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女科證治準繩》~ 卷之三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8)

1. 喘滿

杏子散,治諸臟相乘喘急。

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黃,細研如膏),麻黃根(為細末,等分)

上和勻,煎橘皮湯調下二錢,無時。

橘皮半夏湯,(《和劑》)治肺胃虛弱,好食酸冷,寒痰停積,嘔逆噁心,涎唾稠黏,或積吐,粥藥不下,手足逆冷,目眩身重。又治傷寒時氣,欲吐不吐,欲嘔不嘔,昏憒悶亂,或飲酒過多,中寒停飲,喉中涎聲,乾噦不止。

陳皮(去白),半夏(煮,各七兩),

上銼為粗散,每服三錢,生薑三片,水二盞,煎至一中盞,去滓溫服,不計時。留兩服滓並一服,再煎服。

棗膏丸,治息賁在右脅下,大如杯,令人灑淅寒熱,喘咳。

甜葶藶(炒,研),陳皮,苦梗(各等分),

上為末,煮棗肉丸桐子大,每服數丸,白湯下。許學士云:余常停飲水積,食已必嚏,漸喘,覺肺系急,服此良驗。

神授湯,治上氣喘急不得臥。

橘紅,苦梗,紫蘇,人參(各一錢),五味子(杵炒,三分),

上姜水煎服。

治婦人喘促虛腫,快利小便即癢。

用生薑二兩,取汁,白麵三兩,以薑汁搜作小劑,大半夏十個,打研入面中,作餅炙熟作黃色,為末,溫熟水調下一錢,以小便通利為度。

天門冬丸,(《楊氏家傳》)治婦人喘,手足煩熱,骨蒸寢汗,口乾引飲,面目浮腫。

天門冬(十兩,去心秤),麥門冬(去心,八兩),生地黃(三斤,取汁熬膏)

上二味為末,入地黃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逍遙散中去甘草加人參煎湯送下。或服王氏《博濟方》中人參荊芥散亦可。如面腫不已,經曰:面腫曰風,故宜汗。麻黃桂枝,可發其汗,後服柴胡飲子去大黃。故論曰:治臟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腫治其經。治俞者治其土也,治合者亦治其土也,如兵家圍魏救趙之法也。

人參補肺湯,治肺癰腎水不足,虛火上炎,咳唾膿血,發熱作渴,小便不調。

人參,黃耆(炒),白朮,茯苓,陳皮,當歸(各一兩),山茱萸(去核),山藥(各二錢),五味子(杵),麥門冬(去心),甘草(炙,各七分),熟地黃(自制,一錢五分),牡丹皮(一錢),上姜水煎服。

人參平肺散,治心火克肺金,患肺痿,咳嗽喘嘔,痰涎壅盛,胸膈痞滿,咽膈不利。

人參,青皮,茯苓,天門冬,陳皮,地骨皮(各一錢),甘草(炙,五分),知母(七分),五味子(十粒,杵),桑白皮(炒,一錢),

上姜水煎服。

白話文:

喘滿

杏子散,治療各種臟腑互相影響導致的喘急。

將杏仁(去皮尖、雙仁,用麩皮炒黃,細磨成膏狀),麻黃根(磨成細末),兩者等量混合均勻,用橘皮湯調服二錢,不拘時間服用。

橘皮半夏湯(出自《和劑局方》),治療因肺胃虛弱、喜歡吃酸冷食物、寒痰積聚導致的嘔吐噁心、口水黏稠、或積食吐出、吃不下粥藥、手腳冰冷、頭暈身體沉重等症狀。也可用於治療傷寒時氣,想吐又吐不出來、想嘔又嘔不出來、頭昏腦脹、或是飲酒過多、中寒停飲、喉嚨有痰聲、乾嘔不止等情況。

將陳皮(去白)、半夏(煮過),各七兩,切成粗散狀,每次服用三錢,加入生薑三片,用水兩碗,煎至剩下一碗,去渣後溫服,不限時間。剩餘兩服藥渣和一副藥,再次煎服。

棗膏丸,治療橫隔膜右邊肋骨下,有像杯子一樣大的腫塊,導致發冷發熱、喘咳等症狀。

將甜葶藶(炒過,研磨)、陳皮、苦梗(等量),磨成粉末,用煮過的棗肉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數丸,用白開水送服。許學士說:「我常常因為停滯積水,吃完飯後一定打噴嚏,漸漸出現喘氣,感覺肺部緊張,服用此藥效果很好。」

神授湯,治療氣喘急促、無法平躺。

將橘紅、苦梗、紫蘇、人參(各一錢),五味子(搗碎炒過,三分),用水加薑煎服。

治療婦女喘氣急促、虛弱浮腫,小便順暢後即可止癢。

用生薑二兩,取薑汁,加入白麵三兩,用薑汁揉成小劑子,再加入搗碎的半夏十個,做成餅狀烤熟,烤至黃色後磨成粉末,用溫熱開水調服一錢,以小便通暢為度。

天門冬丸(出自《楊氏家傳》),治療婦女喘氣、手足煩熱、骨蒸盜汗、口乾想喝水、面部浮腫等症狀。

將天門冬(十兩,去心)、麥門冬(八兩,去心),生地黃(三斤,取汁熬成膏),前兩味磨成粉末,加入地黃膏調和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用逍遙散去甘草加人參煎湯送服。也可以服用王氏《博濟方》中的人參荊芥散。如果面部浮腫沒有改善,中醫認為「面腫是風」,因此適合發汗,可以用麻黃桂枝發汗,之後服用柴胡飲子去除大黃。所以說:「治療臟腑疾病要治療其俞穴,治療腑的疾病要治療其合穴,浮腫要治療其所屬的經絡。治療俞穴其實是治療其屬土的臟腑,治療合穴也是治療其屬土的臟腑,就像兵家圍攻魏國來解救趙國的策略。」

人參補肺湯,治療因肺癰、腎水不足、虛火上炎導致的咳嗽吐膿血、發熱口渴、小便失調。

將人參、黃耆(炒過)、白朮、茯苓、陳皮、當歸(各一兩),山茱萸(去核)、山藥(各二錢),五味子(搗碎)、麥門冬(去心)、甘草(炙過,各七分),熟地黃(自製,一錢五分),牡丹皮(一錢),用水加薑煎服。

人參平肺散,治療心火克肺金,導致肺痿、咳嗽喘氣、痰多、胸悶、咽喉不適。

將人參、青皮、茯苓、天門冬、陳皮、地骨皮(各一錢),甘草(炙過,五分),知母(七分),五味子(十粒,搗碎),桑白皮(炒過,一錢),用水加薑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