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簡要方》~ 卷之四 (5)
卷之四 (5)
1. 天門冬
主治滋陰清火潤五臟。保肺氣。五勞七傷吐血。消痰。肺痿強陽久服滑腸。
天門冬丸。天門冬(去心)十兩。麥冬(去心)八兩。生地三斤。(取汁熬膏)研末。生地膏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人參荊芥散煎湯下。治婦人喘嗽。手足煩熱骨蒸寢汗。口乾引飲。面目浮腫。有風者宜先以麻黃桂枝發其汗。
又方。天門冬一兩五錢。百合前胡川貝(煨)半夏桔梗桑白皮防己紫菀赤苓生乾地杏仁(炒黃研如膏)各七錢五分。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生薑湯下。日三次。治肺藏壅熱。咳嗽痰唾稠黏。
又方。天門冬乾土瓜根栝蔞根熟地知母(焙)肉蓯蓉(酒浸)鹿茸(酒炙)五味子赤石脂澤瀉各一兩五錢。雞內金三具。(微炙)桑螵蛸(炙)十枚左牡蠣(煅)二兩。苦參一兩。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粟米飲下。治初得消中食已如飢。手足煩熱。小便白濁。
天門冬散。天門冬(去心焙)桑白皮(銼)赤苓柴胡百合紫菀藍葉炙草各五錢。搗碎。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加生薑少許。煎至五分去滓服。治小兒心胸煩悶。體熱咳嗽。
天門冬湯。天門冬遠志(甘草煮)黃耆白芍麥冬藕節阿膠(蛤粉炒)生地當歸沒藥各七分。人參炙草各三分。水二鍾。加生薑三五片。煎至一鍾服。治思慮傷心。吐血衄血。
天門冬酒。冬月以天門冬去心煮汁同曲米釀服。潤五臟。和血脈。久服治五勞七傷癲癇惡疾。
白話文:
天門冬
天門冬主要功效是滋陰清熱、潤澤五臟,保護肺氣。能治療因過度勞累或外傷導致的吐血、化痰、肺痿(肺部虛弱)、陽氣過盛等症狀,但久服可能導致腸道滑利。
天門冬丸的製作方法是:取天門冬(去心)十兩、麥冬(去心)八兩、生地三斤,將生地榨汁熬成膏,然後將天門冬、麥冬研磨成粉末,再用生地膏和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用人參荊芥散煎煮的湯藥送服,治療婦女喘咳、手足煩熱、骨蒸潮熱(盜汗)、口乾引飲(口渴想喝水)、面部浮腫等症狀。如果患者伴有風邪,應先用麻黃、桂枝發汗。
另一種天門冬方劑:取天門冬一兩五錢,百合、前胡、川貝(煨)、半夏、桔梗、桑白皮、防己、紫菀、赤苓、生地黃(乾)、杏仁(炒黃研成膏)各七錢五分,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生薑湯送服,每日三次,治療肺部鬱熱、咳嗽、痰稠黏等症狀。
還有一種方劑:取天門冬、土瓜根、栝蔞根、熟地黃、知母(焙)、肉蓯蓉(酒浸)、鹿茸(酒炙)、五味子、赤石脂、澤瀉各一兩五錢,雞內金三具(微炙),桑螵蛸(炙)十枚,牡蠣(煅)二兩,苦參一兩,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飯前用粟米湯送服,治療初期消渴症,食後仍感飢餓,手足煩熱,小便白濁等症狀。
天門冬散的製作方法是:取天門冬(去心焙)、桑白皮(銼)、赤苓、柴胡、百合、紫菀、藍葉、炙草各五錢,搗碎。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小盞,加少許生薑,煎至五分,去渣服用,治療小兒心胸煩悶、發熱、咳嗽等症狀。
天門冬湯的製作方法是:取天門冬、遠志(與甘草同煮)、黃耆、白芍、麥冬、藕節、阿膠(用蛤粉炒)、生地黃、當歸、沒藥各七分,人參、炙草各三分,加水二鍾,加生薑三五片,煎至一鍾服用,治療因思慮過度而導致的心痛、吐血、鼻出血等症狀。
天門冬酒的製作方法是:冬季用天門冬(去心)煮汁,與酒曲、米同釀製服用,能潤澤五臟,調和血脈,久服可治療因過度勞累或外傷導致的癲癇等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