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素

《醫學啓源》~ 卷之中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中 (9)

1. (六)寒水

大己寒丸:

治大寒積冷,臟腑虛〔寒〕,心腹疼痛,胸脅脹滿,泄瀉腸鳴,下利自汗,米穀不化,陽氣暴衰,陰氣獨盛,手足厥冷,傷寒陰勝,神昏脈短,四肢怠惰,並宜服之。

乾薑,良薑(各六兩),桂,蓽茇(各四兩),

上〔為末〕,水糊丸梧子大,每二十丸,米飲湯下,食前服。

四逆湯:

治陰證傷寒,自利不渴,嘔噦不止,〔或〕吐利俱作,小便澀;或利,脈微欲絕,腹痛脹滿,手足厥冷;或〔病〕內寒外熱,下利清穀,四肢沉重;或汗出不止,並宜服之。〔此藥助陽救衰〕

白話文:

大己寒丸:

適用於治療寒邪積聚、臟腑虛寒,導致心腹疼痛、胸脅脹滿、腹瀉腸鳴、下痢伴隨自汗、食慾不振、米穀不化、陽氣衰竭、陰氣盛極、手足厥冷、傷寒陰氣過盛、神志昏迷、脈象微弱、四肢乏力等症狀。

將乾薑、良薑(各六兩)、桂枝、蓽茇(各四兩)研磨成粉末,用水糊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米湯送服,飯前服用。

四逆湯:

適用於治療陰證傷寒,伴隨腹瀉但不渴、嘔吐不止、或同時嘔吐腹瀉、小便澀滯;或腹瀉、脈象微弱將要消失、腹痛脹滿、手足厥冷;或內寒外熱、腹瀉清穀、四肢沉重;或汗出不止等症狀。此藥有助於溫陽救衰。

甘草(炙六錢),乾薑(半兩),熟附子(一枚去皮)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溫服,不拘時。

附子理中丸:

治脾胃冷弱,心腹絞痛,嘔吐瀉利,轉筋霍亂,體冷微汗,手足厥冷,心下逆滿,腹中雷鳴,嘔吐不止,飲食不進,及一切沉寒痼冷,並宜服之。

人參,白朮,乾薑(炮),甘草,附子(各二兩炮去皮臍),

上〔五味為末〕,煉蜜丸,〔每兩作十丸〕,每〔服〕一丸,水一盞,拍破,煎至七分,稍熱,空心食前服之。

白話文:

甘草(炙六錢),乾薑(半兩),熟附子(一枚去皮)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盞半水煎煮,煎至七分,溫熱服用,不拘時間。

附子理中丸:

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心腹絞痛,嘔吐瀉痢,轉筋霍亂,體寒微汗,手足厥冷,心下痞滿,腹中雷鳴,嘔吐不止,飲食不進,以及一切沉寒痼冷的症狀,都適合服用。

人參,白朮,乾薑(炮製),甘草,附子(各二兩炮製去皮臍),

將以上五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製成丸藥,每兩藥粉製成十丸,每次服用一丸,用一盞水拍碎,煎煮至七分,稍熱服用,空腹食前服用。

胡椒理中丸:

治脾胃虛寒,氣不通宣,咳嗽喘急,逆氣虛痞,胸膈噎悶,腹脹滿痛,迫塞短氣,不能飲食,嘔吐痰水不止。

胡椒,蓽茇,乾薑(炮),款冬花,甘草,陳皮,良薑,細辛(去苗各四兩),白朮(五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溫酒下,不拘時,日進三服。

理中丸:

治中焦不和,脾胃宿冷,心下虛痞,腹疼痛,胸脅逆冷,飲食不下,噫氣吞酸,口苦失味,怠惰嗜臥,不思飲食,及腸鳴自利,米穀不化。

白話文:

胡椒理中丸

功效:

治療脾胃虛寒、氣機不通暢,出現咳嗽喘急、逆氣虛痞、胸膈噎悶、腹脹滿痛、呼吸急促、食慾不振、嘔吐痰水不止等症狀。

組成:

  • 胡椒、蓽茇、乾薑(炮製)、款冬花、甘草、陳皮、良薑、細辛(去除苗,各四兩)、白朮(五兩)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

用法:

每次服用五至七丸,溫酒送服,不拘時間,每日服用三次。

理中丸

功效:

治療中焦不和、脾胃積寒,出現心下虛痞、腹痛、胸脅寒涼、食慾不振、噯氣吞酸、口苦失味、倦怠嗜睡、食慾不佳、腸鳴腹瀉、米穀不消化等症狀。

白朮,乾薑(炮),人參(去蘆),甘草(炙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空心沸湯下。為粗末,理中湯也,味數相同。

鐵刷湯:

治積寒痰飲,嘔吐不止,胸膈不快,飲食不下,並宜服之。

半夏,草豆蔻,丁香,乾薑(炮),〔訶〕子皮(各三錢),生薑(一兩)

上㕮咀,水五盞,煎至二盞半,去渣,分三服,相繼不拘時。大吐不止,加附子三錢,生薑半兩。

白話文:

白朮、乾薑(炮製過)、人參(去除鬚根)、甘草(炙烤過)各等份,研磨成粉末,用煉蜜搓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丸,空腹用沸水送服。也可以將藥材研磨成粗粉,此即為理中湯,藥性相同。

鐵刷湯適用於治療積寒痰飲引起的嘔吐不止、胸膈不適、飲食不下的症狀。將半夏、草豆蔻、丁香、乾薑(炮製過)、訶子皮各三錢,生薑一兩,研磨成粗末,用五碗水煎煮至二碗半,去渣,分三次服用,不拘時辰。若嘔吐不止,可加附子三錢,生薑半兩。

桂附丸:

治風邪冷氣,入乘心絡,或臟腑暴感風寒,上乘於心,令人卒然心痛,或引背膂,甚則經久不瘥。

川烏頭(三兩炮去皮臍),附子(三兩),乾薑(二兩炮),赤石脂(二兩),桂(二兩)蜀椒(去目微炒)

上〔六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下,覺至痛處即止;若不止,加至五十丸,以知為度。若早服無所覺,至午後,再〔服〕二十丸。若久心痛,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盡一劑,終身不發。

姜附湯:

白話文:

桂附丸用來治療因風寒侵入心經,導致心痛、背痛,甚至久治不癒的症狀。方劑包括烏頭、附子、乾薑、赤石脂、桂枝、蜀椒,將六味藥材研磨成粉,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溫水送服,直到疼痛減輕即可。若疼痛未減,可加至五十丸。若早上服用無效,下午可再服用二十丸。長期心痛者,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丸,一劑服用完畢,可終身不再發作。

治五臟中寒,或卒然暈悶,手足厥冷。

乾薑,附子(炮去皮臍),甘草(炙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盞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渣,食前服。挾風不仁,加防風半兩;兼濕腫滿,加白朮半兩;筋脈攣急,加木瓜半兩;肢節疼,加桂心半兩。

加減白通湯:

治形寒飲冷,大便自利,完穀不化,腹臍冷痛,足脛寒逆。〔《內經》〕云:寒淫於內,治以辛熱;濕淫於內,治以苦熱,以苦發之。以附子大辛熱,助陽退陰,溫經散寒,故以為君。乾薑、官桂,辛甘大熱,亦除寒濕;白朮、半夏苦辛,溫胃燥脾濕,故為臣。草豆蔻、炙甘草、人參,甘辛大溫,溫中益氣;生薑辛大溫,能除濕之邪;蔥白辛溫,以通上焦陽氣,故以為佐。

白話文:

治療五臟寒氣,或突然昏迷,手腳冰冷。使用乾薑、去皮臍的附子、炙過的甘草各半兩。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半碗水,加入五片薑,煎煮至七分,去渣,飯前服用。如果伴隨風寒麻木,加半兩防風;如果伴隨濕腫脹滿,加半兩白朮;如果伴隨筋脈攣縮,加半兩木瓜;如果伴隨肢節疼痛,加半兩桂心。

又云:補下治下制以急,急則氣味厚,故大作湯劑投之,不數服而(止)痛減,足脛漸溫,調飲食數〔次〕平〔復〕。

附子(一兩去皮臍),乾薑(一兩炮),官桂(五錢),白朮(五錢),草豆蔻(煨),甘草,人參,半夏(炮各五錢)

上㕮咀,每兩,水二盞半,生薑五片,蔥五莖,煎至一盞二分,去滓,空心服。

二姜丸:

治痼冷。

良薑,乾薑(炮各三兩)

上〔二味等分〕,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下。

朮附湯:

治沉寒痼冷。

黑附子(炮一兩),白朮(一兩半),甘草(炙,七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三、五錢,水盞半,姜五片,棗二枚,拍破,煎至一盞,去滓,食後溫服。

白話文:

有人說,治療下半身虛寒,要用急性的藥物來治療。急性的藥物氣味厚重,因此要大量製作湯劑服用,不需多次服用就能止痛減輕,腳踝和小腿逐漸溫暖,調整飲食數次就能恢復正常。

藥方如下:附子(一兩去皮臍)、乾薑(一兩炮)、官桂(五錢)、白朮(五錢)、草豆蔻(煨)、甘草、人參、半夏(炮各五錢),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兩錢,加入兩杯半的水,生薑五片,蔥五莖,煎煮至剩下一杯二分,濾渣,空腹服用。

二姜丸:

治療長期寒冷症狀。

良薑、乾薑(炮各三兩),將兩種藥材等量研磨成粉末,用酒糊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服用。

朮附湯:

治療寒氣深沉、長期寒冷症狀。

黑附子(炮一兩)、白朮(一兩半)、甘草(炙,七錢半),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末,每次服用三至五錢,加入半杯水,生薑五片,紅棗兩枚,拍破,煎煮至剩下一杯,濾渣,飯後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