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簡要方》~ 卷之四 (12)
卷之四 (12)
1. 防己
主治通腠理,利九竅。行水,祛熱,瀉下焦血分濕熱,肺氣咳嗽。風腫,水腫,逐痰。泄腳氣。肢節中風。毒風不語。
防己丸。漢防己、牽牛子、馬兜鈴(炒)、甜葶藶(另研)各等分,研末。棗肉和丸,綠豆大,每服十丸。糯米飲下,與溫肺散間服。治疳咳不止。
防己地黃湯。防己一錢。生地四錢。甘草、桂心、防風各三錢,生薑汁三匙。酒浸一宿,絞取汁。銅器盛地黃,另咀蒸之,如炊鬥米飯頃,亦絞取汁,併入薑汁,和分三服。治癲癇,語言錯亂,神氣昏惑。
防己茯苓湯。防己、黃耆、桂枝各三兩。茯苓六兩。甘草二兩。水六升,煎取二升。分溫三服。治皮水,四肢腫。
防己散。防己、羌活、防風、麻黃、黃松木節、羚羊角屑各一兩。桂心、荊芥穗、薏仁、炙草、桑寄生各五錢。㕮咀。每服五錢。水一中盞半,加生薑五片,煎至一盞,去滓,不拘時服。治妊娠中風,口眼喎斜,手足頑痹。
防己湯。防己、麻黃(去節存根,銼碎,湯泡濾過焙乾)、薄荷、桂各五錢。赤芍、赤苓、蒼朮各一兩。炙草七錢五分。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加生薑三片,蔥白一莖,煎至七分,空腹服。治感冒,風濕流注,兩足疼痛。
防己黃耆湯。防己一兩。黃耆一兩五錢。白朮(薑汁拌)七錢五分。炙草五錢。銼碎。每服五錢。加生薑四片,大棗二枚,水一盞半。煎取八分,去滓,熱服。治風濕關節煩疼,脈浮身重,汗出惡風。喘者加麻黃五錢。胃不和或腹痛者,加芍藥三分。氣上衝加桂枝三分。下有陳寒者加細辛三分。因濕為腫者,用此湯調五苓散。
白話文:
防己
防己主要用於疏通經絡、利通九竅,具有利水、清熱、瀉除下焦血分濕熱等功效,還能治療肺氣咳嗽。此外,還能治療風腫、水腫、痰飲,以及腳氣、肢體中風、毒風失語等症。
防己丸:漢防己、牽牛子、炒馬兜鈴、另研甜葶藶各等量,研磨成粉末,用棗肉做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丸,用糯米湯送服,可與溫肺散交替服用,治療疳咳不止。
防己地黃湯:防己一錢,生地黃四錢,甘草、桂枝、防風各三錢,生薑汁三匙。將藥材用酒浸泡一夜後,榨取汁液。另將生地黃用銅器盛裝,蒸煮至如同煮熟一斗米的時間,也榨取汁液,再將所有汁液與薑汁混合,分三次服用。此方用於治療癲癇、言語錯亂、神志昏迷等症。
防己茯苓湯:防己、黃耆、桂枝各三兩,茯苓六兩,甘草二兩。加水六升,煎煮至二升,分三次溫服。此方用於治療水腫,四肢浮腫。
防己散:防己、羌活、防風、麻黃、黃松節、羚羊角屑各一兩,桂枝、荊芥穗、薏苡仁、炙甘草、桑寄生各五錢,研磨後服用。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盞半,加生薑五片煎煮至一盞,去渣,不拘時服用。此方用於治療孕婦中風,口眼歪斜,手足麻痹等症。
防己湯:防己、去節留根並切碎後用水泡過再烘乾的麻黃、薄荷、桂枝各五錢,赤芍藥、赤茯苓、蒼朮各一兩,炙甘草七錢五分,研磨後服用。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盞,加生薑三片、蔥白一段煎煮至七分,空腹服用。此方用於治療感冒、風濕痹痛、足部疼痛等症。
防己黃耆湯:防己一兩,黃耆一兩五錢,用薑汁拌勻的白朮七錢五分,炙甘草五錢,切碎後服用。每次服用五錢,加生薑四片、大棗二枚,用水一盞半煎煮至八分,去渣,熱服。此方用於治療風濕關節疼痛,脈浮肢重,汗出怕風等症。喘息者可加麻黃五錢;胃不和或腹痛者,加芍藥三分;氣上衝者加桂枝三分;下焦有寒邪者加細辛三分;因濕而腫者,可用此湯配合五苓散服用。
2. 通草
主治利水。退熱。明目瀉肺通九竅血脈關節耳聾。癰疽諸結不消。五淋水腫浮大。婦人血閉經水不勻。通草丸。通草辛夷各五錢。細辛甘遂桂心川芎附子各一兩。研末蜜丸麻子大。每用一丸綿裹納入密封勿令氣泄。微覺少痛即效。治腦塞鼻塞。清涕不止。通草湯。通草葵子茅根王不留行蒲黃(炒)桃膠瞿麥滑石各一錢五分。
炙草一錢。水二鍾煎至一鍾服。治諸淋。通草橘皮湯。通草三錢。橘皮一錢五分。粳米一合。生蘆根汁五勺。水煎熱服。不瘥再服。治傷寒胃熱嘔逆。
白話文:
通草主要能利尿消腫、退燒、明目、疏通肺氣,並能暢通全身九竅(眼、耳、鼻、口、以及與之相關的經絡)、血脈、關節,治療耳聾、癰疽等各種腫塊不消、各種尿路感染導致的水腫、婦女閉經或月經不調等症狀。
通草丸是用通草、辛夷各五錢,細辛、甘遂、桂枝、川芎、附子各一兩,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麻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用棉花包裹後塞入(適當部位),並密封,避免藥效散失。服用後稍感疼痛即見效,可用於治療鼻塞、流鼻涕不止。
通草湯是用通草、葵子、茅根、王不留行、蒲黃(炒)、桃膠、瞿麥、滑石各一錢五分,炙甘草一錢,加水煎煮,從二鍾煎至一鍾服用,用於治療各種尿路感染。
通草橘皮湯是用通草三錢,橘皮一錢五分,粳米一合,生蘆根汁五勺,加水煎煮服用,若症狀未癒可再次服用,用於治療傷寒引起的胃熱、嘔吐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