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男科》~ 女科雜方 (1)

回本書目錄

女科雜方 (1)

1. 橫生倒養

氣血之虧也,氣血既虧,子亦無力,不能轉身而出,遂先出手足,必以針刺之,痛而縮入,急用:

人參(一兩) 當歸(三兩) 川芎(二兩) 紅花(三錢)

煎湯灌之。

白話文:

這是因為母體的氣血不足,當氣血已經不足時,胎兒也缺乏力量,無法自行轉身以便順利產出,於是會先伸出四肢。這種情況必須使用針灸刺激,讓胎兒因疼痛而縮回。緊接著立即使用以下藥方煮成湯藥來灌服:

人參(30克)、當歸(90克)、川芎(60克)、紅花(9克)。

以上藥材煮成湯藥後,讓產婦服用。

2. 女科雜方

先生本有《女科》傳世,此數條《女科》未載,故存之。為保持《方論》、《男科》原貌,故應保留之。

白話文:

原本老師就已有《女科》一書流傳於世,但這裡的幾個《女科》的條目並沒有被收錄在內,所以我們將其保存下來。為了維持《方論》和《男科》的原始樣貌不被改變,這些內容也應該被保存。

以上就是你要求的文字翻譯。

3. 產婦氣喘腹痛

此症少陰受其寒邪,而在內之真陽,必逼越於上焦,上假熱而下真寒也,方用平喘祛寒湯:

人參(三錢) 麥冬(三錢) 白朮(五錢) 肉桂(二錢) 吳茱萸(一錢)

水煎服。

一劑喘定,二劑痛止,必微涼頓服。

白話文:

這個病症是因為產婦的少陰經受到寒邪侵襲,導致身體內的真正陽氣被迫上升到上焦,形成上部假性熱症而下部實際寒症的情況。我們會使用平喘祛寒湯來治療:

所需藥材與劑量如下:人參三錢、麥冬三錢、白朮五錢、肉桂二錢、吳茱萸一錢,

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服用一劑後,氣喘情況就能獲得改善;服用兩劑後,腹痛也能停止。服藥時,必須稍微放涼後一次飲盡。

4. 產婦嘔吐下痢

此腎水泛溢,因腎水之衰也。急用補陽之藥入於補陰之中,引火歸源,水自下行矣。方用:

熟地(一兩) 山萸(五錢) 人參(五錢) 白朮(一兩) 茯苓(一兩)車前子(一錢) 附子(一錢) 肉桂(三分)

水煎服。

白話文:

[產婦嘔吐與腹瀉]

這是因為腎臟功能過度擴散,主要是腎功能衰退所導致的。應立即使用滋補陽氣的藥物,混合在滋補陰氣的藥物中,目的是讓身體的熱能回歸根本,這樣水分自然會向下運行,症狀就會得到改善。使用的處方為:

熟地 (30公克)、山茱萸 (15公克)、人參 (15公克)、白朮 (30公克)、茯苓 (30公克)、車前子 (3公克)、附子 (3公克)、肉桂 (1公克)

用水煎煮後服用。

5. 產後大喘大汗

此乃邪入於陽明,寒變為熱,故大喘大汗。平人得此病,當用白虎湯,而產婦氣血大虛,何可乎?方用補虛降火湯:

麥冬(一兩) 人參(五錢) 元參(五錢) 桑葉(十四片) 蘇子(五分)

水煎服。

此方以麥冬、人參補氣,元參降火,桑葉止汗,蘇子定喘,助正而不攻邪,邪退而不損正,實有奇功也。

白話文:

[產後大喘大汗]的情況,是因為邪氣侵入了陽明經脈,導致寒氣轉化為熱氣,所以會出現大喘和大量出汗的症狀。一般人如果得到這種病,應該使用白虎湯治療,但是產婦在產後氣血非常虛弱,怎麼可以這樣做呢?因此,應該使用補虛降火湯:

麥冬(約30克) 人參(約15克) 元參(約15克) 桑葉(14片) 蘇子(約1.5克)

用水煎煮後服用。

這個處方用麥冬和人參來補氣,用元參來降火,桑葉可以止汗,蘇子能平喘,它有助於增強身體正氣,而不是直接攻擊邪氣,邪氣退去但不會傷害到身體正氣,確實有著奇特的功效。

請注意,以上描述並不代表任何醫療建議,僅供參考。

6. 產後治法

產後以補氣血為主,方用:

人參(三錢) 當歸(一兩) 川芎(五錢) 黑荊芥(一錢) 益母草(一錢)

水煎服。

有風,加柴胡五分:有寒,加肉桂五分;血不淨,加山楂十粒;血暈,加炮姜五分;衄血,加麥冬二錢;夜熱,加地骨皮五分;有食,加穀芽、山楂;有痰,少加白芥子。余不必胡加。

白話文:

產後的治療主要以補充氣血為重點,所用的藥方成分如下:

人參(約15克) 當歸(約30克) 川芎(約15克) 黑荊芥(約3克) 益母草(約3克)

用水煎煮後服用。

如果伴有風邪,則加入柴胡(約1.5克);如果感到寒冷,則加入肉桂(約1.5克);如果惡露未盡,則加入山楂(約10顆);如果出現血暈,則加入炮製過的薑(約1.5克);如果有鼻出血的情況,則加入麥冬(約6克);如果夜晚發熱,則加入地骨皮(約1.5克);如果有消化不良,則加入穀芽和山楂;如果有痰,可少量加入白芥子。除此之外,不需添加其他藥材。

7. 白帶

產前無帶也,有則難產之兆。即幸而順生,產後必有血暈之事,方用:黑豆三合,水三碗,煎湯二碗,入白果十個,紅棗十個,再煎一碗,入:

熟地(一兩) 山萸(四錢) 山藥(四錢) 丹皮(二錢) 茯苓(三錢) 澤瀉(二錢) 薏仁(四錢)

再加水二碗煎服。

一劑止,二劑永不白矣。亦通治婦人白帶無不神效。

白話文:

【關於白帶】

在懷孕期間如果出現白帶,這可能是生產困難的徵兆。即使萬幸順利分娩,產後也可能會發生血暈的情況。遇到這種情況,可以使用以下的食療方法:先取三合的黑豆,加入三碗水煎煮至剩下兩碗湯汁,然後加入十顆白果和十顆紅棗,再次煎煮至剩下一碗湯汁。接著,將以下的中藥加入:

熟地(30克)、山萸(12克)、山藥(12克)、丹皮(6克)、茯苓(9克)、澤瀉(6克)、薏仁(12克)

再加入兩碗水煎煮後服用。

通常服用一劑就能止住白帶,服用兩劑後,白帶問題應該就能完全解決,此療法對女性白帶問題的治療效果非常顯著,有神奇的效果。

8. 產門痛癢

產門非痛即癢,下方可以兼治:

當歸(一兩) 白芍(五錢) 柴胡(一錢) 茯苓(五錢) 梔子(三錢) 楝樹根(五分)

水煎服。

白話文:

產後的婦女如果感到下體不是疼痛就是瘙癢,以下的藥方可以同時治療這兩種症狀:

所需藥材與劑量如下:當歸一兩、白芍五錢、柴胡一錢、茯苓五錢、梔子三錢、楝樹根五分。

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9. 子懸

此乃胎熱,子身不安,欲立起於胞中,故若懸起之象。若作氣盛治之,立死矣。方用:

人參(二錢) 白朮(五錢) 茯苓(二錢) 黃芩(三錢) 白芍(五錢) 當歸(二錢) 熟地(一兩) 生地(二錢) 杜仲(一錢)

水煎服。

此皆利腰臍之聖藥,少加黃芩,則胎寒而自定矣。

白話文:

這是由於胎兒體內過熱,導致孕婦感到不適,胎兒在子宮裡活動頻繁,就像被吊掛起來一樣。如果誤以為這是因為氣血旺盛而去治療,馬上就會有危險。處方如下:

人參(六公克) 白朮(十五公克) 茯苓(六公克) 黃芩(九公克) 白芍(十五公克) 當歸(六公克) 熟地(三十公克) 生地(六公克) 杜仲(三公克)

用水煎煮後服用。

這些都是對腰部和肚臍周圍非常有益的良藥,稍微添加黃芩,就能讓胎兒因溫度下降而穩定下來。

10. 胎漏胎動

此兩症俱氣血不足之故,方用:

人參(二錢) 白朮(五錢) 茯苓(一錢) 甘草(一錢) 熟地(五錢) 山萸(二錢) 山藥(二錢) 當歸(一錢) 杜仲(一錢) 枸杞子(一錢) 麥冬(二錢) 五味子(五分)

水煎服。

此方不寒不熱,安胎之聖藥也。胎動為熱,不動為寒。

白話文:

這兩種症狀,胎漏和胎動,都是因為氣血不足所導致的。處方如下:

人參(約6克) 白朮(約15克) 茯苓(約3克) 甘草(約3克) 熟地(約15克) 山萸(約6克) 山藥(約6克) 當歸(約3克) 杜仲(約3克) 枸杞子(約3克) 麥冬(約6克) 五味子(約1.5克)

用水煎煮後服用。

這個處方既不偏寒也不偏熱,是安胎的良藥。胎兒活動可能因體內過熱,若無胎動可能則因體內過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