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女科證治準繩》~ 卷之三 (2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23)

1. 積聚癥瘕

因大怒耳內出血,肝脈仍大,煩熱作渴,此無根之火也。仍以前藥加肉桂二劑,脈斂熱退。復因大怒,果卒於季冬辛巳日,乃金剋木故也。

〔通治諸積〕

順氣丸,(《簡易》)治三十六種風,七十二般氣,去上熱下冷,腰腳疼痛,四肢困倦,減食羸瘦,顏色赤黃,惡瘡下疰,口苦無味,憎寒毛聳,癥癖氣塊,男子世事斷絕,女子久無子息,久患瘧痢,發成勞疾,百節痠疼。自嬰孩至百歲老人皆可服,疏風順氣,補精駐顏。

錦紋大黃(五兩,一半生用,一半濕紙里煨),車前子(二兩半),白檳榔(二兩),火麻子仁(微炒赤,退殼,取二兩淨,另研入),川牛膝(酒浸三夕),郁李仁(泡去皮,另研),山藥,菟絲子(酒蒸研焙,各二兩),山茱萸肉,防風,枳殼(麩炒),獨活(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子大,茶清粥飲下二十丸,百無所忌,空心臨臥服,一月消食,二月去腸內宿滯,三月無倦少睡,四月精神強盛,五月耳目聰明,六月腰腳輕健,一年消百病。如服藥臟腑微動,以羊肚肺羹補之。

勝紅丸,(《簡易》)治脾積氣滯,胸膈滿悶,氣促不安,嘔吐清水,丈夫酒積,女人脾血積氣,小兒食積。

陳皮,青皮,京三菱,莪朮(二味同醋煮),乾薑(炮),良薑(炒,各一兩),香附子(淨炒,各二兩),一方加神麯、麥芽。

上為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薑湯下。虛者宜以補藥下之。

香稜丸,(《濟生》)治一切積聚。破痰癖,消癥塊。

木香,丁香(各半兩),三稜(酒浸一夕),枳殼(麩炒),莪朮(細銼,每一兩,用巴豆三十粒去殼同炒,待巴豆黃色,去巴豆不用),青皮(制),川楝子肉(炒),蘹香(炒,各等分),

上末之,醋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硃砂為衣,每三十丸,姜鹽湯或溫酒下,無時。

大消石丸,治七癥八瘕,聚結杯塊,及婦人帶下絕產,腹中有癥瘕者,當先下此藥,但去癥瘕,令人不困。

消石(三兩),大黃(四兩),人參,甘草(各一兩),

上為末,以三年苦酒三升,置銅石器中,先納大黃微火熬微沸,常攪不息,至七分,納余藥,復熬成膏,至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三日服。婦人服之,或下如雞肝,或如米泔、赤黑等物二三升,後忌風冷。

阿魏膏,治一切痞塊。

羌活,獨活,玄參,官桂,赤芍藥,穿山甲,生地黃,兩頭尖,大黃,白芷,天麻(各五錢),槐、柳、桃枝(各三錢),紅花(四錢),木鱉子(十枚,去殼),亂髮(一團,如雞子大)

上用香油二斤四兩,煎黑去渣,入發煎,發化,仍去渣,徐下黃丹,煎軟硬得中,入芒硝、阿魏、蘇合油、乳香、沒藥各五錢,麝香三錢,調勻即成膏矣。攤貼患處。黃丹須用真正者方效。凡貼膏藥,先用朴硝隨患處鋪平半指厚,以紙蓋,用熱熨斗熨良久,如硝耗再加,熨之二時許,方貼膏藥。

白話文:

積聚癥瘕

因為極度憤怒導致耳內出血,檢查後發現肝脈仍然很強盛,而且感到煩躁發熱、口渴,這屬於沒有根源的虛火。仍然服用之前的藥方,再加入肉桂兩劑,脈象就平穩了,熱也退了。後來又因為極度憤怒,果真在冬季的辛巳日突然去世,這都是因為金屬之氣剋制了木之氣的緣故。

〔治療各種積聚〕

順氣丸(出自《簡易方》):主治三十六種風病,七十二種氣病,可以去除上熱下冷的狀況,改善腰腿疼痛、四肢困倦、食慾不振、身體消瘦、面色赤黃、惡瘡蔓延、口苦無味、畏寒發抖、癥瘕痞塊,以及男子性功能障礙、女子久不懷孕,久病瘧疾痢疾,發展成勞病,全身關節痠痛。從嬰兒到百歲老人都可以服用,能疏通氣機、調順氣血,補益精氣,使人容顏不老。

藥材組成:錦紋大黃(五兩,一半生用,一半用濕紙包裹煨過),車前子(二兩半),白檳榔(二兩),火麻仁(微微炒過呈紅色,去除外殼,取淨仁二兩,另外研磨加入),川牛膝(用酒浸泡三天),郁李仁(泡過去除外皮,另外研磨),山藥,菟絲子(用酒蒸過再研磨焙乾,各二兩),山茱萸肉,防風,枳殼(用麩皮炒過),獨活(各一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煉好的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服用方法:用清茶或米粥送服二十丸,沒有什麼禁忌,空腹睡前服用。服用一個月可以幫助消化,兩個月能清除腸內積滯,三個月不會感到疲倦、減少睡眠時間,四個月精神旺盛,五個月耳聰目明,六個月腰腿輕健,一年可以消除各種疾病。如果服藥後感覺臟腑微微蠕動,可以用羊肚肺羹來補養身體。

勝紅丸(出自《簡易方》):主治脾臟積聚、氣機停滯,導致胸膈滿悶、呼吸急促不安、嘔吐清水,以及男子飲酒過多造成的積滯,女子脾血積滯、氣機不暢,小兒消化不良積食。

藥材組成:陳皮,青皮,京三棱,莪朮(這兩味藥用醋同煮),乾薑(炮製過),良薑(炒過,各一兩),香附子(淨炒,各二兩),另一種配方會加入神麯、麥芽。

製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醋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三十丸,用薑湯送服。體虛的人適合用補養的藥物送服。

香稜丸(出自《濟生方》):主治各種積聚。可以破除痰癖、消除癥塊。

藥材組成:木香,丁香(各半兩),三棱(用酒浸泡一個晚上),枳殼(用麩皮炒過),莪朮(切成細片,每一兩,用去殼的巴豆三十粒同炒,等到巴豆變黃就去除不用),青皮(炮製過),川楝子肉(炒過),茴香(炒過,各等分)。

製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醋煮過的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用硃砂做外衣。服用方法:每次三十丸,用薑鹽湯或溫酒送服,沒有時間限制。

大消石丸:主治七種癥病、八種瘕病,以及聚結成塊的腫塊,婦女白帶過多、久不生育,腹中有癥瘕的人,應該先服用此藥,只去除癥瘕,使人不會感到疲憊。

藥材組成:消石(三兩),大黃(四兩),人參,甘草(各一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三年陳的苦酒三升,放入銅製或石製的器皿中,先加入大黃用小火熬煮到微沸,不斷攪拌,直到熬到七分程度,再加入剩下的藥材,繼續熬煮成膏狀,熬到可以搓成丸的時候,就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服用三天。婦女服用後,可能會排出像雞肝一樣,或像米泔水、赤黑色等二三升的異物,之後要忌風寒。

阿魏膏:主治各種痞塊。

藥材組成:羌活,獨活,玄參,官桂,赤芍藥,穿山甲,生地黃,兩頭尖,大黃,白芷,天麻(各五錢),槐樹枝、柳樹枝、桃樹枝(各三錢),紅花(四錢),木鱉子(十枚,去殼),亂髮(一團,像雞蛋大小)。

製法:以上藥材用香油二斤四兩煎煮到黑色,過濾去除藥渣,再加入亂髮煎煮,等到頭髮融化後,再次過濾去除藥渣,慢慢加入黃丹,熬煮到軟硬適中,加入芒硝、阿魏、蘇合油、乳香、沒藥各五錢,麝香三錢,調勻即成藥膏。使用方法:攤開塗貼在患處。黃丹必須用真正的才有效。凡是貼膏藥,先用朴硝在患處鋪平半指厚,用紙蓋住,用熱熨斗熨燙很久,如果硝耗盡就再加入,大約熨燙兩個小時,然後再貼上膏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