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祥

《本草簡要方》~ 卷之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4)

1. 石膏

含水硫酸鈣。古多椎碎生用。今有用煅者。然生者能表散。有解肌發汗之功。實勝煅者。

主治。胃肺各種高熱。腹痛脹滿。傷寒下血。濁傷火灼。(石膏末調水敷),

石膏大青湯。石膏八錢。大青黃芩各三錢。蔥白四莖。前胡知母梔子仁各四錢。煎服。治妊娠傷寒。頭疼壯熱。肢節煩疼。

石膏牡蠣湯。石膏五錢。牡蠣一兩。研末。每服方寸匕。溫酒下。治衄血。石膏散。石膏不拘多少。研極細。每服方寸匕。日再。治骨蒸外寒內熱。四肢微瘦。足趺腫大。熱退為度。

按傷寒至十餘日。熱度高壯。發煩譫語。或下血者。當以此藥為君。如心臟衰弱。更當佐以黨參黃耆之類。

白話文:

石膏是含水硫酸鈣的礦物。古代常用生石膏,也就是將它敲碎後直接使用。現在也有人用煅燒過的石膏。但生石膏具有表散、解肌發汗的功效,實際上比煅燒過的石膏更好。

主要治療胃部和肺部的各種高熱、腹痛脹滿、傷寒引起的下血,以及因濕熱或火熱內傷導致的症狀。(可以用石膏粉末加水調成糊狀外敷)。

石膏大青湯:石膏8錢,大青葉、黃芩各3錢,蔥白4莖,前胡、知母、梔子仁各4錢,煎煮後服用。治療孕婦患傷寒,伴隨頭痛、高燒、四肢關節疼痛等症狀。

石膏牡蠣湯:石膏5錢,牡蠣1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一湯匙,溫酒送服。治療鼻出血。

石膏散:石膏用量不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每次服用約一湯匙,一天服用兩次。治療骨蒸(盜汗)、外感風寒、內有熱邪,四肢消瘦,腳背腫脹等症狀,熱退即可停藥。

如果傷寒病程十多天,高燒不退,煩躁、神志不清,或伴有下血,就應該用石膏為主藥。如果患者心臟虛弱,還需要配合黨參、黃耆等藥材一起使用。

2. 滑石

先以刀刮淨。研粉。以牡丹皮同煮一伏時。去丹皮。用水淘過曬乾用。

主治。通利。瀉熱。利竅。逐凝血。解燥渴。療黃疸。水腫。腳氣吐血。衄血。金創血出。諸瘡腫毒。尤為石淋要藥。

滑石散。滑石亂髮灰車前子木通各一兩。寒水石二兩。冬葵子一合。銼散。水一斗煮五升。時時服。治轉胞。

益元散。滑石(水飛),六兩。粉甘草一兩。為末。每服三錢。中暑傷寒。下痢。實熱皆可用。通乳。豬肉麵湯下。催生,香油下。

白話文:

滑石

先將滑石用刀刮乾淨,研磨成粉末。再與牡丹皮一起煮沸一小時,然後去除牡丹皮,用水淘洗乾淨,曬乾備用。

功效:通利大小便,瀉去體內熱邪,利尿通竅,排出凝固的血塊,解除燥熱口渴,治療黃疸、水腫、腳氣、吐血、鼻出血、外傷出血、各種瘡腫毒,尤其對石淋(尿路結石)療效顯著。

滑石散:滑石、人髮灰、車前子、木通各一兩,寒水石二兩,冬葵子一合,切碎研磨成粉末。用一斗水煎煮至五升,隨時服用,治療胎位不正。

益元散:水飛過的滑石六兩,炙甘草一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中暑、傷寒、下痢、實熱症均可服用。亦可通乳,用豬肉麵湯送服;催生則用香油送服。

3. 磁石

主治。明目聰耳。養腎臟。強骨。

磁石丸。磁石、辰砂、神麯。先以磁石巨火煅,醋淬七次,研細水飛曬乾,取淨二兩。辰砂,研細,水飛曬乾,取淨一兩。用生神麯末和勻,更用神麯一兩,水和作餅,煮浮為度,和入前藥。蜜丸梧子大。每服十丸,加至三十丸,空腹米湯下。治瞳仁散大,視物昏昏如霧中,或內外障,及耳鳴耳聾。

磁石酒。磁石(搗細,水淘去赤汁。)五兩,天雄(炮去皮臍)、山茱萸各二兩,木通、防風、薯蕷、菖蒲、遠志(去心)、芎藭、細辛、蔓荊子、白茯苓、乾薑(炮)、肉桂、甘菊花各一兩,熟地三兩。銼細和勻,生絹袋盛,酒二斗,浸七日。每日任性飲之。治風邪上干於腦,或入於耳,久而不散,經絡痞塞,耳聽不聰。

誤吞針鐵者。立以磁石棗核大,環孔線穿吞,拽之即出。

白話文:

磁石

主治:明亮眼睛,使耳朵聰明,滋養腎臟,強健骨骼。

磁石丸:用磁石、硃砂、酒麴製作。先將磁石用大火煅燒,用醋淬煉七次,研磨成細粉,用水飛法提純後曬乾,取淨二兩。硃砂研磨成細粉,用水飛法提純後曬乾,取淨一兩。再用生酒麴粉混合均勻,另取酒麴一兩,加水和成餅狀,煮至浮起為度,加入之前的藥粉混合。製成蜜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十丸,逐漸增加到三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治療瞳孔放大,視物模糊不清,如同在霧中,或內外障礙,以及耳鳴耳聾。

磁石酒:將磁石(搗碎,用水淘洗去除紅色汁液)五兩,天雄(炮製去除皮和臍)、山茱萸各二兩,木通、防風、薯蕷、菖蒲、遠志(去除心)、芎藭、細辛、蔓荊子、白茯苓、乾薑(炮製)、肉桂、甘菊花各一兩,熟地三兩,切碎混合均勻,用生絹布袋盛裝,加入酒二斗,浸泡七天。每日可根據自身情況飲用。治療風邪侵犯頭部,或侵入耳朵,久久不散,經絡阻塞,聽力不靈敏。

誤吞針鐵:立即服用棗核大小的磁石,用線穿孔後吞下,即可將針鐵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