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簡要方》~ 卷之四 (34)
卷之四 (34)
1. 白冬瓜
主治益脾。補氣。利二便。消水腫。消渴。除煩療癰腫解熱毒。子去皮膚風癢。腸癰咳嗽。冬瓜湯。冬瓜(切)八合。栝蔞一錢二分。茯苓知母各八分。麥冬五分。粟米二合五勺。水五升。煮至一升四合。布絞去滓溫服。治小兒渴痢量兒大小加減。又方。冬瓜去皮瓤。水煎清水陰涼任服。治霍亂大渴。又方。冬瓜子五七十粒。冰糖蒸湯飲。治咳嗽久不愈。
白話文:
白冬瓜
主要功效:健脾益胃、補氣、利尿通便、消腫、治療消渴症(糖尿病)、去除煩躁、治療癰腫(化膿性炎症)和解熱毒。冬瓜子能治療皮膚風癢、腸癰(腸道感染)、咳嗽。
方劑一:冬瓜湯 用切好的冬瓜八合,栝樓根一錢二分,茯苓、知母各八分,麥冬五分,小米二合五勺,加水五升,煮至一升四合,用布過濾去渣,溫熱服用。可治療小兒渴痢,劑量需根據兒童年齡大小調整。
方劑二:將冬瓜去皮去瓤,水煎後放涼飲用,可治療霍亂引起的口渴。
方劑三:用冬瓜子五七十粒,加冰糖蒸煮後飲用,可治療久咳不癒。
2. 絲瓜
瓜,主治除熱,利腸,暖胃,補陽,化痰,涼血,絡通經絡,消浮腫,治黃積,血氣作痛,疝痛,卵腫,二便下血,腸風痔漏,婦人崩中,乳汁不下,小兒胎毒,療癰疽瘡腫。
葉療卵㿗、癰疽、疔腫、癬瘡。
藤治腦漏、齒䘌、殺蟲解毒。
絲瓜散:乾絲瓜燒存性研末,溫酒調下,治婦人血氣不行。
絲瓜葉膏:絲瓜葉、韭葉、連鬚蔥各等分,入石臼內研如泥,熱酒沖和去滓服,滓傅之。病在左手傅左腋,右傅右腋,並傅脅下;左足傅左胯,右傅右胯,在中敷心臍,並用布縛,候紅絲白為安。治脈骨疔,病者須令人抱持,不可跌倒發顫,跌倒者難救。
又方:防風、荊芥各一兩,升麻半兩,姜三片,水一盞煎至半盞,絲瓜子研取漿半盞和灌,治卒然中風。手足麻者,羌活煎湯洗。
又方:陳石灰、新石灰、絲瓜根、葉、韭菜根各等分,搗千下,作餅陰乾,用時研末,敷治刀創。
又方:絲瓜藤近根者三五尺,燒存性,研末,每服一錢,溫酒下,治腦崩,鼻中時流臭黃水。
白話文:
絲瓜:絲瓜具有清熱、通便、溫胃、補陽、化痰、涼血、疏通經絡、消腫等功效,可治療黃疸、血氣痛、疝氣痛、睾丸腫痛、大小便出血、腸風痔漏、婦女崩漏、乳汁不通、新生兒胎毒、以及癰疽瘡腫等症狀。
絲瓜葉能治療睾丸腫痛、癰疽、疔瘡、癬瘡。
絲瓜藤能治療鼻漏、牙痛,並具有殺蟲解毒的功效。
絲瓜散:將曬乾的絲瓜燒成灰燼,研磨成粉末,用溫酒送服,可以治療婦女血氣不通。
絲瓜葉膏:取等量的絲瓜葉、韭菜葉和帶根蔥,搗成泥狀,用熱酒調和,去除渣滓後服用,渣滓則敷在患處。左手患處敷在左腋下,右手患處敷在右腋下,都需敷在脅肋下;左腳患處敷在左胯部,右腳患處敷在右胯部,中間則敷在心窩與肚臍之間,並用布固定,直到皮膚出現紅絲白點即可。此方用於治療脈骨疔,治療期間需有人扶持,避免跌倒或顫抖,跌倒後則難以治療。
另一方:防風、荊芥各一兩,升麻半兩,生薑三片,加水一碗煎至半碗,再加入研磨成漿的絲瓜子半碗一起服用,用於治療中風。手腳麻木者,可用羌活煎湯洗患處。
另一方:陳石灰、新石灰、絲瓜根、絲瓜葉、韭菜根等量混合搗碎,製成餅狀陰乾,使用時研磨成粉末敷在刀傷處。
另一方:取絲瓜藤靠近根部三到五尺長的部分,燒成灰燼,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溫酒送服,用於治療腦漏,以及鼻子經常流出臭黃色液體的症狀。
3. 木耳
以所生之木為主治之原。通用者黑黃白三種。黃白兩種。均為補品。入藥桑耳為多。黃者又名金耳。白者又名銀耳。均富膠質。主治滋陰補肺。桑耳主治。血衄。傷風。瀉血。婦人崩中帶下。月閉血凝男子痃癖。桑木耳散。桑木耳(炙)蝟皮(炙黃)羌活當歸(炒)各一兩。
枳殼(炒)二兩。研末。每服二錢。食前粥飲下。治痔疾肛邊癢痛。又方。桑木耳二兩。巴豆一兩。(去皮五升米下蒸過)和棗膏搗丸麻子大。每服一二丸。治留飲宿食。
白話文:
木耳
木耳的藥效主要來自其生長的木材。常見的有黑、黃、白三種,其中黃白兩種都是滋補的食材,入藥多用黑木耳(桑耳)。黃木耳又稱金耳,白木耳又稱銀耳,都富含膠質,主要功效是滋陰潤肺。
桑耳(黑木耳)主要治療鼻出血、感冒、出血、婦女崩漏帶下、月經閉止血塊、男子瘕痞等症狀。
桑木耳散的配方:炙黑木耳、炙黃蝟皮、炒羌活、炒當歸各一兩,炒枳殼二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飯前用粥服用,治療痔瘡肛門瘙癢疼痛。
另一個方子:桑木耳二兩,巴豆一兩(去皮,用五升米蒸熟),和棗膏搗成麻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到兩丸,治療積滯宿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