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簡要方》~ 卷之三 (28)
卷之三 (28)
1. 大戟
主治瀉臟腑水濕發汗。利大小便。下惡血痞塊。除蠱毒通月經墮胎。控涎丸。紫大戟白甘遂白芥子(微炒)各一兩。研末。薑汁打麵糊丸梧子大。每服七丸至二十丸。若取利可服五六十丸。治痰涎留胸膈上下。變為諸病。或頸項胸背腰脅手足胯髀隱痛不可忍。筋骨牽引釣痛走易及皮膚麻痹。
似乎癱瘓。又治頭痛不可舉。或咳唾喘息。或痰迷心竅。大戟散。大戟當歸橘皮各一兩。水二升煎取七合服。治不問年月淺深水腫。服後下水二三斗。勿驚怪。至重不過再服。忌毒食一年。大戟膏。紅芽大戟整枝。溫茶洗淨。去心嚼融敷。嚼時藥汁不可吞下。治一切惡瘡疔毒陰疽。
白話文:
大戟具有瀉除臟腑水濕、促進發汗、利尿通便、排出惡血瘀塊、去除蠱毒、通經、墮胎等功效。
控涎丸的配方為:大戟、白甘遂、白芥子(微炒)各一兩,研磨成粉末,用薑汁調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到二十丸,若要通利小便,可服用五六十丸。此丸藥用於治療痰涎阻塞胸膈,導致各種疾病,或頸項、胸背、腰脅、手足、胯部、大腿內側疼痛難忍,筋骨牽引、疼痛遊走,以及皮膚麻痺,甚至癱瘓;也可用於治療頭痛劇烈無法抬起頭、咳嗽咳痰、呼吸喘促、痰濁迷亂心神等症狀。
大戟散的配方為:大戟、當歸、橘皮各一兩,加水二升煎煮至七合服用。此散劑用於治療各種水腫,無論病程長短,服用後會排出大量水分(二三斗),不必驚慌,病情嚴重者最多再服用一次。服用後一年內忌食毒物。
大戟膏的製作方法是:將紅芽大戟整枝用溫茶水洗淨,去掉中心,嚼碎成膏狀敷於患處。嚼藥時藥汁不可吞咽。此膏藥可用於治療各種惡瘡、疔瘡、毒瘡、陰疽等。
2. 甘遂
主治。瀉腎經隧道水濕。下五水。去痰。大腹疝瘕面目浮腫痰迷顛癇。十棗丸。甘遂大戟芫花等分研末。棗肉和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侵晨服。治水腫喘急。大小便不通。以下利去黃水為度。否則次午再服。甘遂散。泰山赤皮甘遂一兩。煉蜜和勻。分四服。一服取利。治二便不通。
若小便轉脬。可用甘遂末一錢。豬苓湯調下。立通。又方。甘遂(炒)二錢二分。黑牽牛一兩半為末。水煎。時時呷飲。治水腫滿腹。
白話文:
甘遂主要用於治療腎經積聚的水濕,消除體內多餘的水分,去除痰濁。可以治療腹脹、疝氣、面部浮腫、痰迷心竅導致的癲癇等症狀。
十棗丸的製作方法是:取甘遂、大戟、芫花等量,研磨成粉末,再用棗肉和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四十丸,清晨空腹服用。此方用於治療水腫伴喘促、大小便不通的症狀,服藥後需觀察小便是否排出黃色水分,若無效,則可在次日中午再次服用。
甘遂散的製作方法是:取泰山赤皮甘遂一兩,用煉好的蜂蜜調勻,分四次服用,每次服用以利尿為度。此方用於治療大小便不通的症狀。
如果小便閉塞,可以用一錢甘遂粉末,用豬苓湯送服,可以迅速通利小便。
還有一種方劑:取炒過的甘遂二錢二分,黑牽牛子一兩半,研磨成粉末,用水煎煮,少量多次服用。此方用於治療水腫、腹脹的症狀。
3. 蓖麻
主治通竅。拔毒消腫。追膿。止痛催生。治頭風通大小便瘰癧結核毒腫。蓖麻子丸。蓖麻子仁(去油)二十一個。皂角半錠。(煨取肉)生地龍一條。全蠍(焙)二個。遠志磁石(火煅醋淬七次研細水飛)乳香各二錢。研末。黃蠟熔丸。每用一丸塞入耳中。治久聾。蓖麻子油。
取子搗爛水煮取沫。沫盡去水。以沫熬之。至點燈不炸。入水不散為度。能去腸中積垢。拔毒外出。故外科諸膏中多用之。
白話文:
蓖麻主要功效是疏通阻塞的經絡,拔除毒素,消腫止痛,促進膿液排出,催生。可以用於治療頭痛、大小便不通暢、淋巴結核、毒性腫脹等疾病。
例如,用蓖麻子仁(去除油分)、皂角肉、生地龍、全蠍、遠志、磁石、乳香等藥材製成藥丸,塞入耳中,可以治療久治不癒的耳聾。
蓖麻子油的製作方法是:將蓖麻子搗爛後用水煮,取其泡沫,待泡沫完全取出後,將剩下的水去除,再熬製泡沫,直到可以點燈不炸,放入水中不散開為止。蓖麻子油可以清除腸道積垢,拔除體內毒素,因此常被用於外科藥膏的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