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祥

《本草簡要方》~ 卷之三 (2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27)

1. 蒺藜

主治。咳逆。頭痛傷肺去燥熱補腎治腰痛。蒺藜丸白蒺藜一兩。綿耆牛膝各五錢羌活獨活川芎防風木香白附子各二兩五分。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鹽湯下。治腎風瘡。外用木香檳榔防風白芷各二錢。白芨一錢。龍骨五分。(煅另研)麝香一字。(另研)蛇蛻一條。

(燒灰)膩粉十五筒。研細末和勻。另用鱔魚一條槌碎。加百部一兩。(切碎)南椒三銖。油一兩。煎令得所。去滓只用油塗瘡口。再敷藥末。油紙裹之。三日一換。換時先以柳枝甘草煎湯洗瘡拭淨。補肝散。蒺藜子七月七日採。陰乾搗末。食後水服方寸匕。日二次。治久年失明。

白話文:

蒺藜主要用於治療咳嗽、頭痛、肺燥熱、腎虛腰痛等症狀。

一種治療腰痛的蒺藜丸方劑,需準備白蒺藜一兩、綿藟、牛膝各五錢、羌活、獨活、川芎、防風、木香、白附子各二兩五分,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用鹽湯送服。

治療腎風瘡的藥方,需外用木香、檳榔、防風、白芷各二錢,白芨一錢,龍骨五分(先煅燒再研磨),麝香一字(另研磨),蛇蛻一條(燒成灰),膩粉十五筒,研磨成細粉混合均勻。另取鱔魚一條搗碎,加入百部一兩(切碎)和南椒三銖,以及一兩油煎煮,去除藥渣,只留下油塗抹在瘡口,再敷上藥粉,用油紙包裹,三日換藥一次。換藥前先用柳枝、甘草煎煮的湯水清洗瘡口。

一種用於治療多年失明的補肝散方劑,需用七月七日採摘的蒺藜子陰乾後研磨成粉末,飯後用水送服,每次服用一錢匕,每天服用二次。

2. 大黃

主治。攻堅滌穢,推陳致新。瀉一切實火。安五臟。赤白痢,里結腹痛,壯熱譫語。黃疸。癥瘕。痞塊,水腫。婦女經閉血癖。癰腫焮熱,攻病之力實最強大。故號將軍。生用尤烈,體虛孕婦當忌。

大黃丸。大黃(碎如豆熬黑),柴胡,芒硝各一斤。川芎五兩。乾薑,蜀椒各一升。茯苓雞子大一枚。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七丸。食前米飲下。治帶下百病無子。服後五日微下,十日下血,二十日下長蟲及青黃汁,三十日病除,五十日肥白而能成孕。

又方。大黃(微炒)七錢五分。天門冬(焙),百合,苦杏仁(麩炒),木通,桑白皮,甜葶藶(隔紙炙紫),朴硝各五錢。研末蜜丸綠豆大。每服五丸。不拘時溫化下。治小兒肺熱壅滯,心膈滿悶。量兒大小加減。

大黃朴硝湯。大黃(蒸),朴硝,生草各一兩。銼碎。每服二錢。水半盞入蜜少許。煎至三分服。治小兒驚熱,涎風,二便不通。

又方。大黃,牛膝各五兩。代赭石二兩。朴硝,丹皮,甘草,紫菀各三兩。虻蟲,水蛭,桃仁,乾薑,細辛,芒硝各二兩。麻黃五合,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去滓內硝。分五服。五更首次服。隔一炊頃再服。治經水日久不行,胞中有風冷者。下後將息忌風。

大黃牡丹湯。大黃四兩。丹皮一兩。桃仁五十個。(研)冬瓜仁五合。芒硝三合。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內硝。再煎數沸頓服。有膿當下膿。無膿當下血。治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膿未成者。

大黃散。大黃(銼微炒),防風各五錢。升麻,黃芩,麻黃,秦艽各一分。朴硝二分。㕮咀,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服。治小兒一切丹毒,遍身赤腫。

又方。大黃,三稜(炮)各一兩。研末醋熬成膏。每服一匙。空腹時姜橘皮湯調下。治脅如石。以利為度。

大黃黃連瀉心湯。大黃二兩。黃連一兩。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分溫二服。治傷寒大下後復發汗,心下痞按之濡,表已解,其脈關上浮緊者。

滾痰丸。大黃(酒浸蒸熟切片),生黃芩各八兩。沉香半兩。青礞石二兩。以焰硝二兩。同入砂罐固濟。煅紅研末二兩。上各取末。水和丸梧子大。常服一二十丸,小病五六十丸,緩病七八十丸,急病一百二十丸。溫水下。即臥勿動。候藥逐上焦痰滯。次日先下糟粕,次下痰涎,末下水糞。再服惟水瀉而已。孕婦忌服。

白話文:

大黃

大黃主要功效是攻破堅積、清除穢濁,促進新陳代謝,瀉除一切實熱,滋養五臟。可治療赤白痢疾、腸道阻塞腹痛、壯熱神志不清、黃疸、腫塊、痞塊、水腫,以及婦女經閉、血瘀、癰腫發熱等症。其攻邪之力最強,故稱「將軍」。生用藥效更強,體虛者及孕婦禁用。

大黃丸:大黃(切碎如豆粒大小,炒至焦黑)、柴胡、芒硝各一斤,川芎五兩,乾薑、蜀椒各一升,茯苓一粒(大小如雞蛋)。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丸,飯前用米湯送服。主治帶下病、不孕症等各種婦科疾病。服用後,五天輕微腹瀉,十天下血,二十天下出長蟲及青黃色液體,三十天病除,五十天身體豐滿健康,且能受孕。

另一方劑:大黃(微炒)七錢五分,天門冬(焙乾)、百合、苦杏仁(麩炒)、木通、桑白皮、甜葶藶(隔紙炙烤至紫黑色)、朴硝各五錢。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丸,不拘時間服用,溫和瀉下。主治小兒肺熱壅塞、心膈滿悶,劑量需根據兒童年齡大小調整。

大黃朴硝湯:大黃(蒸)、朴硝、生草藥各一兩,切碎。每次服用二錢,用半杯水加少量蜂蜜煎煮至三分之一服用。主治小兒驚癇發熱、涎沫過多、大小便不通。

另一方劑:大黃、牛膝各五兩,代赭石二兩,朴硝、丹皮、甘草、紫菀各三兩,虻蟲、水蛭、桃仁、乾薑、細辛、芒硝各二兩,麻黃五合,水一斗五升。煮至五升,過濾去渣後加入朴硝,分五次服用,第一次在五更(凌晨一點到三點)服用,之後每次相隔一頓飯時間再服用。主治月經長期不來,子宮內有風寒者。服藥後需臥床休息,忌風寒。

大黃牡丹湯:大黃四兩,丹皮一兩,桃仁五十個(研磨),冬瓜仁五合,芒硝三合。加水六升煎煮至一升,過濾去渣後加入芒硝,再煎煮幾沸後一次服用。若有膿瘍則下膿,無膿則下血。主治少腹腫脹疼痛,按壓即痛,尿頻,小便自利,時而發熱自汗,又惡寒,脈象遲緩緊弦,膿瘍尚未形成者。

大黃散:大黃(切碎微炒)、防風各五錢,升麻、黃芩、麻黃、秦艽各一分,朴硝二分。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盞水煎煮至五分服用。主治小兒各種丹毒,全身皮膚紅腫。

另一方劑:大黃、三稜(炮製)各一兩,研磨成粉末,用醋熬成膏。每次服用一匙,空腹時用生薑、橘皮湯送服。主治脅肋疼痛如石塊壓迫,以通利為度。

大黃黃連瀉心湯:大黃二兩,黃連一兩,用麻沸湯(麻醉藥湯劑)二升浸泡,片刻後絞去藥渣,分溫服兩次。主治傷寒病大便瀉下後又發汗,心下痞塊按之柔軟,表症已解,脈象浮緊者。

滾痰丸:大黃(用酒浸泡後蒸熟,切片)、生黃芩各八兩,沉香半兩,青礞石二兩,焰硝二兩。一起放入砂罐中密封煅燒至紅,研磨成粉末二兩。將所有藥物研磨成粉末,加水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常服一二十丸,小病五六十丸,緩慢的病七八十丸,急症一百二十丸。溫水送服,服藥後需平躺不動,待藥物將上焦痰濁排出。次日先排出糟粕,然後排出痰涎,最後排出水瀉。再次服用只會水瀉。孕婦禁用。