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證治準繩》~ 卷之三 (11)
卷之三 (11)
1. 嘔吐
上為細末,每服二三錢,煎薑棗湯調下。
竹茹湯,治胃熱嘔吐。
乾葛(三兩),半夏(湯洗七次,薑汁半盞,漿水一升,煮耗一半,取七錢半),甘草(七錢半),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姜三片,竹茹雞蛋大,棗子一枚,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許學士云:胃熱者手足心熱。政和中,一宗人病傷寒,得汗身涼,數日後忽嘔吐,藥與飲食俱不下。醫者皆用丁香、藿香、滑石等藥,下咽即吐。予曰:此正汗後飲熱留胃脘,孫兆竹茹湯正相當爾。亟治藥與之,即時愈。
良方槐花散
皂莢,白礬,槐花(炒,令黃黑色),甘草(各等分),
上為細末,白湯調下二錢。
許仁則半夏丸,療積冷在胃,嘔逆不下食方。
半夏(一升,真熊州者,洗去滑),小麥曲(一升),
上搗半夏為散,以水搜面,丸如彈子大,以水煮令面熟,則是藥成。初吞四五丸,日二服,稍加至十四五丸,旋煮旋服,比覺病減,欲更合服亦佳。忌羊肉、餳。
又依前半夏丸,雖覺漸損,然病根不除,欲多合前丸,又慮藥毒不可久服,欲不服又恐病滋蔓,宜合人參七味丸服之。
人參七味丸
人參,白朮(各五兩),厚朴(炙),細辛(各四兩),生薑(八兩,末),橘皮(三兩),桂心(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飲下十丸,漸加至二十丸,與半夏丸間服亦可。忌桃、李、雀肉、生蔥、生菜。
《補遺》治男子婦人一切嘔吐。五苓散內除桂,加半夏末如桂分兩,每服一錢,以生薑自然汁調搜和如面,候半時久,再以白沸湯一小盞,調開溫服。(五苓散方,見傷寒準繩渴門。)
青金丹,治一切嘔吐不已。
硫黃(二錢),水銀(一錢),
入銚內慢火熬化,以木篦子撥炒成砂,再入乳缽研黑不見星,以薑汁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飲下。
人參安胃散,治脾胃虛熱,嘔吐泄瀉,或飲食不入。
人參(一錢),黃耆(炒,二錢),生甘草,炙甘草(各五分),白芍藥(七分),白茯苓(四分),陳皮(三分),黃連(炒,二分),
上水煎服。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末,每次服用二到三錢,用煎好的薑棗湯調和後服用。
竹茹湯,治療胃熱引起的嘔吐。
藥材包含:乾葛(三兩),半夏(用湯洗七次,再用薑汁半杯、米漿一升煮到剩一半,取七錢半),甘草(七錢半)。
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取五錢,加入兩杯水、三片生薑、雞蛋大小的竹茹、一顆紅棗,一起煎煮到剩一杯,去除藥渣後溫服。
許學士說:胃熱的人手心、腳心會發熱。政和年間,有一個宗族的人得了傷寒,出了汗身體涼了下來,但過了幾天突然開始嘔吐,吃藥和食物都無法下嚥。醫生們都用丁香、藿香、滑石等藥,但吃下去就吐出來。我說:這正是出汗後喝了熱的東西,導致熱留在胃裡,孫兆的竹茹湯正適合這種情況。立刻給他服用竹茹湯,馬上就好了。
良方槐花散
藥材包含:皂莢、白礬、槐花(炒到黃黑色)、甘草(各等份)。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末,用白開水調和服用二錢。
許仁則半夏丸,治療胃裡有積寒,導致噁心想吐、吃不下東西的情況。
藥材包含:半夏(一升,選用熊州的,洗去黏液),小麥粉做的發酵麵餅(一升)。
將半夏搗成粉末,用水和麵,做成彈珠大小的丸子,用水煮到麵熟,藥就做成了。剛開始吞服四五丸,每天服用兩次,慢慢增加到十四五丸。隨時煮隨時服用,等到感覺病情減輕,想繼續服用也可以。禁忌食用羊肉和麥芽糖。
另外,依照之前的半夏丸,雖然感覺病情逐漸減輕,但病根還沒有去除,想多服用前面的丸子,又擔心藥性太強不能長期服用,不服用的話又擔心病情加重,應該配合服用人參七味丸。
人參七味丸
藥材包含:人參、白朮(各五兩),厚朴(烤過)、細辛(各四兩),生薑末(八兩),橘皮(三兩),桂心(二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用開水送服十丸,逐漸增加到二十丸。可以和半夏丸交替服用。禁忌食用桃子、李子、麻雀肉、生蔥、生菜。
《補遺》中記載治療男子婦人各種嘔吐的方法。在五苓散的基礎上去掉桂枝,加入桂枝等量的半夏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生薑汁調和,像和麵一樣,等候半個小時,再用一小杯開水調開後溫服。(五苓散的配方,見《傷寒準繩》渴門。)
青金丹,治療各種持續不止的嘔吐。
藥材包含:硫磺(二錢)、水銀(一錢)。
將硫磺和水銀放入鍋中用小火熬化,用木製的鏟子撥動翻炒成砂狀,再放入乳缽中研磨成黑色,看不見亮點,用薑汁和成糊狀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用米湯送服。
人參安胃散,治療脾胃虛弱發熱,導致嘔吐、腹瀉,或者吃不下東西的情況。
藥材包含:人參(一錢),黃耆(炒過,二錢),生甘草、炙甘草(各五分),白芍藥(七分),白茯苓(四分),陳皮(三分),黃連(炒過,二分)。
將上述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