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女科證治準繩》~ 卷之二 (3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32)

1. 飛屍血厥

焰硝(半兩),硫黃(一兩),

上細研,分三服,酒調灌下,如人行五里,又進一服。不過三服即蘇。

白話文:

將焰硝(半兩)和硫黃(一兩)磨成細末,分成三份,用酒調和後灌服。等同於人走了五里路後,再服用第二份。服用不超過三份就會恢復正常。

2. 瘛瘲

〔薛〕,《醫藥綱目》云:瘛者筋脈急也,瘲者筋脈緩也。急則引而縮,緩則縱而伸。或縮或伸,動而不止者,名曰瘛瘲,俗謂之發搐是也。凡癲癇、風痙、破傷風三證,皆能瘛瘲。但癲癇則仆地不省,風痙瘛瘲則角弓反張,破傷風瘛瘲則有瘡口。竊謂瘛者屬肝經風熱血燥,或肝火妄動血傷,瘲者屬肝經血氣不足,或肝火汗多亡血,以致手足伸縮不已,抽搐不利。若因風熱血燥,用羚羊角散(妊娠痙。)加釣藤、山梔。若肝火妄動,用加味四物湯(即四物加柴胡、丹皮、山梔。)加釣藤鉤、山梔。若肝經血氣不足,用八珍湯(即雜病虛勞門八物湯。)加釣藤鉤、山梔。若肝火亡血,用加味逍遙散(調經。)加釣藤鉤、山梔。如不應須用六味丸(雜病虛勞。)以補腎水,生肝木為主,佐以前劑治之。若其脈長弦者,是肝之本脈,則易治。其脈短澀者,是肺金克肝木也,則難治。其面色青中見黑者,是水生木也,當自愈。青中見白者,是金剋木也,必難愈。一婦人素口苦,月經不調,或寒熱,妊娠五月,兩臂或拘急、或緩縱,此肝火傷血所致也,用四物加柴胡、山梔、丹皮、釣藤鉤而愈。一妊婦因怒寒熱頸項動掉,四肢抽搐,此肝火血虛風熱,用加味逍遙加釣藤鉤,數劑痊。

白話文:

【抽搐】

根據《醫藥綱目》的記載:抽搐中的'瘛'指的是筋脈緊繃,'瘲'則是筋脈鬆弛。緊繃會導致肌肉收縮,鬆弛則會使肌肉延展。這種時而收縮時而延展,且持續不斷的現象,被稱為抽搐,民間常稱之為發作性抽搐。癲癇、風痙、破傷風這三種疾病都可能伴隨抽搐的症狀。其中,癲癇患者發作時會倒地失去意識;風痙抽搐時,身體會呈現角弓反張的姿態;破傷風抽搐的患者,則在患部有傷口。

據我理解,筋脈緊繃的'瘛'是因為肝臟循環系統風熱血燥,或是肝火無端活動導致血液受損;而筋脈鬆弛的'瘲'則是由於肝臟循環系統血液氣息不足,或是肝火過旺,汗液過多導致血液流失,因而手腳無法停止的伸縮,抽搐不順暢。

如果是由於風熱血燥引起,可以使用羚羊角散,並添加釣藤和山梔。若是由於肝火無端活動,可使用加味四物湯,即四物湯加上柴胡、丹皮、山梔,再添加釣藤鉤和山梔。若是肝臟循環系統血液氣息不足,可使用八珍湯,即八物湯加上釣藤鉤和山梔。若肝火導致血液流失,可用加味逍遙散,即調經湯加上釣藤鉤和山梔。如果以上療法效果不佳,可考慮使用六味丸,以補充腎臟的水分,促進肝臟的活力。

若患者的脈搏呈長弦形,這是肝臟的基本脈象,治療相對容易。反之,若脈搏短澀,顯示肺臟的金氣正在剋制肝臟的木氣,治療較為困難。若患者臉色青中帶黑,表示水氣正在滋養木氣,病情有望自行康復。反之,若臉色青中帶白,表示金氣正在剋制木氣,病情難以好轉。

有一個婦女平時常感到口苦,月經不調,偶爾會有寒熱感,在懷孕五個月後,雙臂時而緊繃,時而鬆弛,這是肝火傷害血液所導致的,使用四物湯加上柴胡、山梔、丹皮、釣藤鉤後病情好轉。另一名懷孕婦女因情緒激動導致寒熱感,頸項晃動,四肢抽搐,這是肝火與血虛風熱的結果,使用加味逍遙散加上釣藤鉤後,多次服用後病情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