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世神驗良方》~ 外科附錄 (4)
外科附錄 (4)
1. 外科附錄
去爛肉方,巴豆(炒煙起,焦黑為度),研敷能去舊生新。
生肌散,硼砂(主藥),沒藥各二錢,乳香,兒茶,血竭,赤石脂,海螵蛸,水銀,黑鉛,龜版(炒),鱉甲(炒)各一錢,輕粉三分
作癢加白芷,併為末。將鉛煎化,入藥末研極細摻瘡。一方,加象皮、白螺殼;一方,加螵蛸、龍骨;一方,用上四味加黃連、黃柏、輕粉;一方,用上五味各三分,加冰片、珍珠各一分摻之。
又方
白死竹(無人見處佳)蘸菜油燒之,取滴下油搽生肉,神效。又方,黃柏為末,入雄豬膽內二次妙。
又方
烏梅燒灰存性敷之。
生肌止痛膏,香油二兩,黃蠟一兩(同化),寒水石(煅)一兩,黃丹一錢紙攤貼之。
又方
治凸出胬肉,烏梅搗爛,加蜜攤貼效。
治面項浮腫生毒,用狗尿塗之愈。
治痄腮(一名蝦蟆瘟),乾葛,柴胡,紫蘇,黃芩,連翹,玄參,桔梗,金銀花,防風,薄荷天花粉,甘草等分,煎服。
又方
大黃、牡蠣、殭蠶、牛蒡子等分為末,噙化。
又方
田螺肉和飛面搗,醋敷,如干,以醋潤之,一日夜愈。
又方
青靛花敷。
治氣頸,海帶、昆布、黃芩各一兩,並酒炒。豬眼肉二十一個,瓦上焙。為末,五更酒下一錢半,或酒糊為丸亦可。忌茶、綠豆及生冷。
治喉鵝,壁錢七個,明礬七釐,油頭髮三根縛壁錢於銀簪上,燒存性。初起吹之即消,如無,即用白礬吹。
又方
薄荷一兩,山豆根五錢,青黛二錢,硼砂,兒茶各一錢五分,加冰片吹。
又方
治皮厚有膿而不出者,雄雞肫肝內黃皮(陰乾)為末,吹之即破。又方,蛇蛻(煅)吹之。
治對口,茄蒂七個,何首烏五錢,酒煎露一宿,空心服,取微汗,不過三服。又方,豬眼稍臭脂(屠戶必挖去者即此物也)、陳糟搗敷,忌鐵器,加膏藥貼住,一日一換。
又方
甜菜葉加鹽搗敷。
又方
雄黃、人中白、雄蜒蝣(背上有白紋者是,二條)搗爛敷之。
又方
蕎麥麵(要新磨者)水調作圈圍瘡,將肥大雄雞就圈滴血,注滿一周時效。
又方
蚶肉研敷。
又方
天茄(莖葉子俱用,即白牽牛)、生薑三片同搗,早晚換三日愈。
治發背初起,金銀花五兩,生甘草節五錢,河水、井水各五碗,砂鍋煎至五碗,入酒一碗,分三次,一日內服完。並治一切毒。
又方
金墨(磨濃,於暈外畫圈)、雄豬膽汁、薑汁等分,於圈內時時塗之,留頂出毒氣,三日後出干膿而愈。
又方
蓮房(燒存性,蓋土地一夜),桐油調敷。
治發背已成(冷陷者難治),茅根一兩,當歸,連翹,白朮,金銀花各五錢,芭蕉根二錢,皂刺,半夏,薑黃各二錢,黃耆一錢五分,甘草(生)一錢水五碗,煎三碗,分三次服。
又方
蛇頭草(一名婆婆針線包,子內有似楊花者)水濃煎,入陳酒半盅服取汗。如有鮮者,渣敷尤妙。
白話文:
外科附錄
去除腐肉的藥方:巴豆(炒至冒煙,焦黑為止),研磨後敷於患處,能去除腐肉,長出新肉。
生肌散:硼砂(主藥),沒藥各兩錢,乳香、兒茶、血竭、赤石脂、海螵蛸、水銀、黑鉛、龜板(炒)、鱉甲(炒)各一錢,輕粉三分。若發癢,加入白芷,研磨成粉。將鉛熔化後,加入研磨極細的藥粉,混合敷於瘡口。另一方,加象皮、白螺殼;另一方,加螵蛸、龍骨;另一方,用上述四味藥各加黃連、黃柏、輕粉;另一方,用上述五味藥各三分,加冰片、珍珠各一分混合敷用。
另一藥方:
取白竹(無人經過的地方生長的最好),用菜油浸濕後燃燒,收集滴下的油脂塗抹於傷口,效果神奇。另一方,將黃柏研磨成粉,放入雄豬膽中二次,效果甚佳。
另一藥方:
將烏梅燒成灰,保留其藥性,敷於患處。
生肌止痛膏:香油二兩,黃蠟一兩(一起熔化),寒水石(煅燒)一兩,黃丹一錢,攤在紙上貼敷。
另一藥方:
治療凸出的胬肉:將烏梅搗爛,加蜜後攤開貼敷,有效。
治療面部浮腫生瘡:用狗尿塗抹,即可痊癒。
治療腮腺炎(又稱蝦蟆瘟):乾葛、柴胡、紫蘇、黃芩、連翹、玄參、桔梗、金銀花、防風、薄荷、天花粉、甘草等量,煎服。
另一藥方:
大黃、牡蠣、殭蠶、牛蒡子等量,研磨成粉,含化。
另一藥方:
田螺肉和麵粉搗碎,用醋調敷,如果乾燥,再用醋潤濕,一天一夜即可痊癒。
另一藥方:
青靛花敷於患處。
治療氣管頸部腫痛:海帶、昆布、黃芩各一兩,用酒炒。豬眼肉二十一個,放在瓦片上焙乾。研磨成粉,五更時用酒送服一錢半,或製成酒糊丸劑服用。忌茶、綠豆及生冷食物。
治療喉嚨鵝口瘡:壁錢七個,明礬七釐,油頭髮三根,將壁錢綁在銀簪上燒至藥性存留。初期吹於患處即可痊癒,若無效,則用白礬吹之。
另一藥方:
薄荷一兩,山豆根五錢,青黛二錢,硼砂、兒茶各一錢五分,加冰片吹於患處。
另一藥方:
治療皮膚增厚,有膿但無法排出者:雄雞嗉囊內黃色薄膜(陰乾)研磨成粉,吹於患處即可使膿排出。另一方,用煅燒過的蛇蛻吹於患處。
治療口角潰瘍:茄蒂七個,何首烏五錢,用酒煎煮,放置一夜,空腹服用,微出汗即可,一般不超過三次。另一方,用豬眼周圍略帶臭味的脂肪(屠戶必挖除的部分)、陳糟搗碎敷於患處,忌用鐵器,再加膏藥貼住,一日一換。
另一藥方:
甜菜葉加鹽搗碎敷於患處。
另一藥方:
雄黃、人中白、雄蜒蝣(背上有白紋者,取兩條)搗碎敷於患處。
另一藥方:
蕎麥麵(需新鮮研磨的)用水調成糊狀,圍繞瘡口塗抹,將肥大的雄雞放在圈內滴血,直到充滿一周,則有效。
另一藥方:
蚶肉研磨後敷於患處。
另一藥方:
天茄(莖葉皆可用,即白牽牛)、生薑三片一起搗碎,早晚更換,三日即可痊癒。
治療發背初期:金銀花五兩,生甘草節五錢,河水、井水各五碗,砂鍋煎至五碗,加入酒一碗,分三次,一日內服完。也可治療一切毒症。
另一藥方:
金墨(研磨濃稠,在紅腫外圍畫圈)、雄豬膽汁、薑汁等量,在圈內時時塗抹,使毒氣從頂部排出,三日後膿液乾燥即可痊癒。
另一藥方:
蓮蓬(燒成灰,埋在地下過夜),用桐油調和後敷於患處。
治療發背已成(冷陷者難治):茅根一兩,當歸、連翹、白朮、金銀花各五錢,芭蕉根二錢,皂刺、半夏、薑黃各二錢,黃耆一錢五分,甘草(生)一錢,水五碗,煎至三碗,分三次服用。
另一藥方:
蛇頭草(又名婆婆針線包,果實內有類似楊絮狀物)用大量水煎煮,加入陳酒半盅服用,促使出汗。如有鮮草,則將藥渣敷於患處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