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啓源》~ 卷之中 (3)
卷之中 (3)
1. 衄蔑血汙
注云:血出也。汙,濁也。心火熱極,則血有餘:熱氣上甚,則為血溢。熱勢亢極,則燥而汙濁;亢則害,承乃制,則色兼黑而為紫也。
濕者,太陰濕土,乃脾胃之氣也。
〔諸痙強直,積飲痞隔中滿,霍亂吐下,體重胕腫,肉如泥,按之不起,皆屬於濕〕。
白話文:
古書上說,血是流出來的,汙濁指的是血液不潔。心火過熱,就會導致血氣過盛;熱氣向上蔓延,就會造成血溢出。熱氣極度亢盛,就會導致血液乾燥汙濁;亢盛的熱氣會造成傷害,寒氣抑制熱氣,就會使血液顏色偏黑而呈現紫色。
濕氣屬於太陰濕土,是脾胃之氣。
像各種痙攣、強直,積聚在腹部的飲邪導致的痞滿,霍亂導致的嘔吐瀉痢,身體沉重,肢體腫脹,肉質像泥巴一樣,按下去沒有彈性,這些都是屬於濕氣過盛的症狀。
2. 諸痙強直
注云:筋勁強直,而不柔〔和〕也,〔土主〕安靜故也。陰痙曰柔痙,陽痙曰剛痙,亢則害,承乃制,故濕過極,則反兼風化制之。然,兼化者,虛象也,實非風也,治風則誤。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說的是「筋」(肌肉)的情況。「筋勁強直,而不柔〔和〕也」是指肌肉變得僵硬、不柔軟。「〔土主〕安靜故也」是因為「土」在五行學說中代表穩定和平靜。
「陰痙曰柔痙,陽痙曰剛痙」的意思是,如果這種情況是由於陰氣不足引起的,就會出現柔和的痙攣;如果是由於陽氣太盛引起的,就會出現堅硬的痙攣。
接著提到「亢則害,承乃制」,意思是當某種力量超過了適當的程度時,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但如果有另一種力量來平衡它,就能夠控制住這個問題。
最後一句「然而,兼化者,虛象也,實非風也,治風則誤」是在提醒我們不要把所有症狀都歸咎於風邪,而應該根據具體病情進行治療。
3. 積飲
注云:留飲積蓄而不散也。〔水〕得燥則消散,濕則不消,以為積飲,土濕主痞故也。
白話文:
古人說:「留飲」是指在人體內長期停留而無法排出的水分。「〔水〕得燥則消散,濕則不消」的意思是如果身體處於乾燥狀態,這些留飲就會被消耗掉;但如果身體處於潮溼狀態,這些留飲就不會消失。「以為積飲,土濕主痞故也」表示當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時,就可能形成堆積在胃部或腸道中的液體,造成胸悶、噁心等症狀。這是由於脾胃功能失調所引起的。
4. 痞
注云:與否同,不通泰也,謂紋理閉密,而為痞也。
5. 隔
注云:阻滯也,謂腸胃隔絕,而傳化失常也。
6. 中滿
注云:濕為積聚痞隔,而土主形體,位在中央,故中滿也。
7. 霍亂吐下
注云:濕為留飲,為痞隔,而傳化失常,故甚則霍亂吐〔瀉〕也。大法曰:若利色青者,肝木之色,由火甚制金,使金不能平木,則肝自甚,故色青也。或言利色青為寒〔者〕,誤也。(則)如仲景曰:少陰病,下利清水,色純青者,熱在裡也,大承氣湯下之。及小兒熱甚急驚,利色多青,為熱明矣。
利色黃〔者〕,由火甚則水必衰,而脾土自旺,故色黃也。利色紅者為熱,心火之色也;或赤者,熱深也。利色黑而反為熱者,由火盛過極,而反兼水化制之,故色黑也。(則)如傷寒陽明熱病,則日晡潮熱,甚則不識人,循衣摸床,如見鬼狀,獨語,法當大承〔氣〕湯下之。大便不黑者易治,黑則難治也。
白話文:
【注釋:濕邪會導致體內積水,造成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進而影響食物的正常運行,嚴重時會引發霍亂、嘔吐或腹瀉。按照中醫理論,如果腹瀉顏色呈青色,這通常代表肝氣過旺,因為火勢旺盛抑制了金氣(肝屬木,肺屬金),使得肝氣更加強烈,所以呈現青色。有人認為腹瀉顏色青是因為寒冷所導致的,這種看法是錯誤的。根據張仲景的說法,少陰病出現腹瀉清水且顏色純青,表明體內有熱邪,應該使用大承氣湯來治療。對於小孩發高燒產生急驚風,腹瀉顏色多為青色,這說明熱邪明顯。】
【腹瀉顏色呈黃色,這通常是因為火勢過旺導致水氣衰減,脾氣自然旺盛,所以呈現黃色。腹瀉顏色呈紅色代表熱邪,是心火所致;如果紅色更深,則表示熱邪更重。腹瀉顏色呈黑色卻出現熱象,這是因為火勢過旺到極點,反而與水氣相制,所以呈現黑色。例如,在傷寒的陽明熱病中,患者白天和傍晚時刻出現潮熱,病情加重到無法辨認周圍事物,掙扎著摸索衣物牀鋪,表現出如同見到鬼神的情況,並自言自語,根據這種情況,應當使用大承氣湯來進行治療。如果大便顏色不是黑色,病情較容易控制,若是黑色,則治療起來較為困難。】
諸痢同法。然辨痢色以明〔寒〕熱者,更當審其〔飲食〕藥物之色也。(則)〔如〕小兒病熱,吐利霍亂,其乳未及消化,而痢尚白者,不可便言是寒,當以脈證別之。又法曰:凡泄利,小便清白,不澀為寒,赤澀者為熱也。又法曰:完穀不化,而色不變,吐利腥穢,澄澈清冷,小便不澀,身涼不渴,脈遲細而微者,寒證也。穀雖不化,其色變〔非〕白,煩渴,小便赤黃而或澀者,熱證也。
凡穀消化者,無問他證,便為熱也。
白話文:
各種痢疾的治療方法都差不多,但要根據痢疾的顏色來判斷寒熱,還得仔細觀察飲食和藥物的顏色。比如小孩發熱,嘔吐腹瀉,乳汁還沒消化,但拉肚子卻是白色的,不能直接說這是寒症,要根據脈象和症狀判斷。另外,凡是腹瀉,小便清澈不澀的是寒症,小便赤色澀的是熱症。再者,如果吃下去的食物無法消化,但顏色沒有改變,吐出來的是腥臭、清澈、冰冷的東西,小便不澀,身體發涼不口渴,脈象遲緩細小,就是寒症。如果食物雖然沒有消化,但顏色改變不是白色,感到煩躁口渴,小便赤黃還帶有澀感,就是熱症。
凡是食物消化了,不管其他症狀如何,都是熱症。
8. 體重
注云:輕清為天,重濁為地,故土濕為病,則體重痞〔宜〕也。
9. 胕腫、肉如泥、按之不起
注云:按之不起,泥之象也,土過濕則為泥。濕為病也,積飲痞隔,中滿體重,霍亂吐下,故甚則〔胕〕腫也。
火者,少陽相火之熱,乃心包絡、三焦之氣也。
〔諸熱瞀瘈,暴喑冒昧,躁擾狂越,罵詈驚駭,胕腫疼酸,氣逆衝上,禁慄如喪神守,嚏嘔,瘡瘍喉痹,耳鳴或聾,嘔湧溢,食不下,目昧不明,暴注瞤瘈,暴病卒死,是皆屬於火。〕
白話文:
按壓身體某處,如果沒有反應,就像泥土一樣,表示身體水分過多,濕氣過重就會形成泥土。濕氣是病根,會造成積食、腹脹、身體沉重、霍亂嘔吐腹瀉,嚴重時會導致手腳浮腫。
火是指少陽相火之熱,也就是心包絡和三焦的氣。
各種熱症、神志不清、突然失聲、神志昏迷、躁動不安、胡言亂語、驚恐害怕、手腳浮腫疼痛酸脹、氣逆上衝、身體僵硬像失去魂魄一樣、打噴嚏嘔吐、瘡瘍喉嚨腫痛、耳鳴或耳聾、嘔吐不止、食慾不振、視力模糊、突然抽搐、突然發病死亡,這些都是屬於火症。
10. 瞀
注云:昏也。(則)如酒醉而心火熱甚,則神濁昧而瞀昏也。
11. 瘈
注云:動也。惕跳動瘈,火之體也。
12. 暴喑
注云:卒〔啞〕也。金肺主聲,火旺水衰,熱乘金肺,而神濁氣鬱,則暴喑而無聲也。
白話文:
突然失語的原因是因為肺部受到過度的熱氣影響,導致聲音無法正常發出,這是由於火氣旺盛、水分不足所造成的。這種情況可能會引起精神混亂和情緒抑鬱,進而造成突然失去語言能力的情況。
13. 冒昧
注云:冒,昏冒也;昧,昏暗也。氣熱則神濁冒昧,火之體也。
14. 躁擾
注云:躁動煩熱,擾亂而不寧,火之體也。熱甚於外,則肢體躁擾;熱甚於內,則神志躁動,反覆顛倒,懊憹煩心,不得眠也。由水衰而〔火〕之動也。故心胸躁動,謂之怔忪,俗云心忪,皆為熱也。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說的是人體內部有火氣過盛的情況,會引起身體和精神上的不適。如果外部火氣較重,就會出現四肢焦躁不安的情形;如果是內部火氣較重,則會出現思緒混亂、反覆顛倒、煩躁不安的情況,並且難以入睡。這種情況是因爲體內水分不足導致火氣過旺所引起的。因此,在中醫術語中將這種心臟跳動加速的症狀稱爲“怔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心慌症狀,這些都是由於熱氣所致。
15. 狂越
注云:狂者,無正定也;越者,乖越理法而失常也。〔夫〕外清內濁,動亂參差,火之體也;〔靜順清朗,準則信平,水之體也〕。由是腎水主智,而水火相反,故心火旺則腎水衰,乃失志而狂越也。凡發熱於中,則多幹陽明胃經也,故經云:陽明之厥,面赤而熱,妄言。
白話文:
古人認為,狂亂的人沒有正常思緒,行為乖張失常。火性外熱內濁,動盪無序;水性則寧靜清朗,循規蹈矩。腎主智慧,屬水,心屬火,水火相克。因此,心火旺盛就會導致腎水衰竭,進而失去理智,表現出狂躁失常。人體內熱常會累及陽明胃經,所以經書記載,陽明經氣虛衰,會出現臉紅發熱,胡言亂語的症狀。
16. 罵詈
注云:言為〔心〕之聲也。罵詈,言之惡也。今病陽實陰虛,則水弱火強,制金而不能平木,而善言惡發,罵詈不避親疏,〔本〕火熱之所生也。
白話文:
註明:這是在描述「心」的功能,也就是說話。罵人、使用惡言,就是這種功能的不正常表現。現在的病症是陽氣過盛、陰氣不足,導致水分不足而火氣旺盛,影響到金屬元素(代表肺)的調節能力,使得木質元素(代表肝)失去平衡。因此,患者會出現愛說話、容易說出負面或粗魯的話語,不分對象地罵人,這都是因為火熱過旺所引發的現象。
17. 驚駭
注云:驚〔駭〕者,〔驚〕愕也,火之用也。
18. 〔胕〕腫
注云:熱勝〔肉〕而陽氣鬱滯故也。
19. 疼酸
注云:痠疼也。由火實制金,不能平木,則木旺而為兼化,故痠疼也。
白話文:
註解說:「痠疼」是指肌肉痠痛。這是因為肝火過盛抑制肺氣,導致肺氣無法調節肝臟,使肝氣旺盛並且產生病理變化,因此出現肌肉痠痛的情況。
20. 氣逆衝上
注云:火氣炎上故也。
21. 禁慄如喪神守
注云:戰慄禁冷也。如喪神守者,神能御形,而反禁慄,則如喪失保守形體之神也。
白話文:
註解說:“戰慄”是指發抖和寒顫,“禁冷”是避免寒冷。“如喪神守”的意思是,平時能夠控制身體的能量(即“神”),現在卻因為受凍而失去了這種能量,就像失去保護自己身體的力量一樣。
22. 〔嚏〕
注云:鼻中因癢,氣〔噴作〕聲〔也〕。鼻為肺竅,癢為火化,心火邪熱,干於陽明,發於鼻〔而〕癢,則〔嚏〕也。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說的是鼻子因為瘙癢而出現打噴嚏的情況。鼻子是肺臟的開口處,瘙癢是由於火氣所引起的,當心臟的邪火和過度的熱量影響到胃經(即陽明經),就會引起鼻子瘙癢並出現打噴嚏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