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簡要方》~ 卷之三 (31)
卷之三 (31)
1. 半夏
主治消痰,止嘔,開鬱,下肺氣。胸脹咳逆,頭眩,咽喉腫痛,反胃,霍亂,轉筋,痰厥。
半夏丸。半夏(薑製)三兩。白礬(焙)一兩五錢。研末。生薑自然汁和丸赤豆大。每服十丸。薑湯下。
治肺氣不調,咳嗽喘滿,痰涎壅塞,心下堅滿,及風痰嘔吐噁心。半夏生薑大黃湯。半夏二兩。生薑一兩五錢。大黃二兩。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溫二服。
治反胃。半夏厚朴湯。半夏一錢。厚朴八分。神麯六分。當歸梢、豬苓、京三稜、升麻各四分。肉桂、蒼朮、白茯苓、澤瀉、橘皮、生黃芩、草豆蔻仁、生草、柴胡各三分。木香、青皮各二分。吳茱萸、生乾薑、黃連各一分。紅花、蘇木各五釐。桃仁七個。昆布少許。水二鍾煎至一鍾服。
治婦人中脘痞滿,噁心嘔逆,一切郁證,初起之屬寒屬實者。半夏茯苓湯。半夏一兩二錢五分。赤茯苓、熟地各七錢五分。橘紅、細辛、紫蘇、人參、芍藥、川芎、桔梗、甘草各五錢。㕮咀。每服五錢。加生薑七片。水煎服。
治妊娠心煩眩暈,惡聞食氣,好食鹽酸,惡寒汗出,多臥少起,百節煩疼,羸瘦多痰。若有客熱,煩渴口瘡,去橘紅、細辛,加前胡、知母各七錢五分。腹冷下痢,去地黃,加桂心(炒)五錢。胃中虛熱,大便秘,小便赤澀,去地黃,加大黃七錢五分、黃芩二錢五分。
半夏茯神散。半夏、茯苓各一兩二錢。天麻(煨)、膽星、遠志肉、酸棗仁(炒)、廣皮、烏藥、木香、礞石(煅)各八錢。研末。每服三錢。冰一鍾煎數沸,加生薑汁數匙,空腹和滓服。治癲妄初病,神氣未衰者。
半夏散。半夏、桂心各七錢五分。赤茯苓、人參、陳皮、前胡、檳榔各一兩。紫蘇葉一兩五錢。㕮咀。每服五錢,水一中盞半。加生薑七片,淡竹茹二錢。煎至七分去滓服。治腳氣煩悶嘔逆,心胸壅悶,不能飲食。
半夏湯。半夏二兩五錢。栝蔞實一枚。薤白二合。銼片。每服五錢。水二鍾。加生薑三片。煎至一鍾。去滓食前服。日三次。治胸痹心下堅痞,急痛徹背,短氣煩促,自汗出。
半夏溫肺湯。半夏(制)、旋覆花、人參、細辛、桂心、甘草、陳皮、桔梗、白芍各五錢。赤茯苓七錢五分。㕮咀。每服四錢。加生薑三五片。水煎食後服。治胃氣虛寒,痰飲內阻,胸腹氣冷,口吐清水,咳嗽嗜雜,脅肋脹痛,不欲飲食,脈象遲弦沉細者。按此實胃藥。
白話文:
半夏主要治療痰多、嘔吐、胸悶不舒、肺氣下陷等症狀。 適用於胸部脹滿、咳嗽氣逆、頭暈、咽喉腫痛、胃部不適、霍亂、抽筋、痰迷心竅等病症。
一種半夏丸的製作方法:將炮製過的半夏三兩、焙過的明礬一兩五錢研磨成粉末,用生薑汁和成赤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丸,用薑湯送服。
治療肺氣失調、咳嗽氣喘、痰多阻塞、心下堅硬脹滿,以及風痰引起的嘔吐噁心,可用半夏生薑大黃湯。
治療反胃的半夏厚朴湯,包含多種中藥材,配方較為複雜。
治療婦女上腹部脹滿、噁心嘔吐、各種鬱結證,初期寒性或實證者,可用半夏茯苓湯。
治療孕婦心煩、頭暈、聞不得食物氣味、想吃酸鹹食物、怕冷出汗、多臥少起、全身疼痛、消瘦痰多等症狀,可根據不同症狀調整半夏茯苓湯的藥材。
半夏茯神散用於治療癲癇初期,神氣尚未衰弱的病人。
半夏散用於治療腳氣引起的煩悶嘔吐、胸悶、食慾不振等症狀。
半夏湯用於治療胸部疼痛、心下堅硬痞塊、劇烈疼痛、呼吸急促、自汗等症狀。
半夏溫肺湯用於治療胃氣虛寒、痰飲內阻、胸腹寒冷、咳嗽、吐清水、脅肋疼痛、食慾不振等症狀,脈象遲緩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