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簡要方》~ 卷之四 (33)
卷之四 (33)
1. 百合
主治補中,益氣安心,定膽腹脹,心痛,止嗽,潤肺,清熱身腫,顛狂驚悸,腳氣,喉痹,吐血,婦人產後血暈乳難乳癰,療瘡腫脅癰發背。
百合地黃湯。 百合七枚,生地汁一升。百合洗淨,浸一宿,去水,更以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納生地汁,煮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治百合病,不經吐下發汗,病形如初者。
百合知母湯。 百合(擘)十枚,知母(切)三兩。百合洗淨,浸一宿,換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另以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滓,合煎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治百合病,發汗後虛而不足。
百合固金丸。 百合、芍藥(炒)、當歸、貝母、生草各一錢,生地二錢,熟地三錢,麥冬一錢五分,玄參、桔梗各八分。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錢,空腹服。治肺傷,咽痛,喘嗽,痰血。
百合滑石湯。 百合七枚,滑石三兩(碎綿裹),代赭石(一枚彈子大,碎綿裹)。洗淨百合,浸一宿,換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另以水二升,煎二石取一升,去滓,合煎取一升五合,溫服五合。治百合病誤下。 又散方。百合(炙)一兩,滑石三兩。研末,每服方寸匕,米飲調下,日三次。治百合病變,發熱微利,止服,熱則除。
百合雞子黃湯。 百合七枚(擘),雞子黃一枚。如前法煮百合取一升,納雞子黃攪勻,煎至五分,溫服。治百合病,吐後胃不和。
百合散。 百合(蒸),紫草茸(洗),赤苓、白芍、桔梗(炒)、前胡、貝母各一錢五分,炙草五分。水二鍾,加生薑五片,煎至一鍾服。治妊娠風壅,咳嗽,痰多,喘滿。 又方。百合、黃柏各一錢,白芨二錢五分,蓖麻子五十粒。研末,朴硝水作餅貼,日三四次。治頤頦生瘡。 又方。百合、川芎、赤芍、當歸、生地、側柏葉(炒)、荊芥、犀角、丹皮、黃芩(炒)、黃連、梔子、鬱金、大黃。水煎,加童便和服。治打撲傷損,敗血流入胃脘,嘔黑血汁,大便利者去大黃。
百合湯。 百合、赤苓、陳皮、紫蘇莖葉、人參、大腹皮、豬苓、桑根白皮、枳殼(麩炒)、麥冬、炙草各一兩,馬兜鈴七枚。粗搗,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加生薑棗大一塊,煎至八分,去滓服。治肺氣壅滯,咳嗽煩悶,脘膈不利,口渴,腰膝腫,小便淋澀。 又方。百合(水浸半日),川芎、當歸、白芍、荊芥各二錢。水煎服。治嘔吐。
百合膏。 百合一兩,朴硝、杏仁、桑根白皮、木通、大黃、天冬各五錢。研末,蜜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米飲下,量兒大小加減,能潤腸去積。
白話文:
百合
百合主要功效為滋補身體、益氣、安神、鎮定、治療腹脹、心痛、止咳、潤肺、清熱消腫、治療精神錯亂、驚悸、腳氣、喉嚨阻塞、吐血;對於婦女產後血崩、乳汁不通、乳腺炎、瘡瘍腫痛、癰疽、背部腫痛等,也具有療效。
以下是一些包含百合的古代中醫藥方:
百合地黃湯: 用百合和生地黃汁煎煮而成,適用於百合病初期,未經吐瀉、下藥或發汗治療的患者。
百合知母湯: 用百合和知母煎煮而成,適用於百合病在發汗後,出現氣虛的患者。
百合固金丸: 由百合、芍藥、當歸、貝母、生地、熟地、麥冬、玄參、桔梗等藥材製成藥丸,用於治療肺部損傷、咽喉疼痛、咳嗽喘息、痰中帶血等症狀。
百合滑石湯: 用百合、滑石、代赭石煎煮而成,適用於百合病因誤用瀉下藥物而加重的患者。另有一散劑配方,用於治療百合病轉變為發熱、小便略通的患者。
百合雞子黃湯: 用百合和雞蛋黃煎煮而成,適用於百合病患者嘔吐後胃氣不和的狀況。
百合散: 有多個配方,其中一個用於治療孕婦因風寒導致的咳嗽、痰多、喘息等症狀;另有兩個配方分別用於治療下巴生瘡和外傷導致的敗血症。
百合湯: 由百合、赤苓、陳皮、紫蘇、人參等多種藥材組成,用於治療肺氣鬱滯、咳嗽、胸悶、口渴、腰膝腫痛、小便不利等症狀。 另有一個配方用於治療嘔吐。
百合膏: 由百合、朴硝、杏仁等多種藥材製成藥丸,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