋腎水,最忌此丸。

麻子仁,桃仁(去皮尖,別研,各一兩),羌活,當歸尾,大黃(煨),皂角仁,秦艽(各五錢),

上另研為末,煉蜜丸。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湯送下。如直腸乾澀,用豬膽汁導之,亦忌前藥。

搜風順氣丸,治痔漏腸風,風熱秘結,元氣充實者。

車前子(一兩五錢),大麻子(微炒),大黃(五錢,半生半熟),牛膝(酒浸),郁李仁(湯泡),菟絲子(酒浸蒸,杵曬為末),枳殼(麩炒),山藥(各二錢),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白湯下。

子和脾約丸

麻仁(一兩二錢半),枳殼(麩炒),厚朴(薑製),芍藥(各一兩),大黃(蒸,四兩),杏仁(去皮尖炒,研爛如膏,一兩二錢)

白話文:

大便不通

婦人便秘,是因為五臟功能失調,寒熱之氣在腸胃鬱結,導致體液乾燥,大腸阻塞,所以大便不通。仲景(張仲景)說:婦女月經量過多,會損失體液,也會導致便秘。治療可用大三脘散、或四物湯加青皮、或七宣丸、麻仁丸等藥物。

某些便秘可能是大腸津液枯竭,或血虛火旺,時間長短不一,即使飲食不少,但直到腹部脹滿難忍,自己想解卻解不出來,才能用豬膽汁潤腸通便。如果亂用苦寒辛散的藥物,反而會損傷元氣,可能導致瀉下不止,或變成胃脘痞滿等症狀。總體來說,血虛火旺,可用加味逍遙散;氣血都虛弱,用八珍湯;燥熱藥物傷了血液,用四物湯、連翹、甘草;攻伐之法傷了元氣,用四君子湯、川芎、當歸;內有熱邪口渴,脈搏有力,用竹葉黃耆湯;內有熱邪口渴,喝冷飲,脈搏沉細,用四物湯送服潤腸丸;肝膽克伐脾胃,導致運化失常,用小柴胡湯加山梔子、郁李仁;腸胃氣虛,不能傳送糟粕,用補中益氣湯加芍藥;飲食過於肥甘厚味,積聚內熱導致便秘,用清胃散加芍藥。 總之,無論是熱燥、風燥、陽氣鬱結還是陰氣鬱結,都不宜損傷元氣,醫生需仔細辨證施治。曾經有個婦人,痰喘、內熱、便秘,兩個月睡不好覺,脈搏洪大,重按則微弱,這是肝肺腎虧損,我讓她早上服用六味地黃丸,晚上服用逍遙散,各服三十多劑,一共吃了上百碗飲食,腹部才開始脹滿,這正是血虛火旺的表現。用豬膽汁通便後,再用十全大補湯調理身體,才得以康復。

通神散,治療大便祕結兼見實熱,症狀是心腹脹痛,手按腹部不能靠近,心胸煩悶但想吃東西。藥物組成:炒大黃、芒硝、檳榔、湯浸去皮微炒郁李仁、杵碎桃仁(各一兩,一方加木香半兩)。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空腹用粥湯送服。

大麻仁丸,治療腸胃風寒積結,大便秘結但想吃東西。藥物組成:研磨成膏狀的大麻仁、炒大黃(各二兩)、檳榔、木香、麩炒枳殼(各一兩)。研成粉末,加入麻仁膏攪拌均勻,煉蜜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溫水送服。

皂角丸,治療大腸經風,大便祕結但不成形。藥物組成:炙烤去子的皂角、麩炒枳殼(等分)。研成粉末,煉蜜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

蘇麻粥,順氣滑腸。用紫蘇子、麻仁,加水研磨取汁,煮粥食用。

潤腸丸,治療伏火風熱,大腸乾燥。如果便秘是因失血或腎虛引起,應滋補腎水,忌用此丸。藥物組成:麻仁、去皮尖研磨的桃仁(各一兩)、羌活、當歸尾、煨大黃、皂角仁、秦艽(各五錢)。研成粉末,煉蜜製成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用白湯送服。如果直腸乾澀,可用豬膽汁通便,也忌用以上藥物。

搜風順氣丸,治療痔漏腸風,風熱便秘,元氣充實者。藥物組成:車前子(一兩五錢)、微炒大麻子、半生半熟大黃(五錢)、酒浸牛膝、湯泡郁李仁、酒浸蒸後杵碎曬乾的菟絲子、麩炒枳殼、山藥(各二錢)。研成粉末,煉蜜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用白湯送服。

子和脾約丸,藥物組成:麻仁(一兩二錢半)、麩炒枳殼、薑製厚朴、芍藥(各一兩)、蒸大黃(四兩)、去皮尖炒研磨成膏狀的杏仁(一兩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