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祥

《本草簡要方》~ 卷之四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8)

1. 萆薢

主治祛風濕,補肝虛,腰脊痛,周痹,惡瘡,膀胱宿水,頭旋,癇疾,益中明目。中風失音。

萆薢丸。萆薢(炒),山芋,川牛膝(酒浸),山茱萸(去核炒),熟地(焙),澤瀉各一兩。金毛狗脊(去毛),地膚子(炒),白朮各五錢。乾漆(炒令煙盡),天雄(泡去皮臍),車前子(炒),蠐螬(生,另研)各七錢五分。

茵芋二錢五分,研末。入蠐螬和勻。蜜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空腹溫酒下。治血痹風痹。

萆薢分清飲。萆薢,益智仁(鹽水拌一宿炒),石菖蒲(鹽水炒),烏藥各等分。㕮咀。每服四錢。入鹽一撮。水一盞。煎至七分。食前溫服。治真元不固,時下白濁,凝如膏糊,或小便頻數。

萆薢散。萆薢(酒浸),狗脊,杜仲(去皮銼炒),白茯苓各一兩。何首烏,天雄(泡去皮臍),澤瀉各五錢。研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治風中腎經,多汗惡風,面目浮腫,脊骨疼痛,不能行立,肌膚變色,坐覺腰痛者。

又方。萆薢,旋覆花,虎頭骨(炙酥)各等分。研末,溫酒服二錢。治頭痛。欲發時服之。暖臥取汗。

白話文:

萆薢具有祛風濕、補肝虛的功效,主治腰脊疼痛、關節痹痛、惡瘡、膀胱積水、頭暈、癲癇、益氣明目,以及中風失音等症狀。

萆薢丸的組成:萆薢(炒)、山藥、川牛膝(酒浸)、山茱萸(去核炒)、熟地黃(焙)、澤瀉各一兩;金毛狗脊(去毛)、地膚子(炒)、白朮各五錢;乾漆(炒至煙盡)、天雄(泡去皮臍)、車前子(炒)、蠐螬(生,另研)各七錢五分。茵芋二錢五分,研成粉末,與蠐螬混合均勻,用蜂蜜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到十五丸,空腹溫酒送服,用於治療血痺、風痺。

萆薢分清飲的組成:萆薢、益智仁(鹽水拌一夜後炒)、石菖蒲(鹽水炒)、烏藥等量。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入少許鹽,用一盞水煎至七分,飯前溫服,用於治療腎氣不足,經常排出白色混濁物,如同膏糊狀,或小便頻數的症狀。

萆薢散的組成:萆薢(酒浸)、狗脊、杜仲(去皮切片炒)、白茯苓各一兩;何首烏、天雄(泡去皮臍)、澤瀉各五錢。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送服,用於治療風邪侵犯腎經,導致多汗怕風、面部浮腫、脊柱疼痛、不能行走站立、皮膚變色、坐著就腰痛的症狀。

另一個萆薢方劑:萆薢、旋覆花、虎頭骨(炙烤塗酥)等量。研成粉末,用溫酒送服二錢,用於治療頭痛,頭痛將要發作時服用,服用後暖臥取汗。

2. 土茯苓

主治祛濕熱健脾胃利關節強筋骨拘攣。骨痛泄濁。解汞粉銀硃毒。療癰腫瘰癧惡瘡梅毒。土茯苓飲。土茯苓一兩。五加皮皂角子苦參各三錢。銀花一錢。好酒煎。日一服。治梅毒。若小兒有梅毒起於口內。延及遍身者。以土茯苓末調乳汁服之,月餘自愈。又方。土茯苓一兩代茶。

治服輕粉梅毒竄入經絡骨節疼痛。久而成拘攣癱漏等證。終身殘廢者。有熱加黃芩黃連。氣虛加四君子湯。血虛加四物湯。

白話文:

土茯苓主要功效是去除濕熱、健脾胃、利關節、強筋骨、舒緩肌肉拘攣、治療骨痛、泄瀉及濁液,還能解汞粉、硃砂等毒素,治療癰腫、瘰癧、惡瘡及梅毒。

一種土茯苓藥方:取土茯苓一兩,五加皮、皂角子、苦參各三錢,金銀花一錢,用好酒煎煮,每日服用一次,用於治療梅毒。如果小兒梅毒從口腔開始,蔓延全身,可用土茯苓研磨成粉末,用母乳調服,一個月左右就能痊癒。

另一種藥方:用土茯苓一兩代茶飲用,治療因服用輕粉導致梅毒侵入經絡骨節,引起疼痛,久而導致拘攣、癱瘓等症狀,甚至終身殘疾的情況。若伴有發熱,可加入黃芩、黃連;若氣虛,可加入四君子湯;若血虛,可加入四物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