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證治準繩》~ 卷之三 (24)
卷之三 (24)
1. 積聚癥瘕
〔八瘕〕
《病源》曰:八瘕者,皆胞胎生產、月水往來、血脈精氣不調之所生也。腎為陰主開閉,左為胞門,上為子戶,主定月水,生子之道,胞門子戶,主子精神氣所出入,合於中黃門、玉門四邊,主持關元,禁閉子精。臍下三寸,名曰關元,主藏魂魄,婦人之胞,三焦之府,常所從止。
然婦人經脈俞絡合調,則月水以時來至,故能生子而無病。婦人榮衛經絡斷絕不通,邪氣便得往來,入合於臟,若經血未盡,而合陰陽,即令婦人血脈攣急,小腹重急支滿,胸脅腰背相引,四肢痠痛,飲食不調,結牢惡血不除,月水不時,或月前月後,因生積聚,如懷胎狀。
邪氣甚盛者,令人恍惚多夢,寒熱,四肢不欲動,陰中生氣,腫內生風,甚者小便不利,苦痛如淋狀,面目黃黑,歲月久即不復生子也。
薛氏曰:經云:氣主噓之,血主濡之。若血不流則凝而為瘕也。瘕者中雖硬而忽聚忽散,多因六淫七情,飲食起居,動傷臟腑而成,當與痃癖諸證治同,慎勿復傷元氣。
〔黃瘕〕者,婦人月水始下,若新傷墮血氣未止,臥寢未定,五臟六腑虛羸,精神不足,因向大風便利,陰陽開闔,關節四遠中於風濕,氣從下上,入於陰中,稽留不去,名為陰虛,則生黃瘕。
黃瘕之聚,令人苦四肢寒熱,身重淋露,臥不欲食,左脅下有氣結牢,不可得抑,若腰背相引痛,月水不利,令人不產,小腹急,下引陰中如刺,不得小便,或時寒熱,下赤黃汁,令人無子。當刺開元、氣衝,行以毒藥,瘕下即愈。
皂莢散,(《聖惠》)療黃瘕導方。
皂莢(一兩,炙,去皮子),蜀椒(一兩,去汗),細辛(一兩半),
上搗散,以三角囊大如指,長二寸,貯之,納陰中,欲便,悶則出之,已則復納之。惡血華出,乃洗以溫湯,三日勿近男子,忌生菜等。
〔青瘕〕者,婦人新產,未滿十日起行,以浣洗太早,陰陽虛,玉門四邊皆解散,子戶未安,骨肉皆痛,手臂不舉,飲食未復,內臟吸吸,又當風臥不自隱蔽,若居濕席,令人苦寒洒洒入腹,煩悶沉淖,惡血不除,結熱不得散,則生青瘕。
瘕聚在左右脅下,藏於背膂,上與肩胛,腰下攣急,腹下有氣起,喜唾,不可多食,四肢不欲動搖,手足腫,面目黃,大小便難,其後月水為之不通利,或不復禁,狀如崩中,此自過所致,令人少子。療之當刺胃管,行以毒藥有法,瘕當下即愈。
療青瘕導藥方
戎鹽(一升),皂莢(半兩,去皮子,炙),細辛(一兩),
上搗散,以三角囊大如指,長三寸,貯之,納陰中,但臥,瘕當下,青如葵汁。養之如產法。
〔燥瘕〕者,婦人月水下惡血未盡,其人虛憊,而以夏月熱行疾步,若舉重移輕,汗出交流,氣血未平,而卒以恚怒,致腹中猥咽不泄,經脈攣急,內結不舒,煩懣少力,氣上達胸膈背膂,少腹壅急,月水與氣俱不通利,而反以飲清水快心,月水橫流,溢入他臟不去,有熱則生燥瘕之聚,大如半杯,上下腹中苦痛,還兩脅下,上引心而煩,害飲食欲嘔吐,胸及腹中不得太息,腰背重,喜臥盜汗,足酸削久立而痛,小便失時,忽然自出,若失精,月水閉塞,大便澀難,病如此者,其人少子。療之以長針,按而刺之法度,行以毒藥,瘕當下即愈。
白話文:
積聚癥瘕
〔八瘕〕
《病源》說:所謂的「八瘕」,都是因為婦女懷孕生產、月經來潮、血液精氣不調所引起的。腎臟主陰氣,負責開合,左邊對應胞門,上面對應子戶,主管月經的正常來潮,以及生育之道。胞門和子戶,是精氣出入的地方,與中黃門、玉門四邊相連,共同掌管關元,負責封閉精子。肚臍下方三寸的地方叫做關元,主管藏魂魄。婦女的子宮,是三焦之府,精氣常常在這裡停留。
如果婦女的經脈、俞穴、絡脈調和,月經就會按時來潮,就能生育且不會生病。如果婦女的榮衛經絡阻塞不通,邪氣就會侵入,與臟腑結合。如果經血還沒排乾淨就進行性行為,就會導致婦女血脈拘攣,小腹脹痛,胸脅腰背互相牽引疼痛,四肢痠痛,食慾不振,瘀血凝結無法排出,月經不規律,提前或延後,因此產生積聚,外觀如同懷孕。
邪氣如果很盛,會讓人精神恍惚、多夢、發冷發熱、四肢不想動、陰部有氣體產生,腫脹並內生風邪,嚴重時會小便不順暢,疼痛如淋病,面色黃黑,時間久了就無法生育。
薛氏說:《黃帝內經》說:氣主導呼吸,血主導滋潤。如果血流不暢就會凝結成瘕。瘕的特點是內部雖然堅硬,但會忽聚忽散,多半是因為外感六淫邪氣或內傷七情,以及飲食、起居不當,損傷臟腑所致,治療應與痃癖等疾病相同,但要小心不要再損傷元氣。
〔黃瘕〕
黃瘕的形成,是因為婦女月經剛來時,如果因新傷或流產而導致血氣未止,臥床休息不夠,五臟六腑虛弱,精神不足,又在風大的地方大小便,陰陽開合時,關節外圍受到風濕侵襲,氣從下往上,侵入陰部,停滯不去,就叫做陰虛,進而產生黃瘕。
黃瘕積聚時,會讓人感到四肢發冷發熱,身體沉重,小便淋漓不盡,不想吃東西,左脅下方有氣結成團,按壓不動,腰背互相牽引疼痛,月經不順,導致不孕,小腹急痛,向下牽引到陰部像被針刺一樣,小便不出來,有時發冷發熱,陰道流出紅黃色的液體,導致不孕。治療時應針刺開元、氣衝等穴位,並使用毒藥來導出,瘕就會消散。
皂莢散(《聖惠》)治療黃瘕的導藥方
皂莢(一兩,烤過,去皮和籽),蜀椒(一兩,去除汗液),細辛(一兩半)
將以上藥材搗成粉末,用三角形布袋裝起來,大小如手指,長二寸,裝入陰道內。想小便時取出,完畢後再放入。惡血會流出,之後用溫水清洗,三天內不要行房,忌食生冷蔬菜等。
〔青瘕〕
青瘕的形成,是因為婦女剛生產完,未滿十天就開始走動,過早洗滌,導致陰陽虛弱,玉門四邊鬆散,子戶未安定,骨肉疼痛,手臂抬不起來,食慾還沒恢復,內臟虛弱,又吹到風且沒有適當遮蔽,或睡在潮濕的地方,導致寒氣侵入腹部,感到煩悶,瘀血無法排出,熱氣凝結無法散開,就會產生青瘕。
瘕積聚在左右脅下,藏於背部,上連肩胛,腰下拘攣疼痛,腹下有氣體上升,喜歡吐口水,不能吃太多,四肢不想動,手腳腫脹,面色發黃,大小便困難,之後月經不順暢,甚至無法控制,如同崩漏,這是因為自己不注意所導致,會影響生育。治療時應針刺胃管,並使用毒藥來導出,瘕就會消散。
治療青瘕的導藥方
戎鹽(一升),皂莢(半兩,去皮和籽,烤過),細辛(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成粉末,用三角形布袋裝起來,大小如手指,長三寸,裝入陰道內,只需躺臥,瘕就會排出,顏色青如葵菜汁。之後的調養方法如同產後調理。
〔燥瘕〕
燥瘕的形成,是因為婦女月經來潮,惡露未排乾淨,身體虛弱,又在夏天炎熱時快步行走,或舉重物,汗流不止,氣血未平穩,突然又生氣發怒,導致腹中阻塞不通,經脈拘攣,內結不舒暢,煩悶無力,氣上衝胸膈背部,小腹壅塞急迫,月經與氣都無法順暢排出,反而喝大量清水,導致月經倒流,進入其他臟器無法排出。如果體內有熱,就會產生燥瘕,大小如同半杯水,上下腹部疼痛,延伸到兩脅,向上牽引至心臟而感到煩躁,影響食慾,想嘔吐,胸腹之間無法順暢呼吸,腰背沉重,喜歡躺臥,容易盜汗,腳踝痠痛,久站會疼痛,小便失禁,突然自己流出,類似遺精,月經閉塞,大便乾燥困難,有這種情況的婦女通常會難以生育。治療時應以長針按壓刺穴位,並使用毒藥導出,瘕就會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