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女科證治準繩》~ 卷之三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7)

1. 喘滿

岐伯曰:夜行則喘出於腎,淫氣病肺。有所墮恐,喘出於肝,淫氣害脾。有所驚恐,喘出於肺,淫氣傷心。度水跌僕,喘出於腎與骨。當是之時,勇者氣行則已,怯者則著而為病也。原疾之由,皆本於肺與氣。然感外邪,則有太陽證脈浮無汗而喘者,宜麻黃湯。陽明病汗出不惡寒,腹滿而喘,有潮熱者,宜承氣湯,若表邪未解,誤服下利藥,利遂不止,脈促,喘而汗出者,宜葛根黃芩黃連湯。若微喘者,桂枝厚朴杏子湯。

汗出而喘,若無大熱者,宜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若表邪未解,心下停水,發熱而喘,或嘔者,小青龍湯去麻黃加杏仁主之。若陰證喘促者,四肢逆冷,脈息沉細,或寸大尺小,或六脈促疾,或心下脹滿結硬,若冷汗自出,或大便頻數,上氣喘促,或咽喉不利者,此是本氣極虛,內外挾寒冷所致,使陰寒內消,陽氣得復則愈,宜返陰丹主之。(以上諸方,並見傷寒準繩。

)大概諸臟相乘而喘者,以杏子散。(本條。)如感寒伏熱而喘者,以華蓋散、(雜病嗽。)九寶湯。(雜病喘。)若暴寒向火,覆衣被過當,傷熱肺實而喘促者,其狀多有熱證,宜洗心散,(雜病發熱。)冷水調服。若因氣宇不調,痰盛喘促者,宜四七湯(雜病氣)。兼官局桔梗湯,(雜病痰飲。

)姜煎服。若涎多而喘者,宜千緡湯、(雜病喘。)橘皮半夏湯。(本條。)若不得臥,臥即喘者,此由水氣逆行,上乘於肺,肺得水則浮而開,使氣不得通流,其脈沉大,宜神秘湯。(雜病喘。)肺之積名曰息賁,在右脅下,大如杯,令人灑淅寒熱,喘咳,發癰疽,宜棗膏丸。

(本條。)若上氣喘者,神授湯。(本條。)若上盛下弱而喘促者,宜蘇子降氣湯(雜病氣。)吞黑錫丹。(雜病頭痛。)若尊年之人,素來稟賦太厚,不任熱藥者,不可輕投丹劑及諸熱藥,但以秘傳降氣湯、分心氣飲。(俱雜病氣。)論之梗概,不出於此矣。若素有腳氣而喘者,當作腳氣治之。

又有骨蒸勞喘,自有專門,不敢濫及。

〔薛〕,東垣云:肺金受邪,由脾胃虛弱不能生肺,乃所生受病,故咳嗽氣短氣上,皮毛不能禦寒,精神少而渴,情慘不樂,皆陽氣不足,陰氣有餘也。治法:若肺氣虛弱,用四君子(雜病虛勞。)加枳殼、半夏。脾虛不能生肺,補中益氣湯。(雜病勞倦。)七情氣結,四七湯。(雜病氣。)脾經鬱結,歸脾湯。(雜病健忘。)脾氣虛弱,人參補肺散。肺經火盛,人參平肺散。腎水敗濁,六味地黃丸。(雜病虛勞。)真陽虛損,八味丸。(虛勞。)或兼小便不利,為害尤速,非二丸不能救。一婦人傷風寒作喘,或用表散,愈而復患,仍用前藥,其證益甚,飲食少思,胸腹不利,此因脾肺氣虛也。予先用六君子湯加桔梗漸愈,又用補中益氣湯而痊。一婦人患前證,屬命門火虛,不能生脾土,用補中益氣湯、八味地黃丸而痊。後復患,其喘益甚,用前藥不應,遂用黑錫丹二服喘止,仍用前二藥而諸證痊。凡屬邪氣有餘者,其證易識,治效亦速。其屬元氣不足者,變證不一,效非可以旦夕期也。

白話文:

喘滿

岐伯說:夜間行走而喘息,是腎氣不足;過度房事則傷肺。跌倒受驚嚇,喘息是肝氣受損,而脾氣受損傷。受驚嚇,喘息是肺氣受損,而心氣受損傷。從高處墜落或跌倒,則會傷及腎臟與骨骼,導致喘息。此時,勇敢的人氣血運行就能恢復,膽小的人則會加重病情。喘息的根本原因,都在肺與氣。但若感受外邪,則有太陽病症狀:脈浮無汗而喘息,宜用麻黃湯。陽明病症狀:汗出不惡寒,腹部脹滿而喘息,有潮熱,宜用承氣湯。如果表邪未解,誤服瀉下藥,腹瀉不止,脈搏急促,喘息並汗出,宜用葛根黃芩黃連湯。如果只是輕微喘息,則用桂枝厚朴杏子湯。

汗出而喘息,若無高熱,宜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如果表邪未解,心下積水,發熱而喘息,或嘔吐,則用小青龍湯去麻黃加杏仁。若為陰證喘息急促,四肢冰冷,脈象沉細,或寸脈大而尺脈小,或六脈皆急促,或心下脹滿堅硬,或自汗,或大便次數頻繁,上氣喘促,或咽喉不利,這是元氣極度虛弱,內外夾雜寒邪所致,需使陰寒內消,陽氣恢復則痊癒,宜用返陰丹。 (以上諸方,皆可參考《傷寒準繩》)

各種臟腑互損導致的喘息,一般用杏子散。(本條) 如果感受寒邪伏藏於體內而致喘息,則用華蓋散(《雜病咳嗽》)、九寶湯(《雜病喘息》)。如果暴寒而靠近火爐,或蓋被過多,傷及肺部而致喘息急促,其症狀多有熱象,宜用洗心散(《雜病發熱》),冷水送服。如果因氣機失調,痰盛而喘息急促,宜用四七湯(《雜病氣》),兼服官局桔梗湯(《雜病痰飲》),薑湯送服。如果涎液過多而喘息,宜用千金湯(《雜病喘息》)、橘皮半夏湯(本條)。如果不能平臥,一臥就喘,這是因為水氣逆行,上犯於肺,肺受水氣則浮腫,使氣機不通,脈象沉大,宜用神秘湯(《雜病喘息》)。肺部積聚的痰飲稱為息賁,位於右脅下,大如杯子,會使人寒熱交作,喘咳,並生癰疽,宜用棗膏丸(本條)。

如果上氣喘息,則用神授湯(本條)。如果上盛下虛而喘息急促,宜用蘇子降氣湯(《雜病氣》),並服用黑錫丹(《雜病頭痛》)。如果年老體弱,素體肥胖,不能服用熱性藥物者,不可輕易服用丹藥和熱性藥物,只可用秘傳降氣湯、分心氣飲(皆《雜病氣》)。總之,喘息的治療方法,大體不出於此。如果原本就有腳氣而喘息,則應當治療腳氣。

還有骨蒸勞累引起的喘息,自有專門療法,不敢在此詳述。

薛氏曰:東垣認為,肺金受邪,是因脾胃虛弱,不能滋養肺臟,故而產生咳嗽氣短、上氣、皮膚毛髮不耐寒、精神萎靡、口渴、心情悲傷等症狀,皆因陽氣不足,陰氣有餘。治療方法:如果肺氣虛弱,用四君子湯(《雜病虛勞》)加枳殼、半夏。如果脾虛不能滋養肺臟,用補中益氣湯(《雜病勞倦》)。如果七情鬱結,用四七湯(《雜病氣》)。如果脾經鬱結,用歸脾湯(《雜病健忘》)。如果脾氣虛弱,用人參補肺散。如果肺經火盛,用人參平肺散。如果腎水虧損,用六味地黃丸(《雜病虛勞》)。如果真陽虛損,用八味丸(《虛勞》)。如果兼有小便不利,病情會加重,非用這兩種丸藥不可。曾經有一位婦人傷風感冒而致喘息,用表散藥物治療後痊癒,但又復發,再次服用之前的藥物,病情加重,飲食減少,胸腹不適,這是因為脾肺氣虛。我首先用六君子湯加桔梗,病情逐漸好轉,又用補中益氣湯而痊癒。另一位婦人患有同樣的症狀,屬於命門火虛,不能滋養脾土,用補中益氣湯、八味地黃丸而痊癒。後來又復發,喘息加重,服用之前的藥物無效,於是服用黑錫丹兩劑,喘息停止,然後再服用之前的兩種藥物,諸症痊癒。凡是邪氣有餘者,其症狀容易辨識,療效也快。而元氣不足者,症狀變化多端,療效不能指望在一朝一夕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