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素

《醫學啓源》~ 卷之下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下 (7)

1. 5.寒沉藏

味之厚者,陰中之陰,味厚則泄,酸、苦、〔咸〕、寒是也。

大黃,味苦氣寒,其性走而不守,瀉〔諸實〕熱不通,下大〔便〕,盪滌腸胃中熱,專治〔不大便〕。《主治秘〔要〕》云:性寒味苦,氣味俱厚,沉而降,陰也。其用有四:去實熱一也。除下焦濕二也。推陳致新三也。消宿食四也。用之須酒浸煨熟,寒因熱用也。又云:苦,純陰,熱淫所勝,以苦瀉之。酒浸入太陽,酒洗入陽明,余經不用。去皮銼用。

黃柏,氣寒味苦,治腎水膀胱不足,諸痿厥,腰〔腳〕無力,於黃耆湯中〔少〕加用〔之〕,使兩足膝中氣力湧出,痿軟即時去矣。蜜炒此一味,為細末,治口瘡如神,癱瘓必用之藥也。《主治秘〔要〕》云:性寒味苦,氣味俱厚,沉而降,陰也。其用有六:瀉膀胱龍火一也。

白話文:

味道濃厚的藥物屬於陰中之陰,味道厚重容易泄瀉,比如酸、苦、鹹和寒性藥物。

大黃味苦性寒,性急不守,能瀉火通便,瀉除腸胃積熱,專治便秘。主治秘要中記載,大黃性寒味苦,氣味濃厚,沉降屬陰。它有四個作用:一是去實熱,二是除下焦濕氣,三是推陳致新,四是消宿食。使用時需要用酒浸泡煨熟,以熱制寒。書中還提到,苦味屬純陰,可以瀉去熱邪。用酒浸泡可以入太陽經,用酒洗可以入陽明經,其他經脈不用。使用時去皮切碎即可。

黃柏性寒味苦,可以治療腎水膀胱不足、各種痿厥、腰腿無力等症狀。在黃芪湯中少量加入黃柏,可以使雙腿膝蓋的力量湧現,痿軟症狀立刻消失。蜜炒黃柏研成細末,可以治療口瘡,是治療癱瘓的必備藥物。主治秘要記載,黃柏性寒味苦,氣味濃厚,沉降屬陰。它有六個作用:一是瀉膀胱火。

利〔小便熱結〕二也。〔除〕下焦濕腫三也。治痢先見血四也。〔去〕臍〔下〕痛五也。補腎〔氣〕不足,壯骨髓六也。二制〔則〕治上焦,單制〔則〕治中焦,不制〔則〕治下焦也。又云:苦厚微辛,陰中之陽,瀉膀胱,〔利下竅〕。去皮用。

黃芩,氣寒,味微苦,治肺中濕熱,療上熱目中腫赤,瘀血壅盛,必用之藥,泄肺中火邪,上逆於膈上,補膀胱之寒水不足,乃滋其化源也。《主治秘〔要〕》云:性涼,味苦甘,氣厚味薄,浮而〔降〕,陽中陰也。其用有九:瀉肺經熱一也。夏月須用二也。去諸熱三也。上焦及皮膚風熱風濕四也。

白話文:

黃芩性寒,微苦,可用於治療肺部濕熱、眼睛紅腫、瘀血積聚等症狀。它能清瀉肺部的火熱,防止火邪上逆至膈膜,也能補充膀胱的寒水不足,滋養其化生之源。黃芩還具有以下功效:利尿通便、消下焦濕腫、治療痢疾初起見血、止臍下痛、補腎氣、壯骨髓。使用黃芩時,二味藥配伍則治療上焦病症,單味藥則治療中焦病症,不配伍則治療下焦病症。此外,黃芩苦厚微辛,屬陰中之陽,能瀉膀胱,利通下竅,去皮使用。

婦人產後,養陰退陽五也。利胸中氣六也。消膈〔上痰〕七也。除上焦及脾諸濕八也。安胎九也。單制、二制、不制,分上中下也。又云:苦,陰中微陽,酒炒上行,主上部積血,非此不能除。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正謂此也。去皮銼用。

黃連,氣寒味苦,瀉心火,除脾胃中濕熱,治煩〔躁〕噁心,鬱熱在中〔焦〕,兀兀欲吐,〔心下〕痞滿,〔必用藥也〕仲景〔治〕九種心下痞,〔五等〕瀉心湯皆用之。《主治秘〔要〕》云:性寒味苦,氣味〔俱〕厚,可升可降,陰中陽也。其用有五:瀉心熱一也。去上焦火二也。諸瘡必用三也。去風濕四也。赤眼暴發五也。去須用。

白話文:

女性生產完畢,需要滋陰降陽。藥物能利通胸中之氣,消除膈上痰濕,去除上焦和脾臟的濕氣,安胎保胎。藥物可分為單制、二制、不制,分別適用於上焦、中焦、下焦。苦味藥性偏寒,但其中帶有微陽,酒炒後可使藥力上行,主治上部積血,非此藥物不可。若肺氣上逆,可急食苦味藥物以泄之,正符合此原理。去皮切碎使用。

黃連性寒味苦,可瀉心火,去除脾胃中的濕熱,治療煩躁、噁心、心火鬱熱、欲吐、心下痞滿等症。張仲景治療九種心下痞症,五種瀉心湯都使用黃連。醫書記載,黃連性寒味苦,氣味厚重,可升可降,屬陰中之陽。其藥效有五:瀉心火,去上焦火,治療各種瘡瘍,去風濕,治赤眼暴發。

石膏,氣寒,味辛甘,治〔足〕陽明經中熱、發熱、惡〔熱〕、躁熱、〔日〕晡潮熱,自汗,小便濁赤,大渴引飲,身體肌肉壯熱,苦頭痛之藥,白虎湯是也。善治本經頭痛,若無此有餘〔之〕證,醫者不識而〔誤用〕之,〔則〕不可勝救也。《主治秘〔要〕》云:性寒味淡,氣味俱薄,體重而沉降,陰也,乃陽明經大寒藥,能〔傷〕胃〔氣〕,令人不食,非腹有極熱者,不宜輕用。又云:辛甘,陰中陽也,止陽明頭痛,胃〔弱者〕不可服,〔治〕下牙痛,用香芷為引。

搗細用。

草龍膽,氣寒,味大苦,治〔兩〕目赤腫睛脹,瘀肉高起,痛不可忍,以柴胡為主,〔龍膽〕為使,治眼中疾必用藥也。《主治秘〔要〕》云:性寒味苦辛,氣味俱厚,沉而降,陰也。其用有四:除下部風濕一也。〔除〕濕熱二也。臍下以至足腫痛三也。寒濕腳氣四也。其用與防己同。又云:〔苦〕,純陽,酒浸上行。去蘆用。

白話文:

石膏性寒,味辛甘,可以治療足陽明經的熱症,例如發熱、怕熱、燥熱、午後潮熱、自汗、小便混濁發紅、口渴難忍、身體肌肉發熱疼痛。白虎湯就是專治這種病症的。石膏還能治療本經頭痛,但如果病人沒有這種陽氣過盛的症狀,醫生卻不了解而誤用石膏,那就無法挽回。

《主治秘要》記載,石膏性寒味淡,氣味都很清淡,質地重且下沉,屬於陰性藥物,是足陽明經的大寒藥,能傷胃氣,讓人食慾不振,如果肚子沒有極度發熱,就不應該輕易使用。書中又說,石膏味辛甘,屬於陰中之陽,可以止治陽明頭痛,胃弱的人不能服用。治療下牙痛時,可以用香芷引導藥力。

石膏要研磨成粉末使用。

草龍膽性寒,味極苦,可以治療兩眼紅腫、眼球突出、瘀肉隆起、疼痛難忍的症狀。以柴胡為主藥,草龍膽為輔藥,治療眼疾必用。

《主治秘要》記載,草龍膽性寒味苦辛,氣味厚重,沉降,屬於陰性藥物。它的用途有四種:第一,可以去除下部的風濕;第二,可以去除濕熱;第三,可以治療臍下到腳的腫痛;第四,可以治療寒濕腳氣。它的作用與防己類似。書中又說,草龍膽味苦,屬純陽,可以用酒浸泡後使藥力向上運行。使用時要去掉蘆頭。

生地黃,氣寒味苦,涼血補血,〔補〕腎水真陰不足,此藥大寒,宜斟酌用之,恐損人胃氣。《主治秘〔要〕》云:性寒味苦,氣薄味厚,沉而降,陰也。其用有三:涼血一也。〔除〕皮膚燥二也。去諸濕(熱)三也。又云:陰中微陽,酒浸上行。

知母,氣寒,味大辛,治〔足〕陽明火熱,大補益腎〔水〕、膀胱之寒。《主治秘〔要〕》云:性寒味苦,氣味俱厚,沉而降,陰也。其用有三:瀉腎經火一也。作利小便之佐使二也。〔治〕痢疾〔臍〕下痛三也。又云:苦,陰中微陽,腎〔經〕本藥,〔欲〕上頭引經,皆酒炒。刮去毛,里白者佳。

白話文:

生地黃性寒味苦,能涼血補血,適合治療腎陰不足,但由於它性寒,使用時需謹慎,以免損傷胃氣。知母性寒味苦辛,能清熱瀉火,適合治療陽明經熱症,並能滋補腎水和膀胱。兩者都偏寒性,使用時需注意劑量。

漢防己,氣寒,味大苦,療胸中以下至足濕熱腫盛,腳氣,〔補〕膀胱,去留熱,通〔行〕十二經。《主治秘〔要〕》云:辛苦,陰〔也〕泄濕氣。去皮淨用。

茵陳蒿,氣寒,味苦平,治煩熱,主風濕風熱,邪氣熱結,黃疸,通身發黃,小〔便〕不利。《主治秘〔要〕》云:苦甘,陰中微陽,治傷寒發黃。去枝莖,用葉,手搓。

朴硝,氣寒,味苦辛,除寒熱邪氣,六腑積聚,結固血癖,胃中飲食熱結,〔去血閉〕,停痰痞滿,消毒。《主治秘〔要〕》云:芒硝性寒味鹹,氣薄味厚,沉而降,陰也。其用有三:〔治〕熱淫於內一也。去腸內宿垢二也。破堅積熱塊三也。婦人有孕忌之。又云:鹹寒,純陰,熱淫於內,治以鹹寒,正謂此也。

白話文:

漢防己氣寒、味道非常苦,可以治療胸部以下到腳部溼熱腫脹和腳氣病,並補充膀胱功能,去除殘留熱量並通行十二條經絡。根據《主治祕訣》,它具有苦辣的味道,能夠排出體內的溼氣。使用時要去掉皮再使用。

茵陳蒿氣味寒冷且帶有苦澀和平淡的味道,能緩解煩熱症狀,主要用來治療風溼風熱引起的疾病以及因邪氣過重導致的身體發熱結塊等症狀,黃疸患者也可以服用,全身發黃或尿液不暢的人羣都可以嘗試。根據《主治祕訣》,它的味道是苦甜混合的,屬於陰中有微微陽性的藥物,主要用於治療傷寒引發的黃疸病症。在使用過程中去掉莖葉後用手揉碎即可。

朴硝氣味冷涼並且帶有些許辛辣感,可消除身體中的寒熱邪氣,對於腸胃積聚物及結石等都有一定的效果,還能幫助消化食物,清除血液凝滯現象,止咳化痰,消炎殺菌。據《主治祕訣》記載,芒硝性質偏寒而且鹹度較高,氣體較稀薄但味道濃厚,下沈下降爲陰屬性。它可以用於三種情況:

一是治療體內過度炎熱;二是清理腸道內長期積累下來的污垢;三是打破堅硬堆積起來的熱塊狀物質。孕婦應避免食用。此外,《主治祕訣》還提到,由於它是鹹性和寒性的純陰藥劑,在人體內部出現過多的熱度時,可以用這種鹹寒藥來調理。這就是所謂的“熱淫於內”治療方法。

栝蔞根,氣寒味苦,主消渴,身熱煩滿大熱,補虛安中,通月水,消腫毒、瘀血及熱癤毒。《主治秘〔要〕》云:性寒味苦,陰〔也〕,能消煩渴。又云:苦,純陰,一心中枯渴,非此藥不能除。

牡蠣,氣寒,味鹹平,主傷寒、〔寒〕熱、溫瘧,女子赤白帶,止汗,〔止〕心痛,氣結大小腸,治心脅痞。《主治秘〔要〕》云:咸,軟痞積。燒白搗用。

玄參,氣寒味苦,治心〔中〕懊憹,煩而不能眠,心神顛倒欲絕,血滯,小便不利。

苦〔參〕氣寒味苦,足少陰腎經之君藥也,治本經須用。《主治秘〔要〕》云:苦,陰,氣沉逐濕。

白話文:

栝蔞根性寒味苦,可以治療消渴、身體發熱煩躁、大熱,也能補虛安中、通月經、消腫毒、瘀血及熱癤毒。《主治秘要》中記載:栝蔞根性寒味苦,屬於陰性,可以消煩解渴。書中還提到:栝蔞根味苦,屬於純陰,對於心火熾盛導致的口渴,其他藥物都無法治癒,只有它才能消除。

牡蠣性寒,味鹹平,可以治療傷寒、寒熱、溫瘧,女子赤白帶下,止汗、止心痛、氣結大小腸,治心脅痞。《主治秘要》中記載:牡蠣味鹹,可以軟化痞積。將牡蠣燒成白色後搗碎使用。

玄參性寒味苦,可以治療心中懊惱、煩躁難眠、心神顛倒欲絕、血瘀、小便不利。

苦參性寒味苦,是足少陰腎經的君藥,治療本經疾病必須使用。《主治秘要》中記載:苦參味苦,屬於陰性,氣沉可以驅逐濕氣。

川楝子,氣寒,味苦平,主傷寒大熱煩〔躁〕,殺三蟲疥瘍,通利大小便之疾。《主治秘〔要〕》云:入心,止下部腹痛。

香豉,氣寒味苦,主傷寒頭痛、煩躁、滿悶,生用之。《主治秘〔要〕》云:苦,陰,去心〔中〕懊憹。

地榆,氣微寒,味甘酸,主婦人乳產,七傷帶下,經血不止,血崩之病,除惡血,止痛疼,療腸風泄血,小兒疳痢。性沉寒,入下焦,治熱血痢。《主治秘〔要〕》云:性微寒,味微〔苦〕,氣味俱薄,其體沉而降,陰中陽也,專治下焦血。又云:甘苦,陽中微陰,治下部血。去蘆用。

白話文:

川楝子性寒,味苦,性平,主要治療傷寒引起的高熱煩躁,殺死三種蟲類、疥瘡,通利大小便的疾病。《主治秘要》記載:川楝子入心,能止下腹部疼痛。

香豉性寒,味苦,主要治療傷寒引起的头痛、烦躁、胸闷,生用即可。《主治秘要》記載:香豉味苦,屬陰,能去除心中懊惱。

地榆性微寒,味甘酸,主要治疗婦女產後乳房肿痛、七伤、带下、经血不止、血崩等病症,能除恶血、止疼痛,治疗肠风泄血、小儿疳痢。地榆性沉寒,入下焦,治热血痢。《主治秘要》記載:地榆性微寒,味微苦,氣味都淡薄,其性沉降,属阴中之阳,专门治疗下焦血症。又记载:地榆甘苦,屬陽中微陰,治下部血症。去蘆頭使用。

梔子,性寒味苦,氣薄味厚,輕清上行,氣浮而味降,陽中陰也。其用有四:〔去〕心經客熱一也。除煩〔躁〕二也。去上焦虛熱三也。治風〔熱〕四也。又云:苦,純陽,止渴。

白話文:

梔子是屬於性質偏寒、味道較苦的一種草藥,它的氣味淡薄但味道濃鬱,具有輕盈清爽且向上生長的特點,屬於陽中的陰物。它主要有四大功效:

第一,可以去除心中積聚的熱邪;第二,能夠消除心中的煩躁感;第三,可以用來治療上半身因虛火旺盛所引起的症狀;第四,還能幫助治療風熱感冒。

此外還有說法稱,因為梔子的味道非常苦,所以它可以起到滋補身體的作用,並且有助於解決口渴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