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簡要方》~ 卷之四 (1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16)

1. 海藻

主治瀉熱散結。下十二種水腫。消內臟各種水、痰飲、心下滿、癥瘕、腹中雷鳴水氣浮腫、腳氣、奔豚疝氣、卵腫、癭瘤、瘰癧、癰腫。

海藻丸。海藻(洗曬)、川芎、當歸、官桂、白芷、細辛、藿香、白蘞、昆布(洗)、明礬(煅)各一兩。海蛤(煅)、松羅茶各七錢五分,研末。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食後含化。

治癭瘤。又方。海藻、海帶各一兩;斑蝥二十八枚(去足翅)、巴豆二十八個(去殼)。先以斑蝥、巴豆同裝生絹袋內,用好醋一碗,以瓦銚盛四味同煎。將干,去斑蝥、巴豆不用,只將海藻、海帶研末。以淡豆豉百粒,用煎藥餘醋略浸蒸餅為膏,和丸梧子大。硃砂三錢,入麝香少許,研勻為衣,令乾。瓷瓶收貯。初服七丸,再十丸,三十五丸。不愈,再服二三次,每次十五丸。皆以鹽炒茴香細嚼,空腹溫酒下。忌鴨子、酢醬、動氣等物。藥貴新合,陳者須多服。

治偏墜小腸氣。海藻玉壺湯。海藻、陳皮、貝母、連翹、昆布、半夏、青皮、獨活、川芎、當歸、甘草節各一錢,海帶五分。水二鍾,煎至八分。量病上下,食前後服。

治石癭等症。海藻連翹湯。海藻、連翹、陳皮、半夏、白茯苓、黃芩(酒拌炒)、黃連(酒炒)、天南星(薑製)、牛蒡子(炒)、柴胡、三稜(酒炒)、蓬莪朮(酒炒)、昆布、殭蠶(炒去絲)、羌活、防風、桔梗、夏枯草、川芎、升麻,加生薑、薄荷,水煎食後服。

治結核瘰癧馬刀、癭瘤、痰核。

海藻散堅丸。海藻、昆布各二兩;小麥四兩(醋煮炒乾);龍膽草二兩。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臨臥熟湯下。

治肝經癭瘤。按此藥亦治梅毒,宜與生草同用。

白話文:

海藻

海藻主要治療清熱散結,治療十二種水腫,消除內臟積水、痰飲,以及心下脹滿、癥瘕(腹部腫塊)、腹中雷鳴伴隨水腫、腳氣、奔豚(氣逆衝上)、疝氣、卵腫、癭瘤(甲狀腺腫)、瘰癧(頸部淋巴結腫大)、癰腫等症。

海藻丸:取海藻(洗淨曬乾)、川芎、當歸、官桂、白芷、細辛、藿香、白蘞、昆布(洗淨)、明礬(煅燒)各一兩,海蛤(煅燒)、松羅茶各七錢五分,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彈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飯後含服溶化。

治療癭瘤的另一個方劑:取海藻、海帶各一兩,斑蝥二十八枚(去足翅)、巴豆二十八個(去殼)。先將斑蝥、巴豆用生絹袋裝好,與一碗好醋一起用瓦罐煎煮,煮乾後去除斑蝥、巴豆不用,只取海藻、海帶研磨成粉末。再取淡豆豉一百粒,與先前煎煮過的藥汁一起,用剩下的醋稍微浸泡蒸餅做成藥膏,和成梧子大小的藥丸。再加入硃砂三錢,少量麝香,研磨均勻作為藥丸外衣,晾乾後用瓷瓶保存。初次服用七丸,第二次十丸,第三次十五丸,如果沒有痊癒,可以再服用二三次,每次十五丸。每次服用都用鹽炒過的茴香細嚼,空腹溫酒送服。忌食鴨肉、醋醬,避免情緒激動等。藥物需新鮮配製,陳舊藥物需要增加服用劑量。

治療偏墜小腸氣的玉壺湯:取海藻、陳皮、貝母、連翹、昆布、半夏、青皮、獨活、川芎、當歸、甘草節各一錢,海帶五分,加水二鍾煎至八分,根據病情輕重,飯前飯後服用。

治療石癭等症的海藻連翹湯:取海藻、連翹、陳皮、半夏、白茯苓、黃芩(酒拌炒)、黃連(酒炒)、天南星(薑製)、牛蒡子(炒)、柴胡、三稜(酒炒)、蓬莪朮(酒炒)、昆布、殭蠶(炒去絲)、羌活、防風、桔梗、夏枯草、川芎、升麻,加生薑、薄荷,水煎後飯後服用。

治療結核、瘰癧、馬刀腫(一種頸部腫瘤)、癭瘤、痰核:

海藻散堅丸:取海藻、昆布各二兩,小麥四兩(醋煮炒乾),龍膽草二兩,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睡前用熱湯送服。

治療肝經癭瘤:此藥也可治療梅毒,宜與生草藥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