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女科證治準繩》~ 卷之三 (2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25)

1. 積聚癥瘕

療燥瘕方(《聖惠》)

大黃(如雞子許),乾薑(各二兩),黃連(三兩),雞䏶胵中黃膜(一枚,炙),桂心(一尺),䗪蟲(三枚,熬),厚朴(十顆,炙),郁李仁(一兩,去皮尖,熬)

上搗散,早朝空腹,以溫酒一盞,和三錢頓服,瘕當下,畢,養之如產婦法,三月勿合陰陽,無子者當有。

〔血瘕〕者,婦人月水新下,未滿日數而中止,因飲食過度,五穀氣盛,溢入他臟,若大飢寒吸吸不足,呼吸未調,而自勞動,血下未定,左右走腸胃之間,留絡不去,內有寒熱,與月水合會,為血瘕之聚,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橫骨下有積氣,牢如石,少腹裡急苦痛,背膂疼深達腰腹,下攣陰里,若生風冷,子門僻,月水不時,乍來乍不來,此病令人無子。療之瘕當下,即愈。

療婦人血瘕痛方(《聖惠》)

乾薑,烏賊魚骨(各一兩,炙),桃仁(一兩,去皮尖)

上搗散,酒服二方寸匕,日二。一方無桃仁。

又方,取古鐵秤錘,或大斧頭,或鐵杵,以炭火燒令赤,投好酒三升中飲之。

療婦人血瘕,攻刺腹脅時痛,導藥方。

大黃,當歸(各半兩),山茱萸,皂莢(去皮弦,各一兩),細辛,戎鹽(各二錢半),

上搗以香脂丸如指大,每用一丸,綿裹納陰中,正坐良久,瘕當下。養如乳婦法。

桃仁煎,(《本事》)治婦人血瘕、血積,經候不通。

桃仁,大黃(各一兩),虻蟲(半兩,炒黑),川朴硝(另研)

上四味為末,以醇醋二升半,銀石器中慢火煎取一升五合,下大黃、虻蟲、桃仁等,不住手攪,煎至可丸,下朴硝攪勻,出之,丸如梧桐子大。前一日不吃晚食,五更初,用溫酒吞下五丸,日午取下如赤豆汁,或如雞肝、蛤蟆衣之狀,未下再作,如鮮血來即止,續以調補氣血藥補之。頃年在毗陵,有一貴宦妻患小便不通,臍腹脹不可忍,眾醫皆作淋,治以八正散之類愈甚。

予診之曰:此血瘕也,非瞑眩藥不可去,用此藥更初服,至日午大痛不可忍,遂臥少頃,下血塊如拳者數枚,小便如黑豆汁一二升,痛止得愈。

此藥治病的切,然猛烈傷人,氣虛血弱者不可輕用也。

三稜煎,(《選奇》)治婦人血瘕、血症、食積、痰滯。

三稜,莪朮(各二兩),青橘皮(去白),半夏,麥芽(炒,各一兩),

上用好醋六升,煮乾焙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淡醋湯下。痰積多,薑湯下。

〔脂瘕〕者,婦人月水新來,若生未滿三十日,以合陰陽,絡脈分,胞門傷,子戶失禁,關節散,五臟六腑津液流行陰道,瞤動百脈,關樞四解,外不見其形,子精與血氣相遇,犯禁,子精化,不足成子,則生脂瘕之聚。

令人支滿裡急,痹引少腹重,腰背如刺狀,四肢不舉,飲食不甘,臥不安席,左右走腹中切痛,時瘥時甚,或時少氣頭眩,身體解㑊,苦寒惡風,膀胱脹,月水乍來乍去,不如常度,大小便血不止,如此者令人無子。療之當刺以長針,行以毒藥,瘕當下,即愈。

白話文:

治療瘕聚的藥方

這個藥方出自《聖惠方》,用來治療腹部腫塊(瘕)。

藥材包含:大黃(約雞蛋大小)、乾薑各二兩、黃連三兩、雞內金的黃色內膜(一枚,烤過)、桂心(一尺)、䗪蟲(三枚,炒過)、厚朴(十顆,烤過)、郁李仁(一兩,去皮尖,炒過)。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粉末,每天早上空腹時,用溫酒送服三錢。腫塊應該會排出。排出後,要像照顧產婦一樣好好休養,三個月內不要有性行為,這樣沒有子女的人可能會懷孕。

血瘕

所謂「血瘕」,是指婦女月經剛來,還沒到正常天數就停止,可能是因為飲食過量,五穀之氣過盛,溢入其他臟器;或是因為過於飢餓寒冷、呼吸不順,又過度勞動,導致經血運行不穩定,在腸胃間流竄,停留在經絡中無法排除。體內可能會有寒熱交替,加上月經血的瘀積,形成血瘕。會讓人腰痛到無法彎腰或後仰,橫骨下方有積氣,感覺像石頭一樣堅硬,小腹內感到急迫疼痛,背部脊椎深處疼痛蔓延到腰腹,向下牽引至陰部。如果又受到風寒,子宮頸會偏移,月經週期不規律,時來時不來,這樣就會造成不孕。治療方法是讓血瘕排出,病就會痊癒。

治療婦女血瘕疼痛的藥方

這個藥方出自《聖惠方》,用來治療婦女血瘕疼痛。

藥材包含:乾薑、烏賊骨(各一兩,烤過)、桃仁(一兩,去皮尖)。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粉末,用酒送服二方寸匕,每日兩次。另外一個藥方則沒有桃仁。

還有一個方法,取古代鐵秤錘、大斧頭或鐵杵,用炭火燒紅,投入三升好酒中飲用。

治療婦女血瘕,腹脅刺痛的藥方

這個藥方用於治療婦女血瘕,伴隨腹部和脅肋部刺痛。

藥材包含:大黃、當歸(各半兩)、山茱萸、皂莢(去皮弦,各一兩)、細辛、戎鹽(各二錢半)。

將以上藥材搗碎,加入香脂做成如手指大小的藥丸。每次用一丸,用棉布包裹塞入陰道,正坐一段時間,腫塊就會排出。排出後,要像照顧哺乳婦女一樣好好休養。

桃仁煎

這個藥方出自《本事方》,用來治療婦女血瘕、血積,月經不通。

藥材包含:桃仁、大黃(各一兩)、虻蟲(半兩,炒黑)、川朴硝(另外研磨)。

將以上四味藥材磨成粉末,用二升半的純醋,在銀石器中用小火慢煎至剩下一升五合。加入大黃、虻蟲、桃仁等,不停攪拌,煎到可以搓成丸子時,加入朴硝攪拌均勻,取出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前一天晚上不要吃晚餐,在清晨五更時,用溫酒吞服五丸。中午時會排出像赤豆汁、雞肝或蛤蟆皮一樣的東西。如果沒有排出,可以再服一次。如果排出像鮮血一樣的物質就停止服藥,接著用調補氣血的藥物來調理身體。

以前在毗陵,有一位貴族官員的妻子小便不通,肚子脹得難以忍受。許多醫生都當作淋病來治療,用了八正散之類的藥物反而更嚴重。

我診斷後說:「這是血瘕,不用強烈的藥物無法去除。」於是使用了這個藥方。第一次服用後,到了中午痛得無法忍受,於是躺下休息一會兒,排出像拳頭大小的血塊數個,小便像黑豆汁一兩升,疼痛才停止,病也好了。

這個藥方雖然治療效果明顯,但藥性猛烈,會傷害身體,所以氣虛血弱的人不能輕易使用。

三稜煎

這個藥方出自《選奇方》,用來治療婦女血瘕、血症、食積和痰滯。

藥材包含:三稜、莪朮(各二兩)、青橘皮(去白)、半夏、麥芽(炒,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用六升好醋煮乾,焙乾後磨成粉末,用醋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四十丸,用淡醋湯送服。痰多的人,可以用薑湯送服。

脂瘕

所謂「脂瘕」,是指婦女剛來月經,或者月經來潮還沒滿三十天,就發生性行為,導致經絡受損,子宮頸受傷,子宮失去控制,關節鬆散,五臟六腑的津液流向陰道,導致全身脈動異常,關節錯亂。外表看不出異狀,精子與血氣相遇,違反禁忌,精子無法順利發育成胎兒,反而形成脂肪堆積。

會讓人感到腹部脹滿,內裡急迫,牽引小腹沉重,腰背像針刺一樣疼痛,四肢無力,食慾不佳,躺臥不安,腹部左右竄痛,時好時壞,有時會感到氣短頭暈,身體疲勞,怕冷怕風,膀胱脹痛,月經不規律,時來時不來,大小便帶血不止,這樣就會造成不孕。治療方法是用長針刺入,並使用藥性較強的藥物,讓腫塊排出,病就能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