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啓源》~ 卷之下 (2)
卷之下 (2)
1. (七)去〔臟腑〕之火
黃連瀉心火,黃芩瀉肺火,白芍藥瀉肝火,知母瀉腎火,木通瀉小腸火,黃芩瀉大腸火,石膏瀉胃火。柴胡瀉三焦火,〔須用〕黃芩佐之;柴胡瀉肝火,須用黃連佐之,膽經亦然。黃柏瀉膀胱火,又曰龍火,膀胱〔乃〕水之府,〔故曰龍火〕也。
以上諸藥,各瀉各經之火,不惟止能如此,更有治病,合為君臣,處詳其宜而用之,不可執而言也。
白話文:
黃連能清瀉心火,黃芩能清瀉肺火,白芍能清瀉肝火,知母能清瀉腎火,木通能清瀉小腸火,黃芩也能清瀉大腸火,石膏能清瀉胃火。柴胡能清瀉三焦火,需要用黃芩輔助;柴胡也能清瀉肝火,需要用黃連輔助,膽經也是如此。黃柏能清瀉膀胱火,也稱為龍火,因為膀胱是水之府,所以稱為龍火。
這些藥物都能清瀉不同經脈的火,不僅止於此,還有治病的功能,可以根據病情,將它們配伍成君臣藥,根據實際情況使用,不可一概而論。
2. (八)各經引用
太陽經,羌活;在下者黃柏,小腸、膀胱也。少陽經,柴胡;在下者青皮,膽、三焦也。陽明經,升麻、白芷;在下者,石膏,胃、大腸也。太陰經,白芍藥,脾、肺也。少陰經,知母,心、腎也。厥陰經,青皮;在下者,柴胡,肝、包絡也。以上十二經之的藥也。
白話文:
太陽經的主藥是羌活,在下方的藥物是黃柏,分別对应着小腸和膀胱。少陽經的主藥是柴胡,在下方的藥物是青皮,分別对应着膽和三焦。陽明經的主藥是升麻和白芷,在下方的藥物是石膏,分別对应着胃和大腸。太陰經的主藥是白芍,对应着脾和肺。少陰經的主藥是知母,对应着心和腎。厥陰經的主藥是青皮,在下方的藥物是柴胡,分別对应着肝和包絡。以上是十二經的藥物。
3. (九)五味所用
苦以〔瀉〕之,甘以緩之〔及〕發之,詳其所〔宜〕用〔之〕,酸以收之,辛以散之,咸以軟之,淡以滲之。
白話文:
苦味可以洩除身體內部的積聚和熱氣;甜味可以舒緩緊張的情緒和肌肉。詳細考慮應該使用哪種藥物或治療方法。酸味可以幫助收斂、止血等作用;辣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新陳代謝速度;鹹味可以使硬化的組織變得柔軟;淡味則有助於利尿排汗等功能。
4. (十)用藥各定分兩
為君最多,臣次之,佐〔使〕又〔次〕之。藥之〔於證〕,所主停者,〔則〕各等分〔也〕。
白話文:
在中藥配方中,主要治療疾病的藥物稱爲“君”,其次爲輔助治療的藥物稱爲“臣”,再次是協助其他藥效發揮或調和方劑的藥物稱爲“佐”(有時還會加上調節整個處方、引導藥性到達病竈部位的藥物稱爲“使”)。對於一個病症來說,這些藥物的比例通常是相等的。
5. (十一)藥性生熟〔用〕法
黃連、黃芩、知母、黃柏,〔治〕病在頭面及手梢皮膚者,須酒炒之,借酒力上升也。咽之下,臍之上〔者〕,〔須〕酒洗之;在下者,生用。凡熟〔升〕生〔降〕也。大黃鬚煨,恐寒傷胃氣;至於烏頭、附子,〔須〕炮去〔其〕毒也。用〔上焦〕藥,〔須〕酒洗曝乾。黃柏、〔知母〕等,寒藥也,久弱之人,須合〔之者〕,酒浸曝乾,恐寒傷胃氣也;熟地黃酒洗,亦然。當歸酒浸,助發散之用也。
白話文:
治療頭面和手部皮膚疾病時,黃連、黃芩、知母、黃柏需用酒炒,借酒力使藥性上升。若疾病在咽喉以下、肚臍以上,則用酒洗;若疾病在下腹部,則生用。總之,熟藥上升,生藥下降。大黃需要煨制,以免寒涼傷胃氣。烏頭、附子則需炮制去毒。上焦藥需用酒洗後曬乾。黃柏、知母等寒性藥物,若病人體質虛弱,需用酒浸泡後曬乾,避免寒涼傷胃氣。用熟地黃酒洗藥物,也有同樣效果。當歸酒浸泡藥物,可以幫助發散藥性。
6. (十二)藥用根梢法
凡根〔之〕在上者,中半以上,氣脈上行,以生苗者為根。中半以下,氣脈下行,入土者為梢。當知病在中焦用身,上焦用根,下焦用梢。經曰:根升梢降。
白話文:
凡是植物的根部在上方的,在中部以上的部分是向上輸送氣脈的地方,生長出葉子的部分就是它的根;而在中部以下的部分則是向下輸送氣脈進入土壤的地方,這部分被稱爲梢。要知道治療疾病時要根據病情所在的位置來選擇使用身體的不同部位,如果病症位於中間位置就選用腰部和腹部(即中焦)進行治療,如果是位於上面則選用頭部頸部等處(即上焦),而如果是位於下面,則應選用腿部腳部等地方(即下焦)。經書上有說:“根上升、梢下降。”
7. (十三)五臟六腑相生相剋為夫妻子母
肺〔為〕金,肝〔為〕木,腎〔為〕水,心〔為〕火,脾〔為〕土。生我者為父母,我生者為子孫;克我者為鬼賊,我克者為妻財。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剋: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假令木生火,木乃火之父母,火乃木之子孫;木剋土,木乃土之夫,土乃木之妻。余皆仿此。
白話文:
肺屬金,肝屬木,腎屬水,心屬火,脾屬土。生我者為父母,我生者為子孫;克我者為鬼賊,我克者為妻財。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剋: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
假設木生火,則木為火的父母,火為木的子孫;木剋土,則木為土的夫,土為木的妻。其他關係以此類推。
8. (十四)七神
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與智,腎藏精與志。
9. (十五)制方法
夫藥有寒、熱、溫、涼之性,有酸、苦、辛、咸、甘、淡之味,各有所能,不可不通〔也〕。夫藥之氣味不必同,同氣之物,〔其〕味皆咸,其氣皆寒之類是也。凡同氣之物,必有諸味,同味之物,必有諸氣,互相氣味,各有厚薄,性用不等,制方者,必須明其用矣。經曰:味為陰,味厚為純陰,味薄為陰中之陽;氣為陽,氣厚為純陽,氣薄〔為〕陽中之陰。然,味厚則泄,薄則通;氣厚則發熱,氣薄則發泄。
又曰: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泄為陰,鹹味湧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凡此之味,各有所能。然,辛能散結潤燥,苦能燥濕堅軟,咸能軟堅,酸能收緩,甘能緩急,淡能利竅。故經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
白話文:
藥物具有寒、熱、溫、涼的性質,以及酸、苦、辛、咸、甘、淡的味道,每種性質和味道都有其功效,不能混淆。 藥物的氣味不一定相同,但同類藥物,其味道往往相似,比如都是咸味,氣性也都是寒性。 通常,同類藥物會具備各種味道,而同種味道的藥物也會具有不同的氣性,互相影響,各自的濃淡和作用力也不一樣,配製藥方的人必須清楚了解藥物的特性和作用。 古籍記載:味道屬於陰性,濃郁的味道屬於純陰,淡薄的味道屬於陰中之陽;氣性屬於陽性,濃郁的氣性屬於純陽,淡薄的氣性屬於陽中之陰。 因此,味道濃郁的藥物會促進排泄,淡薄的藥物則有助於通暢;氣性濃郁的藥物會發熱,淡薄的藥物則會促進排泄。
古籍還記載:辛甘味具有發散的陽性,酸苦味具有湧泄的陰性,咸味具有湧泄的陰性,淡味具有滲泄的陽性。 每種味道都有其獨特功效。 辛味可以散結潤燥,苦味可以燥濕堅軟,咸味可以軟堅,酸味可以收斂緩和,甘味可以緩解疼痛,淡味可以利竅。 古籍記載:肝臟喜苦,急躁時可以吃甘味來緩和;心臟喜緩,心急時可以吃酸味來收斂;脾臟喜濕,濕氣重時可以吃苦味來乾燥;肺臟喜氣,氣上逆時可以吃苦味來泄氣;腎臟喜燥,乾燥時可以吃辛味來潤燥,打開毛孔,讓津液通暢,氣血流通。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補之,以酸瀉之;心欲軟,急食鹹以軟之,以咸補之,以甘瀉之;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以甘補之,以苦瀉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補之,以辛瀉之;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以〔苦〕補之,以咸瀉之。凡此者,是明其〔氣〕味之用也。
若用其味,必明其味之可否;若用其氣,必明其氣之所宜。識其病之標本臟腑,寒熱虛實,微甚緩急,而用其藥之氣味,隨其證而制其方也,是故方〔有〕君臣佐使,輕重緩急,大小反正逆從之制也。主病者為君,佐君者為臣,應臣者為使,此隨病之所宜,而又贊成方而用之。
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耦之制也。去咽喉〔之病〕,近者奇之;〔治肝腎之病〕,遠者耦之。汗者不〔可以〕奇,下者不〔可以〕耦。補上治上制以緩,緩則氣味薄;補下治下制以急,急則氣味厚。薄〔者〕則少服而頻服,厚者〔則〕多服而〔頓〕服。又當明五氣之郁,木鬱達之,謂吐令調達也;火鬱發之,謂汗令其疏散也;土鬱奪之,謂下無壅滯也;金鬱泄之,謂解表利小便也;水鬱折之,謂〔制〕其〔沖〕逆也。凡此五者,乃治病之〔大〕要〔也〕。
白話文:
肝臟想要舒展,就要趕快吃辛辣的食物來幫助它舒展,用辛辣的食物來補充它,用酸味的食物來瀉它;心臟想要柔軟,就要趕快吃鹹味的食物來軟化它,用鹹味的食物來補充它,用甜味的食物來瀉它;脾臟想要緩和,就要趕快吃甜味的食物來緩和它,用甜味的食物來補充它,用苦味的食物來瀉它;肺臟想要收斂,就要趕快吃酸味的食物來收斂它,用酸味的食物來補充它,用辛辣的食物來瀉它;腎臟想要堅固,就要趕快吃苦味的食物來堅固它,用苦味的食物來補充它,用鹹味的食物來瀉它。所有這些都是了解食物的氣味功效。
如果要使用食物的味,必須明白它的作用是否合適;如果要使用食物的氣,必須明白它適合什麼病症。要辨別疾病的表裡、臟腑、寒熱、虛實、輕重、緩急,再根據病症使用藥物的氣味,根據症狀調整處方。因此,處方有君臣佐使,輕重緩急,大小反正逆從的制定。治療主要病症的藥物為君,輔助君藥的藥物為臣,配合臣藥的藥物為使,這些藥物根據疾病的需要,再配合處方來使用。
君藥一味,臣藥兩味,是奇制;君藥兩味,臣藥四味,是耦制。治療咽喉疾病,由於距離近,採用奇制;治療肝腎疾病,由於距離遠,採用耦制。出汗的疾病不能用奇制,下瀉的疾病不能用耦制。治療上焦的疾病,用補益的方法,採用緩和的策略,緩和的策略就需要氣味較為清淡的藥物;治療下焦的疾病,用補益的方法,採用急迫的策略,急迫的策略就需要氣味較為濃重的藥物。清淡的藥物就需要少量頻服,濃重的藥物就需要大量一次服用。還要明白五氣鬱結的治療方法:木氣鬱結,需要疏通它,用吐的方法來調節疏通;火氣鬱結,需要發散它,用汗的方法來疏散它;土氣鬱結,需要引導它下降,用下瀉的方法來消除壅滯;金氣鬱結,需要宣泄它,用解表的方法來利尿;水氣鬱結,需要折斷它,用抑制的方法來制止沖逆。這五種方法,是治療疾病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