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簡要方》~ 卷之四 (14)
卷之四 (14)
1. 澤瀉
主治:行水、利濕、瀉膀胱火、逐三焦水;頭旋耳鳴、消渴、痰飲、嘔吐、痞滿、風寒濕痹、心下水痞腫脹、節骨攣縮疝痛、腳氣;婦人產難、乳難。 澤瀉散:澤瀉、赤茯苓、枳殼(麩炒)各七錢五分;木通、豬苓、檳榔各一兩;牽牛二兩五錢。研末,每服二錢。生薑、蔥白煎湯調下,日二三次。
治腳氣、二便秘澀、膀胱氣壅、心腹痞悶,以利為度。 又方:澤瀉、紫蘇、石葦(去毛炙)、蒲黃、赤茯苓、當歸、琥珀(另研)、檳榔各一兩;枳殼(麩炒)、桑螵蛸(炒)各五錢;官桂七錢五分。研末,每服二錢匕。冬葵子或木通煎湯調下。
治冷淋。 澤瀉湯:澤瀉、半夏、柴胡、生薑各三錢;桂心、炙草各一錢;茯苓、人參各二錢;地骨皮、蓴心各五錢;石膏八錢;竹葉一把。水煎溫服,日三次。
治漏氣。
白話文:
澤瀉
主治:消除水腫,利尿消腫,瀉去膀胱的熱,排出三焦(上焦、中焦、下焦)積聚的水分。治療頭暈耳鳴、糖尿病、痰飲、嘔吐、胸腹脹滿、風寒濕痺、心窩部水腫脹滿、關節拘攣、疝氣疼痛、腳氣、婦女難產、乳汁不通等症狀。
澤瀉散的組成和用法:澤瀉、赤茯苓、枳殼(麩炒)各7.5克,木通、豬苓、檳榔各10克,牽牛22.5克。研成粉末,每次服用2克,用生薑、蔥白煎水送服,每日服用2-3次。
治療腳氣、大便秘結、膀胱氣滯、心腹脹悶,需以通利為度。
另一方劑的組成和用法:澤瀉、紫蘇、石葦(去毛炙)、蒲黃、赤茯苓、當歸、琥珀(另研)、檳榔各10克,枳殼(麩炒)、桑螵蛸(炒)各5克,官桂7.5克。研成粉末,每次服用2克,用冬葵子或木通煎水送服。治療小便不通。
澤瀉湯的組成和用法:澤瀉、半夏、柴胡、生薑各3克,桂心、炙草各1克,茯苓、人參各2克,地骨皮、蓴心各5克,石膏8克,竹葉一把。水煎溫服,每日三次。治療尿失禁。
2. 菖蒲
主治:開九竅,暖腸胃,明耳目,去濕,除風逐痰下氣散積,解毒;噤口痢霍亂轉筋,中惡卒死,癲癇婦人血海冷敗,崩中胎漏,胎動半產。
菖蒲丸:菖蒲、遠志、桂心各一兩;酸棗仁、人參、黃連各五錢。研末蜜丸芡實大。每服一至二丸,生薑煎湯化下。治小兒不能語。
菖蒲挺子:菖蒲一兩,附子(炮)五錢。研末。每用少許油調滴耳內;或用米醋和丸如杏仁大,綿裹置耳中,日三易。治耳中痛。
菖蒲益智丸:菖蒲、桔梗(均炒)、遠志(薑汁淹炒)、川牛膝(酒浸)、人參各三兩七錢五分;桂心三錢,白茯苓一兩七錢五分,附子(炮)一兩。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溫酒下。治善忘恍惚,破積止痛,安神定志,聰耳明目。
菖蒲散:菖蒲、當歸(炒)各一兩;秦艽七錢五分,吳茱萸五錢。研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加蔥白五寸,煎至六分,空腹服。治經水澀滯,陰戶腫痛。更以枳實炒熱頻熨。
菖蒲煎:菖蒲、款冬花、人參、紫菀、桂心各一兩。研末。蜜丸皂角子大。每服一丸,糯米飲下。治肺中風邪喘鳴肩息。
菖蒲飲:菖蒲、人參各一錢;茯神、遠志各一錢五分;麥冬、山藥各二錢;珍珠、琥珀各三分;金箔一片,膽星五分,牛黃二分,麝香五釐;天竺黃、雄黃、硃砂各二分。研末。薄荷生薑煎湯下。治婦人驚恐而致經病。
蒲黃(為香蒲花蕊之黃粉)。主治:涼血活血,散結除熱,破瘀排膿,通經絡,利水道,止心腹諸痛,脫肛,尿血;婦人血氣心腹痛,帶下崩中,胎動胞衣不下,血瘀血暈,血症,乳難;療聤耳,重舌生瘡,遊風腫毒,瘡癤諸腫,墜傷撲損,金瘡出血。
蒲黃丸:蒲黃、葵子、赤茯苓、黃耆各一兩;車前子、當歸(微炒)、荊實各七錢五分;麥冬、生地各二兩。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飲下。治虛損膀胱有熱,小便血不止。
蒲黃散:蒲黃(微炒)研末。時時以少許摻舌下,再以溫水蘸熱帛裹指輕輕按掠之,按罷再摻。治小兒口瘡、重舌、夜啼。
又方:蒲黃、冬葵子、生地各五錢。研末。每服一錢,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治膀胱熱甚,血淋澀痛。
又方:蒲黃、木通、荊芥、車前子、桑白皮(炒)、滑石、燈心、赤芍、赤苓、炙草各等分。研末。每服二錢,食前蔥白紫蘇煎湯調下。治心腎有熱,小便不通。
又方:蒲黃、生地各一兩五錢;黃耆、當歸、川芎、白芷、續斷各一兩;炙草三分。研末。每服三錢匕,空腹溫酒調下,日三四服。治金瘡血出腹脹欲死。若口噤,斡開口飲之,再加大黃一兩五錢調入服。
又方:蒲黃二兩研末。每服方寸匕,水調下。治便血。
又方:蒲黃、鹿茸、當歸研末。水煎服。治婦人漏下不止。
又方:蒲黃、滑石各等分研末。每服三錢,雞子清調下。治小便轉胞。
又方:蒲黃末三錢,酒煎服。治吐血。
又方:蒲黃、血竭各五錢研末。每用少許貼患處。治痔漏。
蒲黃黑神散:蒲黃、乾薑(炮)、生薑各一兩;香附四兩,黑豆一升(炒熟去皮)。研末。每服二錢,食前溫酒調下。治胎前產後血滯血暈,惡露不快,及風虛勞冷一切氣血病,新產敗血不散。
白話文:
菖蒲
菖蒲主治:開通九竅,溫暖腸胃,明目清耳,去除濕氣,祛風除痰,降氣消積,解毒。治療噤口痢、霍亂、轉筋、中惡猝死、癲癇、婦女血海冰冷衰敗、崩漏、胎動不安、先兆流產等症。
菖蒲丸:菖蒲、遠志、桂心各一兩,酸棗仁、人參、黃連各五錢,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芡實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到兩丸,用生薑煎湯送服。此方可治小兒不能說話。
菖蒲挺子:菖蒲一兩,炮製過的附子五錢,研磨成粉末,每次取少許用油調和滴入耳內,或用米醋和成杏仁大小的丸子,用棉花包裹放入耳中,每日更換三次。此方可治耳痛。
菖蒲益智丸:菖蒲、桔梗(炒)、遠志(薑汁炒)、川牛膝(酒浸)、人參各三兩七錢五分,桂心三錢,白茯苓一兩七錢五分,炮製過的附子一兩,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前用溫酒送服。此方可治健忘、恍惚、破積止痛、安神定志、聰耳明目。
菖蒲散:菖蒲、當歸(炒)各一兩,秦艽七錢五分,吳茱萸五錢,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盞水,加蔥白五寸,煎至六分,空腹服用。此方可治經水不通、陰戶腫痛,並可用炒熱的枳實頻頻熨敷患處。
菖蒲煎:菖蒲、款冬花、人參、紫菀、桂心各一兩,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皂角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用糯米湯送服。此方可治肺中風邪、喘鳴、呼吸困難。
菖蒲飲:菖蒲、人參各一錢,茯神、遠志各一錢五分,麥冬、山藥各二錢,珍珠、琥珀各三分,金箔一片,膽星五分,牛黃二分,麝香五釐,天竺黃、雄黃、硃砂各二分,研磨成粉末,用薄荷、生薑煎湯送服。此方可治婦女因驚恐而導致的月經病。
蒲黃(為香蒲花蕊的黃色粉末)
蒲黃主治:涼血活血,散結除熱,破瘀排膿,通經絡,利水道,止心腹諸痛,治療脫肛、尿血、婦女血氣、心腹疼痛、帶下、崩漏、胎動、胎盤不下、血瘀、血暈、各種出血症、乳癰、耳聾、舌瘡、遊風、腫毒、瘡癤、各種腫脹、跌打損傷、金瘡出血等症。
蒲黃丸:蒲黃、葵子、赤茯苓、黃耆各一兩,車前子、當歸(微炒)、荊實各七錢五分,麥冬、生地各二兩,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前用米湯送服。此方可治虛損、膀胱有熱、小便出血不止。
蒲黃散:蒲黃(微炒)研磨成粉末,隨時取少許敷於舌下,再用溫水浸濕的熱毛巾裹住手指輕輕按壓,按壓完畢再敷藥。此方可治小兒口瘡、舌苔厚膩、夜啼。
另有蒲黃治療膀胱熱盛、血淋澀痛、心腎有熱、小便不通、金瘡出血腹脹、便血、婦女漏下不止、小便不利、吐血、痔漏等多個方劑,因篇幅限制,不再贅述。
蒲黃黑神散:蒲黃、炮製過的乾薑、生薑各一兩,香附四兩,炒熟去皮的黑豆一升,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飯前用溫酒送服。此方可治產前產後血瘀、血暈、惡露不淨,以及風虛、勞冷等一切氣血疾病,以及新生兒枕塊硬痛等症。 此方還有針對胎死腹中、胞衣不下、產後惡露不淨、血暈、昏迷、新生兒五指暴露等多種情況的用法,因篇幅限制,不再贅述。 此外,針對妊娠期間多種病症,例如胎氣盛、嘔逆、腹脹、房勞動胎、妊娠數次流產、胎位不正等,也有不同的用藥和送服方法,因篇幅限制,不再贅述。
(文中括號內為原文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