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祥

《本草簡要方》~ 卷之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1)

1. 卷之四

2. 草部三

3. 菟絲子

主治補陰益精和營衛益氣力。五勞七傷。消渴虛冷。腰痛膝冷。久服悅顏色。明目。菟絲子丸。菟絲子肉蓯蓉鹿茸各二兩。香附(制)五味子各一兩。雞內金桑螵蛸各五錢。研末酒丸梧子大。每服四錢鹽湯下。治腎氣虛損。五勞七傷。面色黧黑。目眩耳聾。心忡氣短。遺泄盜汗。腳膝痠痛。小便不禁。陽事不舉。

白話文:

菟絲子能滋補腎陰、益精、調和營衛、增強體力。主治五勞七傷、消渴症伴隨畏寒、腰痛膝蓋冰冷等症狀。長期服用可以使面色紅潤、明目。

菟絲子丸的組成:菟絲子、肉蓯蓉、鹿茸各二兩,香附(炮製後)、五味子各一兩,雞內金、桑螵蛸各五錢。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四錢,用鹽湯送服。此方用於治療腎氣虛損、五勞七傷、面色晦暗、頭暈目眩、耳鳴耳聾、心慌氣短、遺精盜汗、腿膝酸痛、尿失禁、陽痿等症狀。

4. 五味子

主治壯水。鎮陽益精。強陰。明目止渴斂氣止咳。治瀉痢瞳子散大。肺有實熱者不可用。

五味子丸。五味子、益智仁(炒)、肉蓯蓉(酒浸焙)、巴戟天、人參、骨碎補、土茴香(炒)、白朮、覆盆子、白龍骨、熟地、牡蠣、菟絲子各等分。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腹鹽湯下。治脾胃虛寒泄瀉。

五味子湯。五味子(炒研)五分。桔梗(炒)、炙草、紫菀茸、續斷、竹茹、桑白皮(蜜炒)各一錢。生地二錢。赤小豆一撮。水煎空腹服。治傷燥咳嗽有血。痛引胸脅。皮膚乾枯。

又方。五味子(炒杵)二錢。人參、麥冬、杏仁、橘皮各二錢。水二鍾。加生薑三片。紅棗三枚。煎至一鍾。去滓服。

治產後喘促。脈伏而厥。又方。五味子三兩。麻黃、細辛、紫菀、黃芩、炙草各二兩。當歸(焙)、人參、桂心各一兩。紫蘇子(炒)、半夏三兩。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加生薑五片。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治肺痹上氣咳逆。五味子黃耆散。五味子二錢。黃耆、麥冬、熟地、桔梗各五錢。甘草二錢五分。白芍二錢。人參三錢。研粗末。每服四錢。水一鍾半煎至七分。去滓服。日三次。治咳血成勞。

白話文:

五味子

主治補腎壯陽,益精固腎,增強性功能,明目止渴,收斂肺氣,止咳。治療腹瀉、痢疾、瞳孔放大等症狀。肺部有實熱者禁用。

五味子丸:五味子、益智仁(炒)、肉蓯蓉(酒浸烘乾)、巴戟天、人參、骨碎補、土茴香(炒)、白朮、覆盆子、白龍骨、熟地黃、牡蠣、菟絲子等量混合研磨,製成梧子大小的蜜丸。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用鹽湯送服。主治脾胃虛寒引起的腹瀉。

五味子湯:五味子(炒研磨)五分,桔梗(炒)、炙甘草、紫菀、續斷、竹茹、桑白皮(蜜炒)各一錢,生地黃二錢,赤小豆少許。水煎服,空腹服用。主治因燥熱引起的咳嗽帶血、胸脅疼痛、皮膚乾燥等症狀。

另一方:五味子(炒研磨)二錢,人參、麥冬、杏仁、橘皮各二錢,水二杯,加生薑三片、紅棗三枚,煎至一杯,去渣服用。

主治產後呼吸急促、脈象微弱、四肢厥冷。

另一方:五味子三兩,麻黃、細辛、紫菀、黃芩、炙甘草各二兩,當歸(烘乾)、人參、桂枝各一兩,紫蘇子(炒)、半夏三兩,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杯,生薑五片,煎至六分,去渣,溫服。

主治肺部阻塞、上氣咳嗽、氣逆。

五味子黃耆散:五味子二錢,黃耆、麥冬、熟地黃、桔梗各五錢,甘草二錢五分,白芍二錢,人參三錢。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杯半,煎至七分,去渣服用,每日三次。主治咳血、勞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