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簡要方》~ 卷之四 (29)
卷之四 (29)
1. 薤白
主治利竅。泄滯。溫中。散結散血。助陽。安胎。肺氣喘急。霍亂乾嘔(水煎頓服)胸痹刺痛。下焦大腸氣滯。奔豚氣痛。(搗汁飲)水腫氣痛(搗塗)久痢。冷泄。疥瘡(搗爛塗)湯火傷。(蜜搗塗)蛇虎犬傷。(搗汁飲並敷)
薤白湯。薤白半夏甘草人參各一兩。栝蔞根二兩。麥冬五合。㕮咀。水一斗。三升。煎取四升。去滓。分五服。日三夜二次。治產後胸中煩熱逆氣熱甚加知母一兩。
白話文:
薤白具有利尿通便、消積化滯、溫暖脾胃、散結消腫、散瘀止血、溫補陽氣、安胎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肺氣喘急、霍亂嘔吐(水煎服)、胸部脹痛、下焦腸氣不通、奔豚氣痛(搗碎取汁服用)、水腫脹痛(搗碎外敷)、久痢、腹瀉、疥瘡(搗碎外敷)、湯火傷(加蜂蜜搗碎外敷)、蛇蟲咬傷(搗碎取汁服用並外敷)。
薤白湯的配方是:薤白、半夏、甘草、人參各一兩,栝樓根二兩,麥冬五合。將藥材研碎,加水一斗,煎煮至三升,再煎至四升,去渣,分五次服用,每日三次,夜間二次。若產後胸中煩熱、逆氣,症狀嚴重者,可加知母一兩。
2. 蒜
小蒜主治霍亂,腹中不安,消穀理胃。溫中。除邪痹毒氣。解谿毒。蠱毒。敷蛇蟲沙蝨瘡。塗疔腫。葉塗小兒丹疹。
大蒜主治通竅下氣。消穀。辟惡。破冷氣。利水道。止痛。散腫。角弓反張,霍亂轉筋,泄瀉,暴痢,噤口痢,關格不通,產後中風,陰腫。(煮湯洗)小兒臍風(置臍艾炙)療一切癰疽(切片艾灸)腫核瘡癬䘌瘡惡瘡蛇蟲蠱毒溪毒。沙蝨(並搗貼)搗汁飲。
治吐血心痛。煮汁飲。治角弓反張。同鯽魚丸。治膈氣同蛤粉丸。治水腫。同黃丹丸。治痢瘧孕痢。同乳香丸。治腹痛。搗膏敷臍能達下焦消水。利大小便貼。足心能引熱下行。
大蒜丸。大蒜不拘多少(煨剝去皮)研爛。同淡豆豉末和丸。硃砂衣。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棗子燈心煎湯下。
治陰汗濕癢。大蒜膏。獨頭蒜數莖搗爛。麻油拌和。厚敷患處。干即換治惡瘡腫痛不眠。按此藥生食能殺肺結核菌,惟令人目昏。
蕓薹(即油菜)主治行滯血。破冷氣。癥瘕結血。風遊丹腫。乳癰。子治夢遺。產後血暈。心腹諸疾。及金瘡血痔。
蕓薹散。蕓薹(炒)當歸桂心赤芍各等分。研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治產後惡露不盡。血結刺痛。及心腹諸疾。
追氣丸。蕓薹子(微炒)桂心各一兩。高良薑五錢。研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五丸。淡醋湯下。治婦人血刺小腹痛不可忍。亦可常服。補血虛。破氣塊。
又方。蕓薹子生地各等分。研末。每服三錢。姜七片。酒水各半盞。童便半盞。煎至七分服。治產後血暈。
白話文:
蒜:
小蒜能治療霍亂、腹痛不安、消化不良、胃痛,具有溫中、驅除邪氣、解毒等功效,可治療蛇蟲咬傷、蠱毒、疔腫等,其葉子還能治療小兒丹毒。
大蒜能通暢經絡、降氣、消食、辟邪、去除寒氣、利尿、止痛、消腫,治療角弓反張、霍亂引起的抽搐、腹瀉、暴瀉、噤口痢、腸梗阻、產後中風、陰部腫痛(可用蒜湯清洗),小兒臍風(將大蒜放在肚臍上艾灸),以及各種癰疽、腫塊、瘡癬、惡瘡、蛇蟲咬傷、蠱毒等(可搗碎敷貼),也可將大蒜搗汁服用。
大蒜汁能治療吐血、心痛;與鯽魚一起做成丸藥,能治療角弓反張;與蛤粉一起做成丸藥,能治療膈氣;與黃丹一起做成丸藥,能治療水腫;與乳香一起做成丸藥,能治療痢疾、瘧疾、孕婦痢疾;將大蒜搗成膏狀敷在肚臍上,能治療腹痛,並能通利大小便;將大蒜貼在腳心,能引導體內熱氣下降。
大蒜丸的製作方法:取適量大蒜(煨熟去皮)研磨成泥,與淡豆豉末混合製成丸藥,外包硃砂衣,藥丸大小如梧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棗子及燈芯草煎煮的湯水送服。
治療陰部汗濕瘙癢的方法:將幾個獨頭蒜搗爛,與麻油混合,厚敷患處,藥膏乾燥後需更換。此法也能治療惡瘡、腫痛、失眠等。生食大蒜能殺死肺結核菌,但會導致眼睛昏花。
蕓薹(油菜):
蕓薹能活血化瘀、去除寒氣、治療癥瘕、血瘀、風疹、乳癰;蕓薹子能治療遺精、產後暈厥、心腹諸疾以及金瘡、痔瘡出血。
蕓薹散的製作方法:取炒過的蕓薹、當歸、桂枝、赤芍等量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溫酒送服,治療產後惡露不盡、血瘀刺痛以及心腹諸疾。
追氣丸的製作方法:取微炒的蕓薹子、桂枝各一兩,高良薑五錢,研磨成粉,用醋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丸,用淡醋湯送服,治療婦女血瘀導致的小腹劇痛,也可長期服用,補血益氣,破除氣塊。
另一種蕓薹子的使用方法:取等量的蕓薹子、生地黃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七片生薑、半碗酒、半碗水和半碗童尿煎煮至七分滿服用,治療產後暈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