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男科》~ (2)

回本書目錄

(2)

1. 肺經吐血

六味地黃湯加麥冬、五味子,最能補腎滋肝,木得其養,則有可藏之經而不外泄,血症最宜服之。

據《石室秘錄》「血治法」錄如下:

〔血病最忌寒涼之品,寒則凝滯而不行,難以歸經。六味地黃丸、湯,妙在不寒不熱,補腎水以滋肝木,肝木得養,則血有可藏之經,自然不致外泄,何至上吐?方用六味地黃湯加麥冬、五味子:〕

熟地(五錢) 山萸(三錢) 山藥(二錢) 丹皮(三錢) 澤瀉(二錢) 茯苓(二錢) 麥冬(三錢) 五味子(一錢)

水煎服。

六味地黃湯得麥、味二味,又能清補肺金,使毛皮得養,毛孔堅固,則血難外越。肺金不幹,下且足以克肝,而肝木畏金之克,又何至上犯於肺耶?故血症最宜用此方,久服三年不吐,始慶重生,否則尚在生死之間也。

白話文:

對於肺部出血的情況,建議使用六味地黃湯加上麥冬和五味子。這種配方不僅能補腎養肝,還能使肝臟得到充分的滋養,進而確保血液能在體內正常循環,避免不必要的流失。對於血癥患者來說,這是最適合服用的藥方。

根據《石室祕錄》中的「血治法」,記載如下:

血病最應避免寒涼的食品,因為寒冷會讓血液凝結,無法順利運行,難以回到正常的循環路徑。而六味地黃丸或湯之所以高明,就在於它的性質既不寒也不熱,它能補充腎臟的水分,滋養肝臟,當肝臟得到充足的滋養,血液便能找到正常的藏匿之所,自然不會無端外流,怎麼可能會出現吐血的情況呢?因此,建議使用六味地黃湯加上麥冬和五味子。

具體的藥材用量為:熟地五錢、山萸三錢、山藥二錢、丹皮三錢、澤瀉二錢、茯苓二錢、麥冬三錢、五味子一錢。

用水煎煮後服用。

六味地黃湯配合麥冬和五味子,還可以清熱補肺,使皮膚和毛髮得到滋養,皮膚的毛孔更加牢固,這樣血液就不容易溢出。肺部健康,向下能夠抑制肝臟,而肝臟畏懼肺部的剋制,又怎麼可能反過來侵犯肺部呢?因此,對於血癥患者,這個藥方是最適合的選擇。長期服用三年以上,不再出現吐血的症狀,才能算是真正康復,否則,病情仍可能徘徊在生死邊緣。

2. 吐白血

血未有不紅者,何以名「白血」?不知久病之人,吐痰皆白沫,乃白血也。白沫何以名白血?以其狀似蟹涎,無敗痰存其中,實血而非痰也。若將所吐沫,露於星光之下,一夜必變紅矣。此沫出於腎,而腎火沸騰於咽喉,不得不吐之者也。雖是白沫,而實腎中之精,豈特血而已哉?苟不速治,則白沫變為綠痰,無可如何矣。方用:

熟地(一兩) 山萸(五錢) 山藥(五錢) 丹皮(二錢) 茯苓(五錢) 澤瀉(二錢) 麥冬(一兩) 五味子(一錢)

水煎服,日日服之。

白話文:

[關於吐白色血液]

血液本來都是紅色的,為什麼會有「白血」這個名詞呢?事實上,對於長期患病的人來說,他們咳出的痰往往是白色的泡沫,這就是所謂的「白血」。為什麼白色的泡沫會被稱為「白血」呢?因為它的形狀很像螃蟹的唾液,而且其中並沒有普通的敗痰,實際上它是由血液形成的,而不是痰。

如果把這些泡沫暴露在星光下一個晚上,你會發現它們會變成紅色。這些泡沫源自於腎臟,當腎臟功能過於亢奮,導致血液在咽喉部位沸騰,身體就不得不將其咳出。雖然看起來是白色的泡沫,但實際上它是腎臟中的精華,並非只是普通的血液。如果不迅速治療,這些白色的泡沫可能會轉變成綠色的痰,那時情況就會變得更嚴重了。

治療這種病症的處方如下:

熟地(一兩)、山萸(五錢)、山藥(五錢)、丹皮(二錢)、茯苓(五錢)、澤瀉(二錢)、麥冬(一兩)、五味子(一錢)

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每日服用一次。

3. 血不歸經吐血

此症吐血,人以為火盛,用涼藥以瀉火,乃火愈盛而血愈多;或用止血之品仍不效〔者〕,誰知是血不歸經乎?治法當用補氣之藥,而佐以引血歸經之味,不止血而自止矣。方用:

人參(五錢) 當歸(一兩) 炒丹皮(三錢) 炒荊芥(三錢)

水煎服。

一劑而血無不止者。此方妙在不專補血,而反去補氣以補血;尤妙在不去止血,而去行血以止血。蓋血逢寒則凝結而不行,逢散則歸經而不逆,救死於呼吸之際,實大有奇功。

白話文:

這病症是關於吐血,一般人會誤以為是體內火氣過旺,於是使用清涼藥物來降火,但結果往往是火氣更旺、吐血更多;甚至使用止血藥物也沒有顯著效果,誰能想到這是因為血液無法正常循環於經絡呢?治療方法應該使用補氣的藥物,並輔以引導血液回歸經絡的藥材,這樣不需要刻意止血,血自然就會停止外溢。藥方如下:

人參(5錢) 當歸(1兩) 炒丹皮(3錢) 炒荊芥(3錢)

用水煎煮服用。

一劑下去,血就不再外溢了。這藥方的巧妙之處不在於單純補血,而是通過補氣來達到補血的效果;更妙的是,它不直接止血,而是通過促進血液循環來止血。因為血液遇到寒冷會凝固而不流動,遇到散發熱量的藥物就會順利回到經絡,不會逆向流動,對於在生死邊緣徘徊的患者來說,這藥方確實有著神奇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