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祥

《本草簡要方》~ 卷之四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13)

1. 鉤藤

主治小兒寒熱。十二驚癇、胎風內釣腹痛。大人頭旋目眩。平肝風、除心熱、發斑疹。

鉤藤散。鉤藤、陳皮、半夏、麥冬、茯苓、茯神、人參、甘菊、防風各五錢。炙草二錢五分。石膏一兩。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加生薑七片。煎至一盞。去滓熱服。日二次。治肝厥頭暈。清利頭目。

又方。鉤藤、鉤陳皮、麥冬、石膏、家菊、人參、明天麻、防風、白茯苓、鹿茸、半夏、甘草各等分。研粗末。每服四錢。加生薑三片。水煎服。治視定反動。

又方。鉤藤鉤(炒)七錢五分。防風、人參、蟬殼、麻黃、白殭蠶(炒黃)、天麻、蠍尾(炒去毒)各五錢。炙草、川芎各二錢五分。麝香(另研)一錢。研末。每服二錢。水一杯,加生薑三片。煎至六分。溫服。治小兒脾胃氣虛、吐利虛風、驚慢天釣。卒然驚悸,眼目翻騰,身熱足冷。寒多者加附子五分。

又方。鉤藤鉤、當歸、茯神、人參各一兩。苦桔梗一兩五錢。桑寄生五錢。研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不拘時溫服。忌豬肉、菘菜。治妊娠八九月胎動不安。心腹㽲痛。面目青冷。汗出氣欲絕。產後發痙、口噤背強。若煩熱加石膏二兩五錢。臨產日加桂心一兩。

鉤藤飲。鉤藤、犀角、天麻各七分。全蠍五個。木香、甘草各五分。水一鍾。加生薑二片。煎至五分服。治天釣風搐。

鉤藤丸。鉤藤鉤、玄胡索、當歸(酒炒)、炙草、乳香各五錢。肉桂二錢。麝香一字。(桂不見火)同研為末。以乳香用箬葉裹、熨斗盛火熨透。候冷。同麝細研入前藥末研勻。蜜丸芡實大。每服一丸。(或二丸)空腹熱湯化下。治嬰兒盤腸內釣。

白話文:

鉤藤

主要治療小兒寒熱、癲癇、胎風、腹痛;成人頭暈目眩。能平肝熄風、清心除熱、發斑疹。

鉤藤散:鉤藤、陳皮、半夏、麥冬、茯苓、茯神、人參、甘菊、防風各五錢,炙甘草二錢五分,石膏一兩。研磨後,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盞半,加生薑七片,煎至一盞,去渣趁熱服用,一天兩次。主治肝厥頭痛、頭暈目眩,清利頭目。

另一方劑:鉤藤、陳皮、麥冬、石膏、菊花、人參、天麻、防風、白茯苓、鹿茸、半夏、甘草等量。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加生薑三片,水煎服。主治視力模糊且反覆不定。

另一方劑:炒過的鉤藤七錢五分,防風、人參、蟬蛻、麻黃、炒黃的白殭蠶、天麻、炒去毒性的蠍尾各五錢,炙甘草、川芎各二錢五分,麝香一錢(另研)。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杯水,加生薑三片,煎至六分,溫服。主治小兒脾胃虛弱、嘔吐腹瀉、驚厥、癲癇,突然驚悸,眼球上翻,身體發熱腳冷。寒症較重的,可加附子五分。

另一方劑:鉤藤、當歸、茯神、人參各一兩,苦桔梗一兩五分,桑寄生五錢。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用兩盞水煎至一盞,去渣,不拘時溫服。忌食豬肉和白菜。主治妊娠八九個月胎動不安,心腹絞痛,面色青冷,汗出氣虛欲絕,產後痙攣、口噤、背部強直。若有發熱煩躁,加石膏二兩五錢;臨產時加桂枝一兩。

鉤藤飲:鉤藤、犀角、天麻各七分,全蠍五個,木香、甘草各五分。用一鍾水,加生薑二片,煎至五分服用。主治癲癇抽搐。

鉤藤丸:鉤藤、玄胡索、酒炒過的當歸、炙甘草、乳香各五錢,肉桂二錢,麝香一字(肉桂不用火炙)。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乳香用箬葉包好,用熨斗熨透,放涼後,與麝香一起細細研磨,混合到藥粉中,製成芡實大小的蜜丸。每次服用一丸或兩丸,空腹用熱湯送服。主治嬰兒腸絞痛。

2. 忍冬

主治除熱解毒去腸胃各種熱血痢。水痢。及諸熱毒。腫毒癰疽魚口。楊梅諸惡瘡。忍冬丸。忍冬不拘多少。花莖根葉俱可用。無灰酒浸。糠火煨一宿。取出曬乾。加甘草少許。研末。即以所浸酒煮米糊為丸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至百丸。溫酒下。治渴疾愈後。預防發癰疽。及五痔癭漏。

忍冬花露。銀花蒸露治溫熱痧痘癰疽梅毒血痢。小兒胎毒熱毒諸瘡痘毒制汞毒。忍冬湯。金銀花一兩。黑料豆二兩。土茯苓四兩。甘草二錢。水煎服。治梅毒。服後飲酒助藥力。按此藥為去大小腸炎之聖品。盲腸慢性炎。服之亦效。惟當專用銀花。治腫毒楊梅。則金銀可以並用。

白話文:

忍冬可以治療各種腸胃熱症、血痢、水痢以及其他熱毒引起的腫毒、癰疽、魚口、楊梅瘡等惡瘡。製作忍冬丸的方法是:取適量忍冬(花、莖、根、葉皆可),用無灰酒浸泡,再用糠火煨一夜,取出曬乾,加少量甘草,研磨成粉末,用浸泡忍冬的酒煮米糊做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到一百丸,溫酒送服,可以治療渴疾,並且預防癰疽、痔瘡、癭瘤等疾病。

忍冬花露(銀花蒸露)可以治療溫熱病、痧痘、癰疽、梅毒、血痢、小兒胎毒、熱毒引起的各種瘡瘍以及痘毒,還能解汞毒。忍冬湯的製作方法是:金銀花一兩,黑料豆二兩,土茯苓四兩,甘草二錢,水煎服,可以治療梅毒,服藥後飲酒可以增強藥效。忍冬是治療大小腸炎的良藥,對盲腸炎(慢性)也有效,但治療此病時應專用銀花。治療腫毒和楊梅瘡則可以使用金銀花一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