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濟世神驗良方》~ 外科附錄 (6)

回本書目錄

外科附錄 (6)

1. 外科附錄

治陰子爛出(先用紫蘇湯洗),杉木灰、紫蘇葉等分為末敷,仍以紫蘇包之。一方用野紫蘇(面青背紫者)。

又方

鳳仙花、甘草為末,下用艾揉熟托之。

治脫肛,五倍子八個,川椒二十粒,蔥二根(用青),米泔煎洗。

又方

治腸出者,薑汁和蜜潤之即收。

治臟毒,百草霜一兩,烏梅十個(去核),搗丸,米飲下二三錢。

又方

用豬胰子半斤,好酒半碗燉熟,空心服之。

治偷糞鼠,槐角,枳殼各三錢,黃芩,生地各二錢,黃連一錢五分,穿山甲(炒),蒲黃,殭蠶各一錢

作二帖煎服。如大便不通,加大黃二錢,煎一滾即服,忌口。

治鶴膝風(先用紫蘇湯洗),當歸,白芍,熟地,陳皮,白朮,茯苓,知母,牛膝,木瓜等分酒水煎服。

又方

古銅錢(火煅醋淬)、大楓子(肉)各五分,用核桃肉十二個,徐徐嚼咽兩次效。

又方

全蠍七個,核桃劈開,去肉入蠍,草紙裹之,苧麻密扎,炭火漫炙,候煙淨取蠍為末,米酒送下,再儘量為度,三服效。

又方

膽星、半夏、山梔仁,飛面滾酒調敷,至不黑不痛而止。

又方

薑蔥搗敷,以帛裹定,覺熱即愈,重者二次。

又方

用尿半桶,入甕內燒滾,熏洗三四次即可走。

治重腿粗腫,豆腐渣一斤,板豬油四兩,搗敷,有臭水出即消。

治諸漏,鳳凰衣燒灰,生桐油調,塞入眼漏內。

治火丹,馬齒莧、醬板草搗汁,酒下,其渣加鹽少許敷之。

又方

寒水石、飛丹,豬膽汁敷。

又方

黃柏(去粗皮,膽汁浸曬)為末,柏油調敷。

又方

用頭油繩扎住,新汲水加白礬頻拭之。

黑丹,面上、身上生黑點如疥者,若遍身即難治。鹿角燒灰,豬油調搽。

遊腫(又名五色丹),敗蒲席燒灰,雞子清搽。一方用赤小豆。

治瘌痢,(詳幼科),先將米泔洗淨,次用牛骨髓搽之。

又方

苦楝根皮燒存性研,豬脂塗,並治諸瘡。

又方

鯽魚一個,不去腸鱗,開孔塞入亂髮,鹽泥封煅,干則加豬油塗。

又方

鹽滷、香油各半鍾,銀耳搗調至如糊,剝去瘡痂敷之,十日即愈。

又方

蔥椒末和麵,豬油調做如僧帽覆之,以布扎住,待冷烘熱再覆。

又方

以飯湯洗去痂,搗蒜敷之,用和尚帽罩住。

治頭面生瘡(有水流到即成瘡者),松香四錢,飛丹二錢,銀硃一錢,帶根蔥搗汁和藥,煎乾焙為末,菜油搽,並治熱癤。

點痣方,糯米一撮,鹽水浸七日如泥。用針微刺破點之,三四次即愈。

治面上紫塊(大如錢,小如豆者),穿山甲十片(炒),生薑、野大黃各四兩(取汁),生絹包藥,蘸汁擦患處,如干加醋三四次效。

治面上生肺風瘡及皮膚癢,麥冬(去心)一斤,橘紅四兩,熬膏,入蜜二兩再熬成珠,浸水中一夜,滾水化下二三錢。

又方

苦參五錢煎湯,入皮硝一兩、牙硝五錢熏洗。

白話文:

外科附錄

治療陰部潰爛(先用紫蘇湯清洗),將杉木灰和紫蘇葉等量研磨成粉末敷於患處,再用紫蘇葉包裹。另一方使用葉面青綠、葉背紫色的野紫蘇。

另一方

將鳳仙花和甘草研磨成粉末,用艾草揉搓加熱後托住患處。

治療脫肛,用五倍子八個、川椒二十粒、蔥白兩根(用青蔥)加米湯煎煮後清洗。

另一方

治療腸脫垂,用薑汁和蜂蜜潤濕患處即可使之復位。

治療臟腑感染,用百草霜一兩、烏梅十個(去核)搗碎製成藥丸,用米湯送服二三錢。

另一方

用豬胰半斤,好酒半碗燉熟,空腹服用。

治療鼠疫(偷糞鼠),用槐角、枳殼各三錢,黃芩、生地各二錢,黃連一錢五分,穿山甲(炒)、蒲黃、殭蠶各一錢,分成兩劑煎服。如果大便不通,可加生大黃二錢,煎煮沸騰後立即服用,忌口。

治療鶴膝風(先用紫蘇湯清洗),將當歸、白芍、熟地、陳皮、白朮、茯苓、知母、牛膝、木瓜等量用酒水煎服。

另一方

用火煅後醋淬的古銅錢五分、大楓子(果肉)五分,與核桃肉十二個一起慢慢咀嚼吞咽,分兩次服用即可見效。

另一方

用全蠍七個,將核桃劈開,取出核桃肉,放入全蠍,用草紙包裹,用苧麻緊密捆紮,用炭火慢烤,待煙氣散盡取出全蠍研磨成粉末,用米酒送服,根據情況服用多次,三劑即可見效。

另一方

用膽星、半夏、山梔仁,研磨成粉末,用滾燙的酒調和敷於患處,直至患處不再發黑疼痛為止。

另一方

將薑蔥搗碎敷於患處,用布包裹固定,感覺到溫熱即可痊癒,症狀嚴重者可敷二次。

另一方

用半桶尿放在瓦罐裡燒開,熏洗患處三四次即可痊癒。

治療腿部嚴重腫脹,用豆腐渣一斤、豬板油四兩搗碎後敷於患處,待有臭水流出即會消腫。

治療各種漏症,將鳳凰衣燒成灰,用生桐油調和後塞入漏孔內。

治療火丹,將馬齒莧、醬板草搗碎取汁,用酒送服,其渣加少許鹽敷於患處。

另一方

用寒水石、飛丹、豬膽汁敷於患處。

另一方

將黃柏(除去粗皮,用膽汁浸泡曬乾)研磨成粉末,用柏油調和後敷於患處。

另一方

用頭髮油繩紮住患處,並用新汲取的水加白礬反覆擦拭。

治療黑丹(面上、身上出現黑色斑點,如疥瘡狀,若全身都長則難以治療),將鹿角燒成灰,用豬油調和後塗抹。

治療遊腫(又名五色丹),將敗壞的蒲草席燒成灰,用雞蛋清調和後塗抹。另一方用赤小豆。

治療瘌痢(詳見幼科),先用米湯清洗,然後用牛骨髓塗抹。

另一方

將苦楝根皮燒成灰研磨成粉末,用豬油調和後塗抹,也可用於治療各種瘡瘍。

另一方

取一條鯽魚,不去內臟和鱗片,在魚身上開孔塞入亂髮,用鹽泥封好後燒烤,乾燥後塗抹豬油。

另一方

將鹽滷和香油各半鍾,與銀耳搗碎調和成糊狀,除去瘡痂後敷於患處,十天即可痊癒。

另一方

將蔥椒末和麵粉,用豬油調和成僧帽狀覆蓋於患處,用布紮緊,待冷卻後再加熱重複敷用。

另一方

用米湯洗去瘡痂,搗碎大蒜敷於患處,用和尚帽罩住。

治療頭面部生瘡(有水流出即形成瘡者),用松香四錢、飛丹二錢、銀硃一錢、帶根蔥搗碎取汁與藥物混合,煎乾後焙乾研磨成粉末,用菜油調和塗抹,也可治療熱癤。

去除痦子的方法,取糯米一撮,用鹽水浸泡七天至泥狀。用針輕輕刺破痦子,三四次即可痊癒。

治療臉上紫色的腫塊(大小如錢幣或豆粒),用穿山甲十片(炒)、生薑、野大黃各四兩(取汁),用生絹布包裹藥物,蘸取藥汁擦拭患處,如果乾燥可加醋,三四次即可見效。

治療臉上生長的肺風瘡及皮膚瘙癢,用麥冬(去心)一斤、橘紅四兩熬製成膏,加入蜂蜜二兩再次熬製成藥丸,浸泡在水中一夜,用滾水化開後服用二三錢。

另一方

用苦參五錢煎煮成湯,加入皮硝一兩、牙硝五錢熏洗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