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素
《醫學啓源》~ 卷之上 (8)
卷之上 (8)
1. (九)肺之經,肺(之)脈本部在於皮毛,手太陰,燥,辛金。
《主治備要》云: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此〕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嗽〕上氣,喘渴煩心,胸滿,臑臂內前廉〔痛〕厥,掌中熱,氣盛有餘,則肩背痛,風寒,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氣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足以息,溺色變,遺矢無度。肺〔苦〕氣上逆,黃芩。
肺欲收以酸,白芍藥也,補以五味子之酸,瀉以桑白皮之辛。虛則五味子補之,實則桑白皮瀉之,如無他證,錢氏瀉白散,虛則用阿膠散。虛則補其母,則以甘草補土;實則瀉其子,以澤瀉瀉腎水。
白話文:
肺經的脈氣主要循行於皮膚和毛髮,屬手太陰經,其特性為燥,五行屬金。
《主治備要》記載:肺氣活動過度,則會出現肺部脹滿、膨脹、喘咳,鎖骨上窩疼痛加劇,兩手發麻(這是臂厥)。肺部疾病的主要症狀包括咳嗽、上氣不接、喘息、口渴、煩躁、胸悶、上臂內側前方疼痛麻木、手掌發熱。肺氣盛實有餘,則會肩背疼痛,還會出現風寒感冒、出汗、中風、頻尿等症狀;肺氣虛弱,則會肩背疼痛、畏寒、氣短、呼吸困難、尿液顏色改變、大小便失禁。肺氣逆上,可用黃芩治療。
肺氣宜收斂,可用酸味藥物如白芍藥;若需滋補,可用酸味藥物如五味子;若需瀉下,可用辛味藥物如桑白皮。肺氣虛弱則用五味子補益,肺氣實滿則用桑白皮瀉火。如果沒有其他特殊症狀,可用錢氏瀉白散;如果肺氣虛弱,則用阿膠散。肺氣虛弱,可補其母(脾土),用甘草補脾;肺氣實滿,可瀉其子(腎水),用澤瀉瀉腎。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